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美洲高產作物的引進與“康乾盛世”的謊言

2022-06-16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玉米是由西方國家傳入中國的嗎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

【以石攻玉】

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馬鈴薯、甘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在中國引進和推廣,並由此而引發的人口暴增的“紅利”的表達。

劉石

“康乾盛世”或稱“康乾之治”,此說本已有之,加上清宮劇的渲染,近年來甚囂塵上,一時幾成民間共識。“康乾盛世”之說可上溯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宣佈實行的“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之後的乾隆更加添油加醋,自我吹噓:“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到平準戰爭勝利後,以統一天山南北為標誌,“盛世”一詞也更是經常被皇帝和王公大臣們反覆提起,成為當時政治正確的標準話術。史學界所謂的“康乾盛世”一般認為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平定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中間持續時間長達115年,並認為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中國歷史的所謂“奇蹟”。

但實際上,被某些人所力捧的“康乾盛世”以及後來的清朝全盛時期,其工業總產值還比不上明末時期的水平,清廷規定棉桑等經濟作物只准種在“不可以種植五穀之處”,並嚴格抑制工商業的發展。滿清皇帝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並多次表示“招商開廠……斷不可行”。

眾所周知,我國宋、明兩朝工商業十分發達,明朝無論是冶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品產量佔全世界的2/3以上。而“康乾盛世”雖然人口數量數倍於明朝,然而其冶鐵和布匹這兩項關鍵指標性工業產品的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末時期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結束不久,中國工業產量僅為全世界的6%,無論是總產量還是在全世界的比例,尚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此外,滿清的軍制極為保守和陳舊,雖然清太祖皇帝就是死於大明的紅夷大炮,吃過高科技武器的大虧,卻仍執迷不悟,盲目堅持“騎射為本”,拋棄火器而抱著冷兵器不放,以至於200年後火器水平還趕不上200年前的明軍。

乾隆年間來大清國訪問的英國人馬戛爾尼記載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在他的眼中,這個是一個“垃圾盛世”。而正是由於馬戛爾尼的記載,使得英國擁有了“在這艘破爛不堪的豪華大船上,英國人可以獲取不小利益”的野心。

歷史學家們幾乎一致認定的“康乾盛世”,其功業首先體現在人口的迅速增長上。此外,全國耕地也從康熙二十四年的6億畝,增加到乾隆帝去世時的10。5億畝。有人將此歸結為清朝歷屆皇帝躬耕勤政、“攤丁入畝”政策的結果。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認真考察就可以發現,明末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康熙年間在全國的廣泛推廣和種植,是清朝人口暴漲的最主要原因。馬鈴薯和甘薯在北方被俗稱“土豆”和“地瓜”,它們和玉米先後被歐洲的冒險家們從美洲新大陸引入歐洲,後又經過陸路和海路在明朝末年先後傳入中國,這些作物的單產水平是中國傳統種植穀物(包括水稻)的很多倍。在資訊和交通水平十分落後、保守觀念盛行的中國,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是極其緩慢的。以這幾個高產作物的推廣為例,從它們的引進到被推廣和被廣泛接納,前後經歷了一個多世紀。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明朝的末代皇帝們能夠躬耕農事,稍微關注一下農民疾苦,或下一道“諭旨”推廣這幾種高產作物,明末的“天災”就不會氾濫,李自成的體制內職位就不會丟掉,“關寧鐵騎”還會擴編,韃擄犯邊就不會成勢,“大清”也僅止於邊患……

但歷史沒有假設。幸運的是,康熙在其執掌朝政三十多年後,從西方引進的三大高產作物開始在全國得到推廣,中國社會的發展態勢也從此為之一變。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從1700年開始,農產品的單產和總產都開始大幅度增長;依“飽暖思淫慾”的古訓,幾年後即從1705年開始,人口開始大幅度增加;而在19年以後即1724年開始,清廷的財政收入開始大幅度增加……。這種因果關係十分明確的趨勢一直延續了一個半世紀,中國的人口從康熙初年的不足3000萬,增加到道光末年的大於4億,在短短的150年間人口增加了十多倍。雖然康熙早年人口數量的恢復是由於長期戰亂後人口自然增長的紅利,但無論有什麼樣的英明皇帝和輝煌盛世,中國在歷史上人口從來沒有接近過1億。由此可見,美洲高產作物馬鈴薯、甘薯和玉米的引進和推廣,是從“康乾盛世”開始人口暴增的主要推手。

與此類似的是,愛爾蘭在1850年前後引進了美洲的高產作物馬鈴薯種植之後,人口從100萬增加到1845年(馬鈴薯晚疫病暴發的前一年)的830萬——在不到200年間,人口增加了8倍多。

中國曆代的皇帝僅就個人的文功武治而言,清朝的十幾位皇帝無疑都是很有成就的。但沒有高產作物的物質支撐,所謂的“康乾盛世”是絕對沒有可能的。同時這是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一個地域廣大的多民族國家,滿族統治者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因此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和文化壓制,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完全不值得稱頌。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馬鈴薯、甘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在中國引進和推廣,並由此而引發的人口暴增的“紅利”的表達。

(作者系種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