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2022-04-11由 一合學社 發表于 漁業

數學中的二分法是什麼

在前面的內容中,關於“變化問題”

赫拉克利特

主張萬物處於永恆的流變之中,而

巴門尼德

則主張變化是不可能的,二者在“變化問題”上存在著明顯的矛盾。

從人們的感官經驗中我們清楚的可以感覺到變化是存在的,但事物又不像

赫拉克利特

所說的“活火”那樣處在無時無刻的“流變”中。

一種合理的反應是說這兩種說法都錯了;真理處於兩者之間:

某些事物處於流動狀態之中,而其他事物則處於靜止狀態之中。

這就是“第三代哲學家”在面對“變化問題”時所給出的解決思路,他們把自己的任務看作是在

赫拉克利特

巴門尼德

之間進行協調,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被稱作“居間哲學家”的緣故。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

(前490-前430)

贊同巴門尼德所主張的“[存在]是永恆的、不可毀滅的”這一觀點。但是,他認為

[實存之物]不僅僅由[一]構成,也就是世界不僅僅只有一種[存在],而是多種[存在]構成的產物。

變與不變

他指出,如果要接受“世界是一”這一觀點,就必須否認運動的客觀實在性,可是運動的現象是顯而易見、不容否認的。

在恩培多克勒看來,感官所看到的事物是生產

的,也是會毀滅的。

這種生產、

毀滅的變化之所以可能,

是因為[實在之物]是由許多微粒組成的。

這裡他構建了一個“變與不變”的統一體系:

如赫拉克利特所說,物體是變化的,但這種變化是人們可感的屬性層面的變化;

又如巴門尼德所說,構成物體的[存在]是不變的。

與巴門尼德認為“世界是一”不同,在恩培多克勒那裡,[存在]不是“一”,而是“多”。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四元素說

恩培多克勒指出這些微粒包括四種永恆的元素(或可稱為“不可變化的原始實體”),即

土、氣、火、水

。他相信這四種元素是不變的、永恆的,也永遠不能轉化為其他事物,人們所看到的事物的變化,是四種元素的混合,而不是它們轉化的產物。

我們可以看到,恩培多克勒的“元素說”不同於第一代哲學家的“始基說”。在米利都學派那裡,世界的本源是“水”、“無定形”、“氣”,這些概念並非是在指明構成世界的微觀粒子(質料)是什麼,而是用這些自然中名詞來指代萬物背後所符合規律,以及在他們的理論中表露出[始基]與實在之物的相互轉化,“始基轉化為萬物,萬物又復歸於始基”。

而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說”明確了構成事物基本粒子,不同量的四元素可以彼此結合,創造出不同的物體,而並非是元素的轉化,而萬物背後所符合規律也並非是元素所指代的某種特性。當不同量的這些元素結合成一個恰當的“團塊”的時候,像房屋、樹木等的物體就產生出來了。當這些元素被起分裂作用的力量彼此拉開的時候,這些物體就分解了。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宇宙的動因:愛與恨

恩培多克勒假定自然中存在兩種力,

愛和恨是導致四元素相互結合後來又分離的力

愛的力讓元素相互吸引,恨的力導致事物解體。自然是愛與恨的鬥爭所形成的一個迴圈,而元素間的吸引或解體,取決於有多少愛或是恨。

這個迴圈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愛出現了,而恨則完全沒有。四種元素完全地混合在一起,被愛的原則和諧地統治著。

第二階段潛藏在旁邊的恨的力量開始侵蝕事物,不過此時愛依然比恨多。

第三個階段,恨開始佔據統治地位,各個微粒陷人不和,開始分離。

最後的階段只呈現恨土、氣、火、水所有的元素都各自分離,成為固有的四種物質。

諸元素準備好,當愛的力回來吸引諸元素和諧地結合時,就再一次開始了新的迴圈。這個過程不斷持續,永無止境。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阿納克薩戈拉

阿納克薩戈拉的問題同恩培多克勒的一樣,要解釋變化問題。他接受了埃利亞學派的觀點,認為絕對的變化是不可能的,沒有一種性質能夠變成另外一種性質,實在在其本質的意義上必定是持久不變的:“沒有事物形成或者消失。”

無限元素說

他指出世界的多樣性如此豐富,大小、顏色、形狀、氣味、狀態如此繁多,四種元素怎麼可能完全組成世界?假如屬性是“無數的”,元素也必定是“無數的”。

阿納

克薩戈拉認為不同的元素(種子)擁有各種不同的性質,因為宇宙的多樣性是無限的,所以元素的種類也是無限。從形態的角度看,種子的體積無限小,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最初粒子。

而世界萬物的構成是透過分離運動來形成的,他提出一個漩渦的理論模型,就是指這個巨大的混沌物透過旋轉,然後產生的離心力,將萬物甩了出去,從此萬物也就開始分開了, 從而構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萬事萬物,這於現代的星系誕生理論十分相似。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宇宙的動因:奴斯

關於宇宙的動因問題,在阿那克薩戈拉看來,世界和它的所有物體存在著一個完美的秩序和複雜的結構;所以,必定存在著某個有知識有力量的存在者把物質世界組織成這個樣子。

阿那克薩戈拉將這種力量成為“奴斯”,在希臘文中,“奴斯”本義為心靈,轉義為理性。他認為,奴斯和任何個別事物不同,它不和別的事物相混,是獨立自在的;奴斯是事物中最稀最純的,它能認知一切事物;奴斯是運動的源泉,宇宙各種天體都是由奴斯推動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切東西都是由奴斯安排的。

阿那克薩戈拉所談論的理性(奴斯)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他把一個精神的原則引入了事物的本質之中,區分了心靈和物質,並且心靈對物質有所作用。他宜稱,心靈不像物質,它不與其它任何東西相混合,是單獨的、獨立的。

從必然到自由——“變化問題”的居間回答——“元素說”

最後

本次所介紹的兩位哲學家對於哲學史的貢獻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1)調和了

赫拉克利特

巴門尼德

在“變化問題”上的衝突;

2)對於實在之物多樣性的回答,提出了構成宇宙的“基本粒子”的理論模型,為後面的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論”、亞里士多德的“質料與形式”提供了理論基礎;

3)關於萬物成因的回答,構建了一個“心靈-物質”相結合的體系,為日後亞里士多的“四因說”提供了理論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