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屈原"竟被用作豬飼料商標?對歷史和古人不能毫無底線!

2022-06-13由 人民日報 發表于 漁業

中豬飼料什麼品牌最好

"屈原"竟被用作豬飼料商標?對歷史和古人不能毫無底線!

圖片來源:長沙晚報

先說屈原“飼豬”。一涉題即駭人聽聞吧?這一事件來自福建的一張現場照:一小區清潔工穿著汗衫,上書“屈原牌飼料”字樣……果然,“轟動”四方。

為報國無門憤而投江的屈子,贏得了無數炎黃子孫尊敬的詩宗屈原,竟成了豬飼料的商標?誰人聞之不感到心痛:文化遺產怎能如此“轉化”為有形資產?當赫然寫著“屈原牌飼料”的T恤招搖過市,是可忍,孰不可忍?

筆者藉“度娘”發現,至上述“事件”發生之日,各地註冊“屈原”商標共有9件,打出“屈原”商標的商品真可謂五花八門。鴨蛋、雞蛋、粽子、酒類、地毯、茶葉……都以“屈原”命名。“屈原”牌酒、“屈原”牌粽子尚可理解,但豬飼料、農藥冠上屈原名字,讓“屈原”飼豬或其他種類,則實在讓自小受到屈子人生境界和精神力量滋潤的大眾難以接受,換個熱詞來說——太“尬”了。凡此種種,讓人不禁聯想到,在浩如煙海的商標中,還不乏“諸葛亮”“李白”“李時珍”……多少名人被“爭先恐後”地註冊?!

註冊“屈原”為豬飼料品牌,或搶注“諸葛亮”“李白”“李時珍”為某些貨品商標,或不違法,但違情,有悖國人的文化感情,明顯會傷害“屈原”們所傳達的民族精神。

其實,循法律的視角看去,一部分名人的姓名不僅僅屬於其個人,它承載著很多民族精神意涵,已經成為了一種公共資源和文化符號。註冊這樣的商標,實際上是利用公共資源來謀取商家利益,有違社會情感,豈可隨隨便便就透過審批?

真是無獨有偶。近日,筆者又在某電視臺看到“胡寫”出的王昭君。

如果說鼓吹“娛樂為王”者,心目中是古往今來一網“樂”盡,那麼,這一“網”網住的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被譽為貌能“落雁”的王昭君。“昭君出塞”再三被拉上熒屏消費,供人“大快朵頤”,並不令人驚詫,令人驚詫的是這個命運多舛的女人被套上娛樂的“馬甲”之後,其面目真偽還被翻弄得讓人難辨了。

誠然,有關王昭君的史書記載不過150字,要抻長、衍生成為四五十集的電視劇,沒有虛構不靈;而在“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口號下,改編歷史劇加入若干時尚元素,使之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亦屬正常(關鍵是拿捏分寸,不可過分)。但解析電視上這一出《昭君出塞》,除了出塞的歷史大脈絡一“脈”尚存,其他呈現恐怕都得讓人驚呼:膽兒忒大!

誰如此“易膽大”,那廂“讓漢元帝看一眼便窒息”的王嬙王昭君嗚嗚咽咽,似有無限委屈,見眾君關注,她倒一口氣吐出兩個問號——

一問:一出歷史正劇,“領銜”的元素是對俺“戲說”,是否合理?

“戲說”果然是不少導演們擅長的路數,他們慣於“胡說”“鬧說”“歪說”,而在正劇特別是歷史劇正說方面則確實欠缺功力,底氣也不足。“‘正’不夠,胡說湊”,於是在《昭》劇中,我們便“有幸”看到了王昭君與化妝成漢人的單于邂逅。“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雖非有意之相約,卻是上蒼之“玉成”。郎有情、妾有意,人中龍鳳,芳心暗許。簡直是古裝版的《小二黑結婚》,只可惜如此編排歷史忒荒唐。至於劇中對昭君愛情的現代多邊多角處理(既有元帝劉奭、表哥趙遂,也有遊俠殷如墨、匈奴單于呼韓邪,甚至還有宮廷畫師毛延壽加入其中),就純屬拿古人開心嘍。

二問:俺被“倒著寫”還有沒有一個底線(或邊界)?

筆者以為,這昭君問得義正詞嚴,也問出了一個年代高度。

今朝,“胡說”“鬧說”“歪說”歷史孳生一新“理論”,謂“倒著寫”,即顛覆歷史所載,顛覆故事原型在中國文化中的精神定位,顛覆觸及古代傑出人物時應有的慎嚴與尊重。看看當我們熟悉的歷史和故事被顛倒過來寫,會是什麼樣子——孫悟空最終變石頭,賈寶玉成了花痴,劉備淪落賣草鞋……雄渾厚重的歷史,在當下一些會“玩”者手中,變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或是逗人一笑的丑角。

風靡網路的“倒寫”,在改寫歷史的同時,充斥著另一種歷史虛無的文化態度

,縱然有人辯說,當代觀眾應該不至於低能到就偏信了這樣的“戲說”,但怎麼就能肯定,滲透於此類“倒寫”中的玩弄、戲耍與不敬,不會變成長期浸淫於此類作品的觀眾面對中國歷史、面對文化聖者與師者時的一種習慣性姿態?

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該有嚴肅性與莊重性,該有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的認真與較真。

顛倒黑白,屈打成“牌”,無限“娛樂”,不應氾濫成此一時代之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