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2022-05-11由 科學闢謠 發表于 漁業

雙脊龍變成什麼魚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

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

責編 | 高佩雯

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它邁著悠閒的小碎步,想起昨天發現的一個小水窪,一些魚兒因為湖水漲落被留在那裡。想起魚肉鮮美的味道,它不禁加快腳步,一路小跑,在湖岸的潮溼泥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

這一幕可能發生在1。9億多年前,侏羅紀早期,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那片湖泊如今變成了連綿的群山,而這隻恐龍的腳印,在地質運動之下穿越時光,定格在了山岩上。

2020年5月,中國科學家宣佈,在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足跡,造跡者為當時該地區最兇猛的獸腳類恐龍——中國龍,當時它們正在做小跑姿態。這是

亞洲儲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為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佈與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峭壁上發現恐龍足跡

在距今1。9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現在的重慶歌樂山地區是一片巨大的湖泊。如今這裡群山林立,且多峭壁,成為攀巖愛好者的流連之地。

“當時我和朋友因為走錯路無意中來到了這片崖壁旁,就在我們試圖徒手爬上這片崖壁時,我猛然發現石頭之上有一些動物留下的腳印。”足跡發現者,也是登山愛好者的景隨心說。

這些足跡分佈在整個峭壁的中部,大部分為三個趾頭,長得有些像是“雞爪”。景隨心將這些足跡拍下來,發給了北京的恐龍足跡學家邢立達。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的恐龍行跡現場圖(上)和素描圖(下) | 邢立達供圖

2019年7月5日(3月首次發現),邢立達帶著團隊直奔足跡發現地。經過拍照、測量、繪圖等考察工作,得到化石細緻資訊:

在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岩表面上,共發現有兩層46個

三趾型

獸腳類足跡。其中,第一層表面包含7條行跡——共計由32個足跡組成,另有12個孤立的足跡;第二層共計2個孤立的足跡。第一層7條行跡的足跡平均長度為24。1釐米,最大的足跡長35釐米,最小的足跡長16釐米。

根據其步幅並結合地質調查資料,確認這是

生活在1.9億年前的肉食性恐龍腳印

。更準確地說,這是霍氏卡巖塔足跡,並且是亞洲儲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沒有拇趾的腳印

卡巖塔足跡

是一種體型較大的三趾型兩足行走的獸腳類恐龍形成的一類足跡的屬名。(“獸腳類”是指一大類以食肉恐龍為主的恐龍,因被認為是“兩足奔跑的吃肉怪獸”而得名)

這種足跡的“造跡者”,主要是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獸腳類家族中的基幹堅尾龍類(一種“尾巴堅硬不能大幅度彎曲”的恐龍),比如雙脊龍、卡巖塔獵龍、中國龍等。

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曾經在《侏羅紀公園》中出現的雙脊龍類,它們最顯著的特點是頭上長有兩個縱向排列的脊冠,體長約4~6米,口中長滿了利齒,能夠追殺一些大型的植食恐龍。同時,它們的口鼻前端狹窄而柔軟,可以靈活地伸進矮樹叢中或石縫裡把其他小型動物找出來吃掉,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

卡巖塔足跡廣泛分佈在全球北美、歐洲東北部、非洲和亞洲的侏羅紀地層中,其

最大特點是不保留拇趾印痕

,保留了第四指的蹠趾墊印痕,與其餘的印痕完全分開。

這是因為形成卡巖塔足跡的獸腳類肉食性恐龍的拇趾(第一指)和小腳趾(第五指)在演化的過程中縮短或者退化了,在行走和奔跑的過程中無法著地。

所以我們看到的這一類恐龍的足跡都是

第二到第四趾的三根腳趾

形成的,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某些鳥類(比如紅腹錦雞)在行走的時候留下的足跡。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歌樂山發現的卡巖塔足跡,很大,只顯示三趾 | 邢立達供圖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本次發現的全部46個卡巖塔足跡的素描圖 |邢立達供圖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形成卡巖塔足跡的恐龍行走方式與現生的紅腹錦雞類似,注意看腳部 |來自網路

因為恐龍足跡只是一個印痕,不像骨骼是硬體,所以絕大多數足跡在被踩下後不久就消失了,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形成足跡化石。比如,要求地表泥土的溼度、粘度、顆粒度都比較適中(一般都在海邊、湖邊及河灘地區容易留下足跡);足跡要迅速地被泥沙等沉積物掩埋;埋藏後需要經過地質運動使儲存足跡的土層下沉,經過成岩作用的才最終變成化石。

它們就像大自然用天然錄影機為恐龍活動錄下的“特寫鏡頭”,是研究恐龍的珍貴資料。根據對重慶歌樂山地區的地質調查結果,這次發現的卡巖塔足跡的“造跡者”很有可能是中國龍。

兇猛的造跡者

中國龍屬於雙脊龍類,它們的頭上也長有兩個冠狀物,但是由於其內部中空,所以中國龍的頭冠並不適合爭鬥,主要作用是在求偶時用來吸引異性。

中國龍的體長約5~6米,體重可達半噸,主要生活在中國地區,是當時當地最兇猛的大型食肉恐龍。古生物學家曾經在生活在同一時期的體長8米的祿豐龍身上發現了致命的傷口,據推測是由中國龍造成。

同時,中國龍的頭部結構顯示,它們也善於捕獵小動物,甚至是水裡的魚。

本次化石的形態顯示,其造跡者當時這在做小跑的步態。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想象畫面。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中國龍復原圖,體長約5~6米,體重可達半噸,非常兇猛 | 邢立達供圖

卡巖塔足跡雖在世界上分佈廣泛,但在亞洲地區一直未發現確鑿的卡巖塔足跡。此次發現豐富了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卡巖塔足跡群的記錄,也

進一步證明了亞洲乃至全球下侏羅統恐龍足跡多為獸腳類恐龍足跡

,且足跡形態型別表現出一致的多樣性,這對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佈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重慶市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正高階工程師代輝、重慶市地質調查院研究館員魏光飈等專家學者共同完成。最新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

論文地址: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8912963。2020。1769093

文章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公眾號釋出,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