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2022-06-30由 揚生解史 發表于 林業

胡蘿蔔為什麼有一味

導讀

北宋未年,宋徽宗一味追求奢靡享樂,不理朝政,從而導致官吏腐敗、人民怨載道。

國內連續爆發了宋江、方臘兩起農民起義,其中方臘起義規模宏大,部眾接近100萬,一度使宋廷震動,宋徽宗驚惶失措。

不過,雖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北宋並未病入膏肓。它經濟依舊繁榮,統治者也牢牢地掌控著國內局勢,

北宋仍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看起來,並沒有任何要崩盤的跡象。

但是,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從公元1125年十月至公元1127年四月,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內,強大的北宋王朝卻

轟然倒塌了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一個強盛的王朝,為什麼會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內“猝死”了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北宋的滅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今天,我們只從戰略及自然規律的角度,來分析北宋“猝死”的原因。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北宋的對外軍事戰略。

北宋對外軍事戰略:“大棒+胡蘿蔔”戰略

“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趙匡胤。

北宋的整體軍事戰略是“守內虛外”。

具體就是將半數以上的禁軍兵力駐防在京師及其附近,其餘分戍在全國要衝地區,防止國內起義或叛亂。而在邊境上只有少數禁軍駐防,採用被動防守的方式。

北宋對外採用“大棒+胡蘿蔔”戰略,當然這個“大棒”是用來防守,而不是進攻的

。北宋在主動進攻西夏、遼國時難求一勝,但是,西夏、遼國主動進攻北宋時也佔不到便宜,也就是說,

北宋擁有防守的“大棒”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邊境的安寧,集中精力全力發展經濟。

北宋就以每年向西夏(慶曆和議)、遼國(澶淵之盟)提供“歲幣”的方式來換取邊境的和平。

西夏、遼國之所以同意北宋以“歲幣”換和平,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而是他們騎兵雖強,但每次主動進攻北宋時也會損兵折將,

雖能殺敵一千,但也會自損八百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無法與實力雄厚的北宋拼消耗,只能見好就收,同意北宋的“

胡蘿蔔(歲幣)換和平

”戰略。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綜上所述,北宋的“胡蘿蔔”戰略,是在擁有“大棒(強大的防守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實施的。也就是說,“大棒”是實行“胡蘿蔔”戰略的前提,如果沒有了“大棒”的威懾作用,再多的“胡蘿蔔”也是滿足不了嗷嗷待哺的“豺狼”的。

對手由遼國變成更強的金國,但北宋的“大棒”並沒有升級為“打狼棒”。

公元1118年,宋徽宗在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巨大誘惑下,頭腦發熱導致一葉障目,

出現了嚴重的戰略誤判,

竟與潛在的致命對手金國締結了“海上之盟”合約,達成了聯金滅遼的協議。

北宋的如意算盤打的響:只要將本應獻給遼的歲幣轉獻給金人,就能借金國之手奪回燕雲十六州。這個計劃看起來很美,但卻是北宋一廂情願的想法,戰略目光短淺的宋徽宗沒有考慮到,

當在宋、金之間起緩衝作用的遼國滅亡後,面對更加強悍的金國,北宋的“大棒”還管用嗎?

事實上,金國聯宋抗遼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要達到兩個目的。

金史宗翰復奏曰:“先皇帝徵遼之初,圖宋協力夾攻,故許以燕地。…且西鄙未寧,割付山西諸郡,則諸軍失屯據之所,將有經略,或難持久,請姑置勿割。”上悉如所請——《金史》。

防止宋遼聯合。

北宋軍隊雖然戰鬥力不強,但如果宋、遼聯合起來共同抗金,由北宋出資源,遼國出力,那麼,滅遼之戰就會曠日持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金國先下手為強,以“滅遼後歸還燕雲十六州”為空頭支票,成功與北宋結成聯盟。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為南侵北宋掃清障礙。

金國要南侵北宋,就必須借道遼國或從海路進軍,但從海路進軍存在退路被遼國切斷的危險。所以,

先滅遼再圖北宋就成為金國的唯一選擇。

綜上所述,金國滅遼就是為了圖宋。所以,金人是不可能將戰略屏障燕雲十六州歸還北宋的。而以宋徽宗為首的北宋決策層不能識別金人的戰略意圖,沒能及時加強邊境防守力量,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大棒”失效:金軍第一次南下

宗翰發自河陰,遂降朔州,克代州,圍太原府——《金史》。

宗望為南京路都統,闍母副之,自燕山路伐宋——《金史》。

公元1125年2月,金國滅遼。此後

金國露出真面目

,撕毀協議,拒絕將燕雲十六州歸還北宋,只是象徵性的,將已淪為空城的燕京及其所屬州縣給到北宋。並且在滅遼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南下侵宋。

