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光庭科技蘇曉聰:自動駕駛中,產品才是我們的核心

2022-02-27由 新智駕 發表于 漁業

武漢光庭科技是外包嗎

光庭科技蘇曉聰:自動駕駛中,產品才是我們的核心

文 | 彭賽瓊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道

在自動駕駛剛進入人們視野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國內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一切都是未知數,頭部企業的經驗和資料,外界無從而知。這種狀況樹立起了一道門檻,有的公司保持觀望,有的公司則急流勇進。

光庭科技就屬於急流勇進的那一撥,決定從實踐中探索,理清市場需求,找準切入點集中發力。現在,光庭科技的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已經越來越明晰。回過頭看,原來這家公司很早就進入了自動駕駛領域:2013年,啟動了汽車主動安全和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的研發;2015年8月,在很多創業公司才開始成立的時候,其自動駕駛測試車就上路完成了一段32。6公里的自動駕駛行程。

2016年,為了對高精度地圖、導航、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技術進行平臺上的驗證,光庭與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共同推出了“小魚暢行”專案,在武漢選取了一段 17。1 公里的道路進行自動駕駛示範運營,並對公眾免費開放。

光庭科技的CEO蘇曉聰對新智駕表示,“小魚暢行”專案到今年年底就會停止,而下半年開始,光庭科技將會換一些場景,參與到運營中去。

目前,光庭科技的自動駕駛分為L3、L4兩個方向,L3是面向量產的,而L4則在光庭科技的前瞻計劃裡。但量產和前瞻計劃中包括了哪些服務和產品?經過這幾年的打磨,光庭科技對自動駕駛的落地和未來發展有什麼樣的看法?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中,我們對光庭科技的CEO蘇曉聰進行了專訪,以下是專訪內容,新智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編輯。

光庭科技蘇曉聰:自動駕駛中,產品才是我們的核心

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自動駕駛路線

新智駕: 為什麼光庭科技會從ECU這個方向切入,因為ECU更有機會還是因為其他公司做不到這個東西?

蘇曉聰:

我們認為這個東西是有門檻的,國內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在前端,比如感測器,越後端,做的人越少。我們認為ECU是有很多機會的,現在國內市場需求比較多,我們有很多客戶,需求很旺盛,但國內公司中能夠提供ECU產品的基本上沒有,很多科研院所、創業公司也在做。

我們認為像這樣一個產品,一定是汽車工業裡面很核心的環節,需要大量的資源才能做成。我們現在正在與一家國際大Tier1進行戰略合作,他們現在在中國市場的佈局還比較少,我們繫結在一起做。總的說來,我們和一個戰略合作伙伴、兩家戰略客戶、車廠客戶一起在做這個事情。

新智駕:是共同研發還是為量產做準備?

蘇曉聰:

面向量產。我們之前在這個行業有很多積累,我們也認識到,ECU這個產品門檻很高,在今後市場前景也比較好。在國內,除了博世、大陸這種公司,本土企業很難涉足這一領域。光庭找了一些合作伙伴,藉助了他們的基礎資源、技術平臺,獨立完成了整個整合、開發、應用過程。後面我們肯定自己會獨立完成所有的環節。第一步我們希望用市場換技術,有了案例和資源以後,再做另一手準備。可能一開始高階客戶會用合作的方案,低端客戶用我們自己的,這是比較傳統的套路。

新智駕:光庭科技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方面的佈局、想法、產品可以介紹一下嗎?

蘇曉聰:

我們是L3的自動駕駛,我們的ECU產品叫ADECU,不是ADAS-ECU,而是AD-ECU,即自動駕駛ECU。公司從2013年開始佈局,當時主要進行一些前瞻方向,從原型車開始,一直都在做。去年開始,光庭的很多技術都已經開始落地、做商業運營。

我們給很多家主機廠構建了自動駕駛原型車,給他們做技術支援、服務,這是我們一條業務線。

與車廠合作之後,我們也熟悉了車廠現在的需求。他們也有很多商業應用場景,比如可以做物流、港口、配送、擺渡車等,這些應用場景我們都有實踐過。在做原型的車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消化客戶需求、驗證各種方案、探討量產的可能。在這條業務線上,我們更多的是站在車廠的背後,並沒有進行融資和包裝。

另外一條線就是量產線。

我們現在做那麼多示範、包括“小魚暢行”這個專案,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公司的盈利、發展上,這就需要產品來支撐。在前年我們開了許多產品線,

