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為人就越是“冷淡”

2022-04-01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漁業

辭藻匱乏是什麼意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唐代禪宗青原惟信,“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以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這段話的意思是,在我們最開始,對於周圍的認知屬於矇昧的狀態,看見什麼就認為是什麼,沒有過多的思考;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對於世界有了很多主觀認識,往往不再侷限於表面,總去體會和領悟背後的深層含義。

人生的最高境界,卻又迴歸到了本質,除去了浮華,感受世界本身的精彩,正所謂“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這種不斷遞進的狀態,又與為人的層次如出一轍。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為人就越是“冷淡”

對於那些真正高層次的人,他們往往顯得格外樸實、沒有辭藻的修飾,不吹噓自己,以平靜的心態自處,以寬容和善的心境待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整天自以為是,到處吹噓自己、口若懸河的人,不管是在飯局上還是初次見面,

這種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混得好,甚至還誇大事實,期待別人對自己投來的羨慕目光。

這正印證了層次越高的人,反而越“冷淡”的現象。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

心理學的觀點為我們呈現了以下一些角度。

冷淡的人更有分寸感

“冷淡”的人往往會給人更成熟、更穩重的感受,和這種人相處起來,關係的遠近是恰到好處的。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為人就越是“冷淡”

人們都渴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它可以緩解心理傷害,增加幸福感,有利於身體健康。

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人們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形成的。

心理學上“自我暴露”這個概念,指的是人際交往過程中,向他人表露自己內心以及自我有關的事件。

自我暴露能縮小心理距離,建立起與他人的信任,提高人際溝通的有效性,並反映了人際關係的親密程度。

但是,自我暴露的程序也是有學問的。眾多研究發現,過早的自我暴露反而會阻礙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比如,一群人第一次聚餐,其中一個人卻開始談論自己上一段感情,然後說了半天自己前任怎樣怎樣。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為人就越是“冷淡”

這個時候,往往氣氛是尷尬的,因為大家的關係還沒有特別熟,這種過早的自我暴露反而會讓對方覺得有些無所適從。為什麼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就是因為有些人缺乏分寸感,對他人過度的熱情、或是自以為和對方關係很好,缺乏了互相尊敬的態度。

比如有的人可能會越過那條界限,走得過近,讓對方產生不舒服感。

但那些層次更高的人,卻明白這個道理,不會將自己擺在過於重要的位置上,始終保持著對他人的尊重,說話、做事都有分寸,自然會讓人更願意相處。

自我吹噓的背後很可能隱藏著自卑情結

動力學派的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結”這個概念。

他認為,人生始終不是完美無缺的,不管是經歷的不順,

還是身體缺陷都會導致自卑感的產生,這種自卑始終埋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為人就越是“冷淡”

他還提出,這種自卑情結雖然可能使人痛苦和墮落,但也不是完全負面的,自卑感也能成為人的行為的原始的決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動力。

在自卑的背後,往往有著“補償心理”,而這種補償心理驅使著我們不斷追求優越的目標。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那些童年時期家境不好的人,他們在有了一定經濟條件後,往往喜歡買一身名牌、戴個大金鍊子,去彰顯自己的富裕,或者是經常在自己朋友圈各種曬,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過的很好一樣。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為人就越是“冷淡”

相反,那些真正特別有實力、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卻極少向他人炫耀自己擁有的東西,為人低調。前者往往因為經歷過物質匱乏的歲月,從而產生了自卑感。

在長大之後,為了補償曾經的缺失,於是出現了這些過猶不及的行為。所以那些層次一般的人,往往表現得口若懸河、巴結權貴,缺乏“冷淡”的品質,這就是自卑情結在作祟。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末娜。 (2017)。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寸感。 人生與伴侶:創新閱讀(8), 30-30。

邱蕾。 (2009)。 人際關係中的自我暴露。 社會心理科學, 000(003), 10-12,67。

洪霞。 (2007)。 阿德勒與奧修自卑情結比較及啟示。 教育前沿:理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