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

2022-05-13由 橙黃色思茅蒲桃 發表于 漁業

白內障一隻眼睛多少錢

黃帝說: 自古能夠與天相通的,才是生機之本,本來自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四方上下)之內,九州大地、人之九竅、五藏(髒)、十二節(關節),都和天氣相通。先天之德一樸散為五德,仁義禮智信,對應的臟腑是肝肺心腎脾土,其氣三,陰陽二氣與中和之氣。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先後天之數乃是生命的根本。

老天給的元氣,清淨則後天的腎水(腎藏志)就得到了治理,脾土主後天的意,意才能得到治理而沒有妄意(涵養水土)。順從天之清淨陽氣才能固。雖有賊邪,但也不能侵害你。因此聖人將精神打做一團,吸收老天的元氣來濡養自己先天性體系統的神明。失去元氣的長養內閉九竅,外則雍阻肌肉,衛氣散解,這就叫做自傷,因為陽氣被削減甚至沒有了。

陽氣好比天和太陽,失去或偏離了她本應在的地方則折壽而陽氣也無法彰顯。因此天的運化是讓太陽發光,所以陽氣是向上的,發光發散,包圍體表的。

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

環境寒涼,欲如運樞,慾念像按開關一樣,一會兒開啟一會兒關上,起居如驚,坐著躺著都不安,神氣就會漂浮不定。環境暑熱易出汗,心煩的話就會呼吸喘促,唉聲嘆氣,安靜不活動的時候就會話多,身體發燙像炭火。環境潮溼,頭上就像被什麼東西給裹住了,溼熱如果不排除的話,大筋萎縮,小筋會變鬆變長,萎縮就會導致拘攣,變鬆變長會導致萎弱無力。受了邪氣或風邪,就會腫脹,人的四肢輪換著腫脹的話,陽氣就枯竭了。

陽氣,煩躁勞累就亢盛外越,真精就就沒有了,這樣到了夏天,本身夏天就是陽氣發散的時候,相對於外,臟腑內處於相對空虛的狀態,之前這種病態日積月累,到了夏天就會使人發生昏亂昏厥。傷筋,身體向上伸引,就好像不聽使喚了。出汗只偏重於身體半側,使人半身不遂。出汗再遇到溼邪,就會生瘡癤汗疹痱子。厚味肥甘,足以使人生大疽,就好像拿著個空碗一樣裝不好的東西很容易。累出汗了又受了風,熱氣鬱積在裡面不能及時從皮膚髮散出來,就會形成粉刺。

陽氣精粹精微才能養神,陽氣柔和才能養筋。身體面板的樞紐開闔不當,寒氣就會進來,脊柱就會有毛病。營氣(與血共行脈中的精氣,生於水谷,源於脾胃,脾主肌肉,出於中焦,化生血,榮四肢,內注五臟六腑)如果不順著正確的路線走,逆於肌肉腠理,就會生出癰腫。陽氣內陷(陽氣主宣散)入脈會形成瘻,留在肌肉腠理之中。外邪從背部的俞穴(經絡路線)進入,會有驚駭的表現。魄汗未盡,邪氣內擾,魄汗無法排乾淨排透,形體衰弱而氣銷,俞穴閉塞,發生風疾。

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

風,為百病之始,心清靜則肌肉腠理緊閉,陽氣就能打保衛戰,雖有大風或厲害的毒邪,也不能危害自身。這是遵從四時之序來養生的結果。

因此疾病時間長了就會傳入其他臟腑或經絡,上下不交通,良醫也難辦。因此陽氣蓄積過多也會致死,陽氣過多發生雍阻,有阻應當疏洩,如果治療不當,則會致死。因此陽氣,白天是發揮保衛作用的,太陽昇起時陽氣隨之而生,中午陽氣隆盛,日西而落時陽氣已虛,汗毛孔都關閉了。因而日暮陽氣就收藏於內了,晚上要儘量減少體力活無擾筋骨,減少甚至不外出,不見霧露。反此三時(平旦、日中、日暮),形體就會被邪所困日益衰弱。

岐伯說:陰,藏精,就是收斂,可以日益壯大達到一定的高度;陽,保衛外面抵禦外邪。如果陽的力量偏大,那麼脈流急迫而快速,就會發狂;如果陰的力量偏大,那麼五臟就會氣亂爭奪,九竅不通。正因為如此聖人使陰陽不偏不倚,筋脈和同(木生火,母生子,肝主筋,木旺火足,肝不好心也不會好,都好才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腎主骨,氣血皆通暢。這樣才能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聰目明,氣立如故,氣就像你小時候從故鄉來時那樣地堅挺。

外來的邪風逐漸侵襲元氣,精血會消亡,邪氣傷害了肝臟。吃得過飽,筋脈就會橫逆弛緩,會引發大腸膿血而演變為痔。飲酒過度,會導致氣逆。強力入房,腎氣則傷,脊柱會受到損害。

大凡陰陽的要點,陽氣密緻才能陰氣內固。陰陽不和,就好像有春無秋,有冬無夏。因此調和陰陽,是謂聖人的管理。因此陽亢卻不能密緻,陰氣就枯竭;陰氣平靜陽氣密固於外,精與神才會相得益彰;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黃帝內經 生氣通天論

受了風邪寒涼,就會生內熱。春天受了風邪,邪氣沒有驅走的話,到了夏天就會急洩,肝木受傷不能生火,火不足不能長養脾土,脾土弱就不能很好的運化水谷精微,會出現瀉症。夏天被暑熱所傷,到了秋天就是痎瘧;秋天被溼氣所傷,冬天就會咳嗽肌肉萎縮四肢冰冷;冬天被寒邪所傷,春天就會害溫病。四時之氣,會交替傷害五臟。

陰之所生,來源於五味,五藏又因五味而傷。因此過食酸味,肝氣聚集,木克土,脾氣乃絕;吃的過鹹,傷骨,肌肉短縮,心氣鬱滯不舒;腎不好,脾也不好,土克水,腎水不好連帶著脾土也不好,水克火,心氣也受到影響,心腎不交;味過於甘,則傷脾,脾土位於五行的中央,起傳導聯絡的作用,過甘,心氣就會喘滿,火生土,土病了,消耗母親,心為脾母,所以心氣受累,腎氣不衡,土病了不能克水,腎水就上泛,水克火;味過於苦,脾氣就濡滯,胃氣乃厚,脾氣升胃氣降,現在脾氣不升了所以胃氣厚了,脾不運化;味過於辛,筋脈衰敗鬆弛,精神漸漸也就衰敗了。因此要謹慎調和五味,才能骨正筋柔,氣血得以流通,腠理固密,這樣骨才能藏精。遵從道的規律,才能有益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