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明前茶 綻新芽(講述·老字號新生態)

2022-05-12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漁業

茶籽粉哪裡有賣

技術研發提速,銷售渠道延展,發展機遇拓寬

明前茶 綻新芽(講述·老字號新生態)

本報記者 葛亮亮 程 煥

明前茶 綻新芽(講述·老字號新生態)

春茶進入全面採摘期,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300多名小學生日前來到萬寨鄉伍家臺村,體驗採茶樂趣。王 俊攝(影像中國)

明前茶 綻新芽(講述·老字號新生態)

核心閱讀

歲月的沉澱,造就了我國悠久的飲茶史和茶葉流通史;時光的淘洗,留下了不少飄香百年的茶葉老字號。但長期以來,這些老字號規模參差不齊,有的品牌影響力有限。隨著居民消費升級、茶葉深加工技術提升,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少茶葉老字號加快技術研發、延展銷售渠道、拓寬發展機遇,讓醇香的茶味飄得更久、更遠。

明前採茶時,春暖茶飄香。北京前門大街人頭攢動。吳裕泰店門前排起一道“長龍”。“排了一刻鐘,買到了傳說中的抹茶甜點!”湖南小夥小張和女朋友來京旅遊,終於了卻一樁心願。

那邊一街之隔,張一元大柵欄店。跨進店門,茶香撲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櫃檯前由顧客組成的一道道“人牆”。“他家的茉莉花茶啊,湯清、味濃、入口香。買一些飽飽口福!”北京團結湖社群的顧大媽提著個“大禮包”,笑得合不攏嘴……

老茶新香,生生不息。前門大街的場景,或許就是如今老字號茶企發展的一個縮影。

品質口碑受信賴

我國茶葉產量居世界首位,30多家中華老字號茶企,成為一張張文化名片

“‘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說,茶自古以來就屬國飲。”浙江老字號、杭州龍井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祝百昌拿起水壺,慢悠悠地說。杯中倒入開水,龍井嫩芽朵朵直立,徐徐展開、搖曳生姿,茶湯淡雅素淨,宛如三春新綠,杯中茶氣蒸騰,溢位撲鼻清香……

無芽無梗的安徽六安瓜片、翠綠勻整的貴州都勻毛尖、回味甘甜的黃山太平猴魁……“中國茶文化,講究色、香、味、形。”祝百昌說,“源遠流長的飲茶史,孕育了不少茶葉老字號。中華老字號裡,茶葉類有30多家。”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2017年中國茶葉產量佔全球茶葉總產的45。9%,居世界第一。

顧大媽是張一元的“常客”了。“喝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品味、養生。”顧大媽說,“年輕時家裡條件不好,想喝茶也只能‘將就’,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喝茶可以‘講究’起來了。”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飲茶既是習慣,也是生活品質的象徵;對世界來說,茶是一張中國的文化名片。在古代,蜿蜒曲折的陸路和碧波萬頃的海路將中國茶葉送向異域;在今天,茶葉更是成為外交場合中,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形象的重要幫手。

每個茶葉老字號都有其“絕活”。“鮮花吐香、茶坯吸香,八吐八吸,花茶合一”——吳裕泰的“獨門絕技”就在這代表了窨制技藝的“十六字箴言”裡。龍井的“秘方”,則是其炒制工藝。祝百昌一邊在鐵鍋裡不斷翻炒茶葉,一邊介紹炒制技巧:“拋、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壓磨……同樣的鮮葉,製作工藝、炒制者水平不同,茶葉的色、香、形、味天差地別。”

“老字號的優勢,首先在於其傳承百年的精湛工藝和由此帶來的優良品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富橋說,“我們的調查顯示,41。4%的消費者購買茶葉時首選熟悉的專賣店,20。48%的消費者會到知名的專賣店買。老字號歷史長、口碑好,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賴。”

