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這條憨憨的“漏網之魚”,再度現身“古魚王國”

2022-06-11由 福建大小事兒 發表于 漁業

鰩為什麼屬於魚類

時隔30年,最大真盔甲魚類漫遊憨魚再次現身雲南曲靖“古魚王國”。10月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透過對4。2億年前無頜類盔甲魚漫遊憨魚新材料研究發現,漫遊憨魚具有與現生魔鬼魚一樣的腹面鰓孔,可能漫遊於具有泥沙質基底的平坦海底,在安靜濱海環境中,以濾食海底有機碎屑為生。

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於專業學術期刊《古脊椎動物學報》。

這條憨憨的“漏網之魚”,再度現身“古魚王國”

漫遊憨魚生態復原圖(楊定華繪)

漫遊憨魚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朱敏於1992年首次發現並命名,屬名憨魚指示了其頭甲又大又笨,憨態可掬,而種名漫遊二字取在水中漫遊覓食之意。漫遊憨魚在系統分類上屬於盔甲魚亞綱下真盔甲魚目。

而盔甲魚亞綱是一類已滅絕的“戴盔披甲”的甲冑魚類,是理解從無頜向有頜脊椎動物過渡的重要類群之一,目前僅發現於我國和越南北部的志留—泥盆紀地層,具有濃厚的土著色彩。真盔甲魚目作為盔甲魚亞綱的三大主要類群之一,目前已經命名了16個屬種。

事實上,真盔甲魚目早在4。5億年前的志留紀蘭多維列世特列奇期就從基幹盔甲魚類分化出來。但是,與同時期大型基幹盔甲魚類相比,早期的真盔甲魚類個體都非常小,是一類頭甲僅有2釐米左右的小型魚類,直到4。25億年前志留紀羅德洛世,雲南曲靖關底組才出現了中等大小的真盔甲魚類—長孔盾魚,其頭甲約為8釐米,而此次發現漫遊憨魚頭甲最大可達16釐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真盔甲魚類。

“30年來,我們一直在嘗試找到新的漫遊憨魚化石,我們又對朱敏研究員當年所採集到的未描述的其他盔甲魚的標本進行了仔細梳理,結果有了意外驚喜,我們竟然發現了一條‘漏網之魚’——漫遊憨魚。”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蓋志琨欣喜地說道。

這條憨憨的“漏網之魚”,再度現身“古魚王國”

曲靖麵店水庫西山村組深灰色粉砂岩中的漫遊憨魚化石照片(蓋志琨提供)

此外,研究團隊還在曲靖麵店水庫附近西山村組深灰色粉砂岩中採集到兩塊新的漫遊憨魚化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現的新材料,首次為我們揭開了漫遊憨魚頭甲腹面的秘密。”蓋志琨強調。

研究發現,漫遊憨魚頭甲向腹面彎曲形成腹環,腹環中央包圍了一個梨形的口鰓窗,口鰓窗被一塊很大的外骨骼腹甲覆蓋,在腹甲和腹環之間,清楚地儲存了6對線性連續排列的鰓孔,鰓孔很大,呈圓形,是漫遊憨魚鰓囊通向外界的重要開孔。

現生的七鰓鰻、盲鰻和大多數有頜魚類的外鰓孔,都是分佈在身體兩側,已滅絕的星甲魚類、缺甲魚類、花鱗魚類、異甲魚類等也是如此。而以漫遊憨魚為代表的盔甲魚類則和骨甲魚類一樣,它們的鰓孔則位於頭甲的腹面。蓋志琨說,盔甲魚類腹位的鰓孔跟現生魔鬼魚非常相似。

這條憨憨的“漏網之魚”,再度現身“古魚王國”

漫遊憨魚背面(A)及腹面(B)復原圖(楊定華繪)

魔鬼魚,又稱蝠鱝,在分類上屬於軟骨魚亞綱鰩總目,而鰩總目的鰓孔均位於頭的腹面。它們多潛伏於具有泥沙底質的平坦海底,以捕食小型魚類與甲殼類為生,為了適應這種底棲生活,它們的胸鰭擴張,直至與軀幹癒合,逐漸演化為身體極度扁平的扇形或圓形,這又跟盔甲魚類扁平的頭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研究人員推斷,漫遊憨魚可能同樣漫遊於具泥沙質基底的平坦海底,在安靜濱海環境中,以濾食海底有機碎屑為生。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