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2022-06-15由 宋立巖聊一聊 發表于 林業

文房四寶中的紙是指什麼

大家好,我是宋立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筆,濫觴於商代。甲骨上的文字即先用筆寫,後用刀刻成的。戰國的毛筆在湖南長沙木撐墓、河南信陽長臺關一號墓內出土。筆毛已由捆縛在筆桿周圍改進為插入筆腔。睡虎地的秦墓出土的筆已與現代毛筆的製法基本相同。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的漢代毛筆與秦代的製法相同。筆毛插入杆腔可以多含墨汁,有效地提高了書寫數量和速度,對資訊量的積累和知識的傳遞,都大有助力。漢末蔡邕的《筆賦》則寫明筆毛多用兔毛做成,筆管則多用竹子。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墨,早在商代就已出現,但開始用做文具,是很後的事情了。過去的簡牘上主要是“竹廷點漆而書”。睡虎地出土了秦代的墨,漢代已能生產成錠、成丸的墨。《漢官儀》、《大戴禮》有產墨用墨的記述。但大規模的使用是用紙普及以後。

硯,在先秦墓內時有出土,漢代的硯則製作精細,使用普遍與否尚有兩說,一說漢代已普遍使用,一說到了東漢、魏晉的時候才普遍使用。 紙的發明是我國科技史上偉大的成就,是我國出版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它的出現擺脫了古代封閉的文字出版體系,打開了通向近代模式的社會傳播。人類文明進步反向人類自身提出了將文化資訊加速傳播、永久流傳的要求,文化傳播刺激了傳播工具的進化。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西漢已有了絲質纖維紙,將壞絲綿於水中搗爛後撈起,然後薄薄地鋪在竹蓆上,晾乾,再輕輕地揭下所產生的絲質纖維膜,就是西漢人所說的紙了,如衛太子“持紙蔽其鼻而入”侍武帝,趙昭儀用“赫蹏”包了毒藥,並書寫密令,想毒死宮女曹偉能,東漢的應肋在《風俗通》中註解道:“赫跟,小薄紙也。”漢章帝在公元76年給賈逵等“簡 紙。經傳各一通”,早於蔡倫獻紙近30年。公元102年鄧太后禁止各藩國進獻奢侈品,要求“歲時貢紙墨而已”,顯然此前已有藩國貢獻良紙的事情。(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其對紙的解釋就是絲質纖維膜,說明上述用紙就是絲質纖維紙。這種紙,既可包東西,也可書寫文字,但原料難得,製作不易,基本上是宮廷或貴族的用品。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另有植物纖維紙,現出土有公元49年以前的麻紙、武帝時期的“浦橋紙”、“金關紙”、“中顏紙”,均在蔡倫之前。紙的進化完善有個過程,蔡倫幸運的被誤解成紙的發明人。蔡倫在明帝時入宮為宦官,在章帝時升為小黃門,在和帝時成為大宦官(中常侍),專管大內的製造業,製作了許多精良的兵器,是他領導著造紙的“課題組”研製出“用樹膚(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元興元年(105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這是關於植物纖維紙最早、最明晰的文獻記錄。蔡倫的貢獻主要在於擴大了造紙的原料,突破了古人單用絲、麻為原料的方法,採用了易得而價廉的樹皮、魚網等,此後有了“谷紙”(樹皮紙)“網紙”(魚網紙)。其次,他改進、推廣了新的造紙技術,要經過剝皮、漚爛、蒸煮、春搗、漂白等多道工序,這些方法和技術上的革新創造,為後來的造紙工藝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到漢末,出現了多種名紙,如“左伯紙”“研妙輝光”(見《書斷》、《文房曲譜》)。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

但是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新的造紙技術無法普及,另外由於長期使用竹帛,有重竹帛賤紙的習慣,有貧寒書生才用紙的觀念。《北堂書鈔》引“崔緩與葛元甫說”說:“今遺送《許子》十卷,貧不及素,但以紙耳。”魏文帝曹I“素書所著《典論》及詩賦與孫權,又以紙寫一通與張昭”,以示區別。從東漢到魏晉,一直是嫌帛、竹簡、紙三種並用,紙後來逐漸大量使用,成為主幹。 中國的造紙技術,在7世紀經過朝鮮傳入日本,8世紀中葉經中亞傳入阿拉伯,當地的第一批造紙工廠,都由中國人親自傳授技術。阿拉伯大量生產紙張以後,又向歐洲各國輸出,從而全球有了新的傳播工具。

中國傳統的奠定,文房四寶——紙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