龍頭品牌需叫響

種類多、地域廣、偏好分散,網際網路時代提供新機遇

“中華老字號裡的30多家茶企,大部分是流通企業,規模參差不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介紹說,“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強勢龍頭品牌:規模最大的老字號茶企,市場份額也不到1%。”因此,茶葉老字號面臨的發展難題,可以歸結為一個“散”字。

“茶葉學到老,茶名記不了。”在中國茶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危賽明看來,強勢茶葉品牌缺乏,和我國茶葉種質豐富有關係。我國茶葉按商品分類就有紅、綠、白、黃、黑、烏龍等六大類。全國有900多個縣產茶,各地都有獨特的優質茶葉資源,即使在同一個省內,比如在福建,安溪主推鐵觀音,武夷山會宣傳武夷巖茶,福州偏愛茉莉花茶,福鼎則支援白茶……危賽明認為,“各地主推的茶葉不一樣,力量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茶葉生產有地域性,飲茶偏好各地也不同。北京地區很多消費者喜歡花茶,提神醒腦、香醇爽口;江浙人偏愛綠茶,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廣東人則青睞黑茶,消食減肥、調節腸胃……“雲南的下關沱茶,在北京也賣,但賣不過以花茶見長的張一元、吳裕泰;反之亦然。”王慶說,各地的消費特徵,在當今依然很難調整過來。

不過,時代的發展也為打破茶葉的地域區隔提供了新機遇。春茶上市,杭州龍井茶業集團倉庫裡熱火朝天,工人正忙著打包茶葉,然後往各地快遞寄出……“過去由於地域限制,茶葉老字號不可能在全國遍開門店,市場難免受限;如今透過電子商務,老字號們有了更廣闊的天地。”祝百昌說。

去年,吳裕泰全新上線了微信商城,各色商品琳琅滿目、一目瞭然,下單還能享受各種優惠券、滿減券、包郵券福利。“我們準備了各類茶葉、茶具、茶衍生品等上百種商品供消費者選擇,不論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能有茶相伴。”北京吳裕泰茶葉公司董事長趙書新告訴記者。

在南京讀書的大學生許清如就是受益者。“前陣子南京小雨,我在學校宿舍賞雨品茗,很愜意。”許清如說,如今影視、歌曲等很多流行文藝作品都融入了以茶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元素,一些看似古老的生活方式重新進入年輕人的視野。“我網購了茶葉和一套古雅的茶具,還報了一個茶道興趣班,課餘生活更豐富了……”

盤活創新正探路

尋找亮相機會、調整戰略定位、加強產品研發,新品層出不窮

水壺高高提起,沸水沿著杯壁直瀉而下,觀眾在臺下靜靜觀賞……北京馬連道,中茶公司一家體驗館裡,消費者在觀看茶道表演。“我們開了多家體驗館,希望讓更多人瞭解茶文化、愛上喝茶。”危賽明說。

流行文化和網際網路對茶文化的推廣只是外因,關鍵還在於老字號茶企主動出擊。

“去年,我們寧紅茶成為第十八屆雅加達亞運會官方指定茶,受到各國歡迎。”寧紅集團董事長朱麗俐說,老字號茶企都在積極尋找更多亮相機會。吳裕泰則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輕人。茶月餅、茶口香糖、抹茶蛋糕,甚至茶纖維口罩、茶籽粉……趙書新介紹說,產品創新正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年輕化、個性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重新進行品牌定位,各地紛紛出招。吳裕泰將歷史悠久的“老北京四季茶”升級為“吳裕泰四季茶”,“意在淡化‘老北京’,弱化地域性。”趙書新說。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近年將都勻毛尖的商標收回統一管理,企業和個人經考察批准後才可使用“都勻毛尖”品牌名稱,改善了品牌一度散亂的局面。

“中茶則把重心放到質量管控和新品研發上,擁有100多項專利。種植採收、茶葉初制、物流運輸、檢驗檢測等13個環節102個節點的248項風險,都進行量化分級分類。”危賽明說,“做大老字號,既要傳承經典,也要持續研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