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2021-07-05由 微藻觀察 發表于 漁業

念珠藻是什麼生物

光語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單位: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俞建中

有陣看到人使勁在發葛仙米的資訊,神秘(jing)兮兮的,老俞我不以為然,不就是念珠藻麼?今天就讓它白菜化!捎帶拉上其他兩種念珠藻,是騾子是馬一起遛遛!

本篇主要參考文獻

1)The Blue-Green Algae, G。 E。 FOGG et al。, 1976;

2)鄧中洋博士論文,中科院水生所,2006;

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是三種微藻的俗名,把這三個放一起,是因為他們是親兄弟,按分類學的標註,均屬於藍藻門中的念珠藻目(Nostocales)念珠藻科(Nostocaceae)念珠藻屬(Nostoc)。它們的大名分別為:

地木耳:普通念珠藻(

Nostoc commune

髮菜:髮狀念珠藻(

Nostoc flagelliforme

葛仙米:擬球狀念珠藻(

Nostoc sphaeroids

地木耳,俗名還有地耳、地皮菜等,通常呈現褐綠色,開始如癟氣的一個小球,隨著繼續生長,拓展成木耳狀。地木耳是一個世界廣佈品種,溼潤的環境中就能生存,田地、草坪、砂土、石頭縫裡都有發現,經常在夏季雨後爆發生長。將之洗去砂土,收拾乾淨,就可以鮮吃或曬乾,怎麼吃請吃貨自己發揮,不會發揮那是飯桶,呃,藻桶!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1。地木耳(普通念珠藻)

髮菜藻體細長,黑綠色,呈毛髮狀,生活在乾旱荒漠中,通常貼附在植株根部周圍,我國主要分佈在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河北等北方省份,耐乾旱、同時溫度耐受範圍大。在國外,阿爾及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墨西哥、蒙古、摩洛哥、俄羅斯、索馬利亞和美國等地均有發現。髮菜依靠其膠質吸收水分進行生長,但速度緩慢,通常夏末秋初採集,而在乾旱時期,則脫水休眠,耐受高溫、嚴寒和乾旱至第二年再生長繁殖。但是採集髮菜對生態破壞嚴重,導致草場退化和土地荒漠化。我國已經將髮菜列為一級野生植物保護物種,並禁止採集和銷售。(然並卵啊,街頭都能看到賣的,還是真貨!)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2。髮菜(髮狀念珠藻)

髮菜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蘇武牧羊就有“渴飲雪,飢吞旃”( 旃,同氈,zhān)的記載(這個“旃”其實就是髮菜,要真是毛氈,蘇武怎麼不會上天啊?),而在唐宋時期據說還是一種 “出口創匯”產品。髮菜的名字彩頭好,同“發財”諧音,似乎在英語裡它的名字同發財是同一個詞“fat choy”。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3。 髮菜採集(圖片引自網路)

葛仙米,俗稱田木耳、天仙米,最為道地的產品出自湖北鶴峰走馬坪鎮,生長在水稻田中,有1500多年食用歷史。其故事更為神奇,傳東晉道教領袖葛洪曾隱居於此,並食用過此物,因而得名葛仙米。葛仙米外形多為球形,少數為紡錘形、橢圓行、啞鈴形或扁平狀,最大直徑可達2cm,養殖條件下甚至可達5cm。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4。 葛仙米(圖片引自網路)

另外有報道在湖北的房縣、陝西的靈丘、湖北神農架林區、廣西北流、廣東仁化、江西井岡山、安徽九華山與潛山、山東等地均有分佈,也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種質鑑定導致的問題,因為地木耳也有球狀的形態,不過這兩者的生活環境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個問題讓專家們慢慢去捋,你們只管吃就行了!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5。 葛仙米及採集曬乾(圖片引自網路)

(此時畫外音傳來:老俞,開篇你不是說他們是親兄弟仨麼?這絲狀、木耳狀和球狀的,哪裡像兄弟了?它們家鄰居姓什麼??)

