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基金專案:斑點叉尾(魚回)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2022-03-30由 吉山花瑤 發表于 漁業

魚回怎麼念

基金專案:斑點叉尾(魚回)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基金專案:

江蘇省魚產業技術體系(JATS〔2020〕327)

_陳靜

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市場逐漸開啟,斑點叉尾國內養殖面積穩步增加,魚苗種需求旺盛。為了更好地滿足魚養殖需求,解決養殖生產中苗種短缺問題,2020年,江蘇省魚產業技術體系養殖與環境創新團隊開展了斑點叉尾大規格魚種培育技術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選擇與準備

試驗點選擇在宿遷市江蘇蘇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試驗塘編號分別為6 # 、7 # 、8 # ,面積均為20畝,池深2。5米,平底、池底淤泥小於10釐米;每個試驗塘各配備3千瓦增氧機1臺、1。5千瓦增氧機4臺、3千瓦風送投餌機1臺;進排水方便,水源水質符合標準規定。

2020年1月初,將3個試驗塘的池水排幹,經曝曬、冰凍,畝用生石灰 100 千克幹法清塘 ;2020年5月15日,進水口用80目濾網捆紮過濾,注水90~100釐米;施用生物酵素肥培育浮游藻類等浮游生物,按產品說明書,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1千克。

2。苗種放養

2020年6月19日,放養斑點叉尾苗種,苗種規格3。5~4。0釐米,為基地購買於湖北嘉魚的斑點叉尾“江豐 1 號”水花培育後分塘所得;7月4日,放養鰱鱅魚種,苗種規格為6~8釐米。魚種放養前用複合碘溶液按產品說明浸泡消毒,苗種放養情況見表1。

基金專案:斑點叉尾(魚回)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表1 8 # 、7 # 、6 # 試驗塘苗種放養

基金專案:斑點叉尾(魚回)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3。投飼管理

魚種入池3日後,開始投餵2。0毫米粒徑的商品膨化配合顆粒飼料的破碎料;魚種規格達到1 500 尾/千克左右時,破碎料加1。0毫米粒徑的全價配合顆粒飼料過渡投飼 3 天,之後開始投餵1。0毫米粒徑的全價配合顆粒飼料;魚種規格大於600尾/千克至魚種培育期結束,投餵1。5毫米粒徑的全價配合顆粒飼料;以上飼料的蛋白質水平在32%~35%。

採用風送投餌機投飼;每天分上、下午投餵兩次,上午投飼量佔全天總投餵量的40%。水溫20~25℃時,日投飼率 1。5%~2。2%;水溫 25~32℃時,日投飼率2。2%~4。0%,根據天氣、魚種攝食情況酌情調整。

4。水質調控

綜合應用“環保型淨水劑+微生態製劑”技術調控水質。每15~20天,應用20%過硫酸氫鉀改底消毒。間隔7天,應用光合細菌+EM菌+紅糖調水,過硫酸氫鉀、微生態製劑產品按說明書的推薦劑量使用。透過以上水質調控措施,保持白天的池水水質理化指標基本穩定在溶氧 5。8~8。4毫克/升、pH 7。6~8。4、氨氮0。1~0。4毫克/升、亞硝酸鹽 0。05~0。25 毫克/升、透明度 30~40釐米。

5。日常管理

7-9月,合理開啟增氧機,促進水體迴圈、增加池水溶氧。3個試驗塘不換水,只補注新水。根據魚種培育規格、攝食強度的增大而增加池水深度,規格達到1 000尾/千克時,加水至1。5~1。7 米;之後隨著氣溫升高,逐步加高水位至2。3米。

6。病害防治

6月25日,用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池水濃度為0。8毫克/升,同時開增氧機,預防寄生蟲病;8月9日,用複合碘溶液化水全池潑灑,池水濃度為66。7毫克/升。

二、結果

1。投入與收穫

魚種培育至 11 月 15 日,拉網和清塘起捕。8 # 、7 # 、6 # 塘魚種畝產量分別為 709。0、615。5、624。5 千克,畝成本分別為 5 575。0、4 530。8、3 528。2 元,畝產值分別為 9 979。0、8 837。5、9 108。8 元,畝利潤分別為 4 404。0、4 307。1、5 454。9 元。8 # 、7 # 、6 # 試驗塘的飼料係數分別為1。41、1。35、1。30。3 個試驗塘投入情況見表 2,收穫及效益情況見表3。

表2 8 # 、7 # 、6 # 試驗塘投入情況

基金專案:斑點叉尾(魚回)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表3 8 # 、7 # 、6 # 試驗塘收穫及效益情況

基金專案:斑點叉尾(魚回)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三、分析與討論

本試驗的 3 個池塘,從“良種、適時、良方 、適量”等方面著手,培育斑點叉尾“江豐1號”魚種,水面面積均為20畝,高溫期池水水深可達到2。3米,池塘水體容量大,增氧機畝均功率達0。45千瓦,而且在7、8、9月高溫期,增氧機每天開機時間平均超過12小時以上,加之綜合應用“環保型淨水劑+微生態製劑”技術調控水質,以及生態防治魚病等管理措施,獲得了較理想的試驗結果。3個試驗塘的魚種培育成活率均超過了 95%,魚種畝產量分別為 709。0、615。5、624。5千克,平均尾重37。3、42。7、64。1克,大規格魚種培育的成活率、產量、規格均有較明顯的優勢。

從魚種培育試驗的結果來看,在3种放養密度下透過適宜的養殖管理措施,均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培育效果。雖然3個試驗塘所產出魚種的規格有較大差別,但3個規格的魚種的市場售價差別並不明顯,也就是說,養殖者對上述3個規格的魚種的需求並無孰優孰劣上的偏好,不同規格的大規格魚種的市場需求都很旺盛。

不同規格的魚種養成至市場最適銷的商品魚,所需的生產週期明顯不同。從實際的養殖生產看,今後魚成魚養殖的趨勢或者說有競爭優勢的成魚養殖模式,最好是春季放養適宜規格的大規格魚種,當年即養成至接近標準貨規格(尾重1。25~1。6千克)的模式(魚標準貨規格市場最適銷,售價最高,養殖效益最佳)。

從本試驗以及養殖與環境創新團隊開展的大規格魚種當年養殖成試驗的結果看,放養尾重35~40克的魚種,經過1。5年的養殖,方可養成至標準貨規格的商品魚;經過1週年的養殖,僅可養成至尾重0。75千克的商品魚(業內稱為成都貨)。放養尾重65~90克的魚種,經過1週年養殖,約80%的魚種可以養成至尾重1。0千克的商品魚(業內稱為加工貨,每千克售價同比低於標準貨 2 元以上);而放養尾重 100 克及以上的魚種,養至當年年底,約有80%的魚種可養至尾重1。0~1。25千克的商品魚,該規格商品魚的售價幾乎和商品魚標準貨的售價沒有明顯差別。因此,春季放養越大規格的魚魚種,當年養成至標準貨規格的商品魚的週期越短,養殖者適應商品市場波動情況的主動權更強,養殖效益更能得到保障,養殖風險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