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立秋之日,戴楸葉

2022-06-30由 書畫展示 發表于 林業

刺楸樹和什麼叫土楸樹

立秋之日,戴楸葉

“折枝楸葉起園瓜,赤豆如珠咽井花。洗滌煩襟酬節物,安排笑口問生涯。”南宋詩人范成大《立秋》詩中的“折枝楸葉”指的就是戴楸葉、應時序的立秋節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此時萬物開始“揪斂”,即收斂的意思。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立秋之後,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在宋朝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高聲奏道:“秋來了。”隨著奏報的聲音,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這就是報秋。人們為何立秋要戴楸葉呢?因為楸樹之“楸”與秋天之“秋”同音,人們戴楸葉,表示為了迎接秋天。據民間說法,立秋日戴楸葉,可保一秋平安。

楸樹是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呈三角狀卵形或長橢圓形。楸樹是中國珍貴的用材樹種之一,枝幹挺拔,楸花淡紅素雅,自古以來楸樹就廣泛栽植於皇宮庭院、勝景名園之中。楸樹不僅能美化環境,而且還具有藥用價值,古時人們還有栽楸樹以作財產遺傳子孫後代的風俗。韓愈有《楸樹》詩讚道:“幾歲生成為大樹?一朝纏繞困長藤。誰人與脫青羅帳,看吐高花萬萬層。”

立秋戴楸葉的風俗由來已久,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記載,唐朝時立秋這天,長安城裡開始售賣楸葉,供人們剪花插戴。到了宋朝,此俗風靡全國,男女老少有戴楸葉的風俗,有的地方不僅戴楸葉,而且還把楸葉或樹枝編成帽子戴。《東京夢華錄》記載:“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到了南宋,這種風俗更為盛行。《臨安歲時記》曰:“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記載:“立秋日,都人戴楸葉、飲秋水、赤小豆。”《夢粱錄》也有“都城內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爭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的記載。

到了元代,這種風俗傳人了宮中,身為蒙族的王公大臣也接受了漢民的節俗。元人熊夢祥的《析津志輯佚》說:“車駕自四月內幸上都,太史奏某日立秋,乃摘紅葉。涓日張燕,侍臣進紅葉。秋日,三宮太子諸王共慶此會,上亦簪秋葉於帽,張樂大燕,名壓節序。”

明代,戴楸葉之俗更加流行,明朝人田汝成在《熙朝樂事》中說:“男女鹹戴楸葉。”除了戴楸葉之外,還做成中藥楸葉膏。明代著名戲曲作家、養生學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立秋,太陽未升,採楸葉熬膏,擦瘡瘍立愈,名楸葉膏。熬法以葉多方稠。”到了清朝和近代,民間一直盛行立秋戴楸葉之風俗。現在一些地方仍保留這一傳統民俗,一些少年孩子們不僅在胸前佩戴楸葉,而且還用楸樹枝葉編織成草帽戴在頭上,以防“秋老虎”烈日曝曬。

◎本文原載於《科技日報》(作者鄭學富),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