哎!客官您多慮了,人家是做過親子鑑定的,絕對沒有姓王的什麼事!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6。念珠藻的串珠狀細胞群(N。 commune, AlgaeBase 20124&20125)

回過頭來,繼續說它們的名字,都是念珠藻啊,在顯微鏡下面,它們的細胞如圖6所示,細胞一個個相連成串,如項鍊/念珠狀,因而得名念珠藻。這些細胞串包裹在一層膠質衣鞘內,鞘內還填充著軟膠質,不同品種的念珠藻的整個細胞大群體外形或有不同,比如頭髮絲狀、球形、木耳形。

客官您可以想象一下全國女人的項鍊、和尚的佛珠和土豪的手串,不管是珍珠的、紅木的、沉香的、菩提子的,都跟一團漿糊攪和在一起,然後灌進一個大氣球(沒錯是氣球,想到更好裝置的站一邊去,本座不認識這麼汙的人),這個氣球你可以搓圓捏扁各種蹂躪……

念珠藻這一家子還不僅僅就這兄弟三個,據說一共有50多個兄弟,甚至每個兄弟還有很多分身,分身還不同打扮……下面上幾個大圖,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兄弟間長的不像也是很正常的,隔壁沒有姓王的,只有姓俞的,請放心好了!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7。 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近)球狀的念珠藻

(左下角最大的那個重2。6公斤,直徑22cm,估計生長了大約9-14年,老俞看到此圖一下子覺得自己沒見過世面,應該再回去讀一遍博士。圖片收集感謝神梯,度娘還是差了點啊)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8。 地衣/木耳形的念珠藻(人家ladder-up,我們要ladder-out)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9。各色形狀的絲狀念珠藻

(上半部a為球狀的普通念珠藻,其他為世界各地的髮狀念珠藻;下半部(黃線以下)為部分發狀念珠藻的幹品狀態。M。 Aboal et。 Al。, 2016)

現在我們再轉回到顯微鏡下去看看,如圖所示(黑箭頭所標的het),在唸珠藻的藻細胞鏈中,有個別細胞膨大有別於常規的細胞,這種細胞稱為異形胞(heterocyst),是一種變態營養細胞(不僅在唸珠藻中,其他一些絲狀藍藻也有此現象),而那些常規的細胞我們稱為普通營養細胞,這種異形胞通常比普通營養細胞大,壁更加厚。異形胞是藍藻進行固氮的場所,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藻體可用的銨態氮;它的另一個作用是,細胞鏈通常在此斷裂,形成若干短一點的藻細胞鏈,稱為藻殖段,此藻殖段可進行繁殖,不斷增加長度,形成新的細胞群體;同時,某些念珠藻的異形胞在條件合適時,還可以直接萌發產生新的藻體。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10。 念珠藻的細胞形態

借用鄧中洋老師的博士論文中葛仙米繁殖的圖,可以很好的解釋念珠藻繁殖的過程。其發育過程包括(A)藻絲、(B)具有鞘的絲狀體、(C)非絲狀體群體和(D)絲狀體群體。 透過細胞分裂,大量的葛仙米藻絲能夠形成膠質的群體,藻絲完全被一層膠質的薄層所包裹。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11。葛仙米藻絲群體發育過程

A。藻絲,B。具有鞘的絲狀體,C。非絲狀體群體和D。絲狀體群體。(引自鄧中洋博士論文,2006)

同樣借鄧中洋老師的圖,讓大家瞭解地木耳(普通念珠藻)繁殖的過程,從藻絲到具有鞘的絲狀體,再到非絲狀體群體和絲狀體群體,最後絲狀體群體不斷膨大形成圓球。值得注意的是該圖最後一個分圖(右下角),普通念珠藻也呈現球狀,度娘直接把該圖認作了葛仙米。(度娘不靠譜啊)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12。 地木耳的生長過程(參見鄧中洋博士論文,2006)

瞭解了生活史,順便我們說說人工養殖的事情,髮菜和葛仙米都價格高昂,因此很早開始,當大家看到其經濟價值時,就試圖實現人工養殖。

根據發表的研究報告,髮菜在水體中實現藻殖段生長問題不大,但是無法進一步形成藻絲群體(就是我們看到的髮絲狀態),藻絲群體的發育需要半乾半溼的條件,通常潑灑在土壤表面,間歇灑水,目前還沒法實現全過程人工養殖。而葛仙米的全過程人工養殖已經獲得成功,武漢等地已經有若干個企業進行養殖並供應市場。唯獨地木耳沒有賣相,又無文化底蘊,似乎沒人關注它的商業化開發,都是念珠藻,猜測功效作用也差不多,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啊!!!

最後還是迴歸到“吃”這一重大問題上來

我大中華吃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講究調調,食材都要強調下營養和健康功效,更有往文化底蘊、奇特形色、地理位置、生理特徵等等靠攏。本篇所述三種念珠藻的營養資料和功效度娘可得,不過依老俞觀點,說白了就是個菜,圖個新鮮嚐嚐即可,若有條件天天吃也無妨,但當寶就沒必要了。最後貼幾個美食圖,請各位看官看圖解饞吧。

微藻觀察帶你認識微藻 第八篇——地木耳、髮菜和葛仙米

圖13。念珠藻菜餚(來自度娘,這個時候還是度娘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