但今年圍繞自動駕駛基本確定了三大產品線:地圖感測器、網聯化和自動化。

定位、導航、地理資訊輸出等都屬於地圖感測器,高精度地圖如何應用到車中,在汽車領域中是獨立的一種產品,其核心難點在於地圖、定位、高精度地圖,但這正是光庭科技的優勢。光庭是ADASIS會員,ADASIS標準也是車廠非常關注的。光庭的這類產品基本嚴格按照車廠、汽車行業的標準在走。

網聯化即車聯網模組,光庭科技在這一模組中先從車機端、雲端的通訊切入,為後期地圖更新、資料採集做準備。目前,光庭科技已經有了整套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在終端和雲方面進行了佈局,並與客戶進行了成功的V2V嘗試。

自動化現在重點做ECU,現在已經有了樣品,今年光庭科技將會對這一產品進行一些實地的測試,會有幾臺車上路開始跑。因為ECU會進行前裝,量產計劃要到2020年。而光庭科技的智慧座艙,是新汽車後續都會用到的,與智慧駕駛也有關聯。

新智駕:2016年你們有很多產品線,2018年就併到三個產品,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

蘇曉聰:

因為當時這個行業還是一個新行業,我們也看到很多機會。在做過整車整合後,我們在汽車的很多方向上有了一些積累。當時公司也與車廠做了很多業務,包括車燈控制器、攝像頭、雷達、助力轉向系統等。我們對車上的很多部件都進行過相關開發,對技術和市場各方面都進行了評估,最後結合自身優勢,才聚焦到了這個方向。

另外還有一個服務,就是我們還對智慧駕駛進行測試。經過多年的做運營,我們對整套智慧駕駛的測試、評價這方面都有了一些心得。我們現在也有為客戶專門做ADAS系統、智慧駕駛系統評測的業務,有測試的標準、方法、案例,以及整個評測所需要的工具。

新智駕:測試這方面你們是如何積累的?

蘇曉聰:

首先,我們投入自動駕駛比較早,但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定位要做像谷歌、百度這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我們的出發點是,當時市場上沒有需求,這是一個新東西,它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服務?沒有人知道。在這樣情況下,我們就自己先著手實踐,當時在中國也沒有具體的場景。做了以後才發現,做的過程中就知道中國有什麼特殊需求、在中國有什麼特殊國情、中國有什麼產品特色、在做的過程中,有哪些部件目前來看產業界是有縫隙、機會的,我們該如何切入。

所以當時我們做原型車,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進入這一行業。在國內,進入這一行業的基本是兩個極端,一種是創業公司,沒有任何背景,它們的觀念跟汽車行業很不一樣;另一種就是大的汽車廠,或者大的Tier1,他們從固有模式切入進來。雙方的理念差異很大。

而我們當時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在這兩個方面都拿不到資訊,當時大家的思路也沒有成熟,所以我們只能自己研發,慢慢摸索,找到這種需求。所以,整個測試、產品都是我們自己透過做原型車,原型車出來之後再跟客戶進行示範、做應用,然後做demo車,再瞭解需求,再跟客戶不斷溝通,最後才慢慢找到產品方向的。

這個測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根據在實踐中發現的需求總結出來的,而且我們已經跟幾個國際前十的大車廠,在國內推進了很多專案,圍繞著這個測試環節做了很多工作了。

新智駕:光庭科技的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大概有多大?

蘇曉聰:

現在大概是100多人左右,最近內部還會做一些調整,團隊今年將會進行擴充,尤其在量產方向上,規模至少會擴大一倍,這一次我們做核心。因為光庭資訊也有很多資源,所以光庭資訊也在支援我們這邊的專案,很多資訊都是大家合在一起做。因為任務很多,有一些我們自己也做不完,我們現在也用外部公司資源,外包了一部分出去。

Tier 1,Tier 2,Tier 0.5

新智駕:

你們為有做自動駕駛需求的公司提供解決方案,相當於是他們的供應商?

蘇曉聰:

對,我們也是一個2B公司,不是2C公司,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定位。

新智駕:你們定位是Tier1、還是Tier2?