公元1125年10月,金軍兵分兩路南下。西路軍完顏宗翰出雁門關經太原向汴京(開封)進軍,東路完顏宗望部先取燕京,同樣劍指汴京。金人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目標是攻佔宋都汴京

。此時,距離北宋滅亡只剩下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了。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由於北宋沒有及時加強邊軍的力量(原來能防住遼軍的邊軍,已阻擋不了金軍),導致邊防要塞或潰或降。除太原急切難下外,金軍如入無人之境,東路軍很快就兵臨汴京城下,而西路軍在完顏宗翰的帶領下,也很快包圍了軍事重鎮太原。

宗翰發自河陰,遂降朔州,克代州,圍太原府。宋河東、陝西軍四萬救太原,敗於汾河之北,殺萬餘人。——《金史》

在金軍的強大壓力下,方寸已亂的宋欽宗仍幻想著用“胡蘿蔔”來換取和平。

他以割地賠款為條件向金人乞和,此時北宋各路勤王之師已陸續抵達汴京,形勢對金軍不利。所以,金人就順水推舟答應議和,並於二月初九日撤軍北歸。

金人雖迫於形勢暫時退兵,但他們退兵的目的是為了捲土重來。

對於北宋來說,原來對遼、夏兩國行之有效的“大棒”已對金失效,如果不能及時將“大棒”升級至威力更強大的“打狼棒”(即短時間內加強防守力量),那麼,對於金國即將發動的第二次進攻,北宋還將是束手無策。

“大棒”失去威懾作用,“胡蘿蔔”就對金人沒有吸引力了。此時金人的目標是滅亡北宋,而不再是略顯寒酸的“胡蘿蔔”了。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安於現狀拒不加強防守:北宋丟掉大好江山

金軍第一次南下給北宋敲響了警鐘:如果再不將“大棒”升級為“打狼棒”,結果就將是亡朝滅國。

但短視的北宋朝廷卻依舊雲淡風輕,將精力用於該戰還是該和的爭吵中,最終讓可以加強防守的寶貴時間白白流逝了,

北宋也失去了最後一次做出戰略調整的機會。

公元1126年八月,

金國決定不再給北宋任何調整的機會

,再次兵分兩路南下。這次金軍順利攻破早已危如累卵的太原城,東、西兩路金軍順利在汴京城外會合,對汴京形成合圍之勢。

此時宋欽宗病急亂投醫,再次祭出“胡蘿蔔”戰略,許以黃河為界分治向金國乞和。殊不知,此時金人的目標是滅亡北宋,當然不會同意北宋的乞和了。

直到此時,宋欽宗還不明白,沒有了“大棒”的威懾力,金人想要的“胡蘿蔔”,就是滅亡北宋。

公元1126年閏十一月,金軍攻破汴京城,宋欽宗無奈降金。

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北撤。

史稱“靖康之變”,北宋就此滅亡。

歲幣能搞掂夏、遼為何對金國無效?“胡蘿蔔”與“大棒”缺一不可

北宋沒能抓住金軍第一次北撤的機會,加強戰備扎牢籬笆,將原來的“大棒”升級為“打狼棒”,反而不顧北宋已失去議和籌碼的事實,一廂情願地幻想著與金議和,最終自取滅亡。

結語

宋徽宗、宋欽宗時期,北宋與西夏、遼國呈三國鼎立之勢。在軍事實力上,北宋對西夏、遼國無優勢,但能透過防守自保。北宋也透過

“慶曆和議”、“澶淵之盟”

分別與西夏、遼國保持著比較穩定的外交關係,當然這一切是以北宋每年向夏、遼兩國提供“歲幣”來維持的。

隨著金國的強勢崛起,北宋、西夏、遼三國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而複雜的國際形勢讓只鍾情於藝術的宋徽宗無所適從,戰略目光短淺的他過於執著奪回燕雲十六州,從而做出了錯誤的決策:聯金滅遼。

殊不知這是飲鳩止渴之舉

,因為遼國滅亡後,北宋就將單獨面對更加強大的金國了。

遼國滅亡後,安於現狀的宋欽宗再出昏招,他幻想著用割地與“歲幣”為籌碼與金國議和,而不是考慮加強國防實力。但是,北宋此時已沒有抵抗金國的“大棒”了,也就是說,

北宋失去了實施“胡蘿蔔”戰略的前提條件。

而金人憑藉軍事實力,就可以達到予取予求的目的。所以,他們的目標是滅亡北宋而不是其它籌碼,這就是殘酷而又現實的“叢林法則”,也是自然規律。而宋欽宗無視“叢林法則”,在失去“大棒”的情況下,仍幻想著用“胡蘿蔔”戰略與金國議和,而不是用武力抵抗敵人,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