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村集體有了錢,貧困戶收入增加了

2022-06-12由 河南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漁業

鵝舍怎麼建鵝糞好處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一個小山村發展肉鵝和土雞生態養殖,十多戶村民透過生態養殖,家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村裡很多坡地、荒地都種上了牧草。這是發生在嵩縣車村鎮陳樓村的故事。6月7日,村黨支部書記張會果介紹說,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村莊地處白雲山景區,生態養殖肉鵝和土雞,因品質好而供不應求,既富了村民,也讓鄉村更美麗。

陳樓村地處伏牛山腹地,地少人多,到2017年年底時,還有39戶64人未脫貧。其中老弱病殘比例較高,脫貧難度大。村裡曾養雞,但因為不掙錢和汙染環境而被叫停。

2018年,我省脫貧攻堅進入新階段,省委、省政府動員全省對深度貧困縣進行對口幫扶。其中,省農科院對口幫扶嵩縣。

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研究室主任王明發回憶:“我們調研後認為,這裡地處山區,坡多地少,種植養殖分散,技術落後,群眾靠傳統種植養殖增收比較困難。”

怎麼辦?王明發認為,這個村有林坡地1。72萬畝,且植被覆蓋率高,具有發展生態養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因此,要想脫貧,還得在養殖上下功夫,發展肉鵝和土雞生態養殖,增加科技投入,創造利潤帶動群眾增收。

2018年,省農科院在陳樓村實施“四優四化優質禽蛋高效生產關鍵技術整合與示範專案”,幫助村裡建成了一棟600平方米現代化育雛舍和兩棟700平方米標準化大棚式放養舍。除選用優良品種外,王明發帶領團隊輪流在養殖場駐守,手把手地向養殖人員傳授技術,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過去,陳樓村的養殖規模小、技術含量低,也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對此,王明發提出了“養殖+糞便無害化處理+牧草種植”的生態迴圈模式,發展肉鵝和土雞生態養殖。

王明發說,這需要從鵝舍建設到鵝糞處理、從養殖到種植進行產業鏈的設計。首先,科學設計鵝舍,利於鵝糞的收集與處理,堆積或袋裝發酵鵝糞可消除臭味和殺滅寄生蟲。其次,在鵝舍附近流轉貧困戶50畝荒地種植紫花苜蓿和青貯玉米,滿足6000只肉鵝的需要。同時,處理後的鵝糞用於牧草施肥,既改善了鵝場衛生,也降低了養殖成本。

鵝對草的需求量很大,最多時一天要吃2000多斤草。陳樓村發動貧困戶種植牧草用於鵝養殖,貧困戶一方面能得到縣財政每畝600元至1000元的補貼,一方面鵝場按合理的保護價回購牧草。同時,動員貧困戶割草,按每斤兩毛的價格收購。有個貧困戶去年割草就掙了2萬多元。

集體經濟搭臺,貧困群眾唱戲,荒坡變成草地,陳樓村生態迴圈養殖紅紅火火,養殖的肉鵝、土雞供不應求,去年養殖收益超過48萬元。

村集體有了錢,貧困戶收入增加了。有的貧困戶到養殖場打工,有的貧困戶與養殖場簽訂代養協議。目前,陳樓村的貧困戶還有21戶48人,今年有望全部脫貧。

村集體有了錢,村裡也能舉辦更多的活動。去年冬至,村裡組織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聚餐吃餃子;今年春節期間,村裡給70歲以上老人發放了慰問金……

編輯: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