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踏春別亂採亂吃 這種野薯毒性極強!

2022-03-13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漁業

薯莨和芋頭有什麼區別

踏春別亂採亂吃 這種野薯毒性極強!

春暖花開之際,很多市民會把握短短几周花季上山“走春”“行春”“踏春”。疾控專家特別提醒,“行春”之時,不要亂挖亂採野生植物帶回家烹煮,容易導致食物中毒。尤其是一種與平常可食用薯類長得很像卻具強毒性的野薯——白薯莨。

“人們真的非常容易誤將山中有毒白薯莨(大苦薯)當做平日食用的山藥或芋頭。”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專家周彥說,白薯莨與一般可食用植物如大薯的外觀相似,即使專家也難以區別,請市民切勿自行採集食用,避免危害身體健康。

白薯莨,又稱野葛薯、大力王、山僕薯和板薯,多年生有刺藤本,長達30米。塊莖大小不一,卵形或長卵形,外表褐色,散生鬚根,斷面新鮮時呈白色。掌狀複葉,有長葉柄,3小葉,中間葉片較大,兩側葉片較小,偏斜。主要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熱帶其他地區也有。

白薯莨根莖含有毒成分薯蕷鹼和薯蕷次鹼,屬於含內酯環的託品類生物鹼,服用中毒後出現口舌、喉嚨灼痛,流涎、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和心臟停搏,昏迷甚至死亡。

萬一誤服並出現中毒症狀,應及時送往醫療機構進行催吐、洗胃、導瀉、輸液,內服如蛋清、乳汁、活性炭或通用解毒劑,並對症治療。

鑑於一般市民難以辨別白薯莨與可食用薯芋類植物,而白薯莨塊莖有強毒性,經過專業加工後才可入藥,並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疾控專家建議市民,請勿採摘、加工和食用白薯莨,提高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預防白薯莨中毒事件發生。(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呂星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宣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