蘇曉聰:

在有一些場景下跟車廠合作我們就是Tier1,有一些場景跟Tier1合作我們就是Tier2。

還有一個概念我們叫Tier 0。5。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能站在車廠立場上更多一些。實際上Tier1一般只為車廠提供零部件,很多定製、整合的東西需要車廠自己做,車廠就找到我們,我們就在Tier1和車廠之間做一些銜接。很多時候我們也是這種Tier 0。5的角色,提供一些服務、支援。

這種模式現在國內也有很多,可能叫法不一樣,現在自動網聯化之後,很多原來需要零部件做的事情,現在都要車廠來做,這是一個交疊區,需要專業的廠家來進行銜接,我們就是這樣的廠家。

新智駕:你們有自動駕駛相關改裝業務嗎?

蘇曉聰:

我們只對車廠做這個事情,我們給車廠做了很多demo車,總共做了超過20臺。

新智駕:剛才我們聊的量產這一塊,但是面向前瞻,L4這一塊你們有什麼進展?

蘇曉聰:

因為前瞻這一塊在業內確實也很火,這些東西肯定是要做,我們在自動駕駛領域做了那麼久,前瞻還是我們的重點。現在,我們更多地考慮和一些應用場景結合,像園區擺渡車、物流車、高速物流、港口應用等。在這些場景訓練出更好感知能力以後,就可以做到一些更復雜的場景。

新智駕:你們會做一些類似於移動出行、共享出行這種方案嗎?

蘇曉聰:

我們說白了還是一個汽車行業公司,今後業務重點是在產品上,產品還是核心。

在前瞻方向上更多會跟著客戶的需求走,然後給他做解決方案,一起搭建。但我們現在不會獨立成一個方向。因為我們是一家技術型的公司,出行這一塊應該由專業的公司來做,我們更多的是提供技術支援方案,包括以後的量產,以及ECU產品,我們都會匯入應用場景去,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新智駕:之前有公司在上海、珠海、青島等地推出了港口無人駕駛方案,你們會為這類公司提供解決方案嗎?如果提供解決方案會有哪些具體的支援?

蘇曉聰:

港口這一塊我們也在做,現在也是在嘗試階段,整個技術方案是一個封閉場景,跟我們現在看到的自動駕駛區別不大,只不過可能會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對運營平臺的對接、定位、效能穩定性等會有一個特殊要求。在技術上,這是一個特殊應用場景,現有的技術體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在這個應用場景上做一些定製和最佳化。

新智駕:在這一塊,光庭科技的角色是類似於做自動駕駛公司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嗎?

蘇曉聰:

是給車廠的。做產品很難,但我們守了很多年一直專注做產。你可以看到我們同期起步的公司現在基本上就是兩個分支,有的做汽車(乘用車),還有多公司本來是想做汽車的,現在都慢慢做掃地車、配送車、港口這種場景,這是很聰明的思路。因為汽車這個行業太重型了,週期很長。

但我們公司長處還是在汽車、對汽車行業的理解和積累上。在這兩大分支中,給車廠做這一塊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但我們重點還是在產品上面。

在汽車行業我們也知道,一旦產品做進去了,還要商業化要落地運營。現在大家都是兩三百萬,三五百萬做一個專案,但真正要落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做產品就不一樣,做產品,可能要花兩三年時間,但到了2020年,一下子產品的市場就完全鋪開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量級的場景。

未來,資料是核心

新智駕:您認為自動駕駛在未來怎麼去實現各個城市的快速複製?

蘇曉聰:

我理解的是,現在人工智慧,大家都認識到資料是最核心的,但不論是我們還是谷歌,現在做的資料,都是冰山一角。我們在武漢跑了50萬公里、60萬公里左右的里程,相比Waymo,還是很少,但這是個必經的過程。

在Waymo的例子中,他們在指定區域做L4,可能就很成熟,能夠真正做到L4的落地。但如果換一座城市,換到中國來,可能就有很大的挑戰,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但這個工作不能說因為挑戰大就不做,肯定是要堅持的。所以我覺得各家都在想辦法獲取資料。我認為今後會有兩大資料勢力:一大勢力就是網際網路公司、IT公司。像百度阿波羅計劃的背後其實是搞生態、資料,有了資料之後這個平臺就會越來越強大,這是他的想法。但現在明顯感覺到車廠又是另外一種心態,估計後續可能會有很多車廠結盟、共享資料。

新智駕:車廠之間有可能共享資料嗎?

蘇曉聰:

國際上已經有這種先例了,現在我們汽車廠有很多標準,都是歐美的車廠結盟設定的,因為他們其實還比較封閉。像我們剛剛所說的ADASIS,其實就是寶馬等公司主導的,結盟形成了勢頭,其他車廠就沒有辦法,也要跟著一起玩,幾大供應商也跟進去,其他的人也只能跟著後面走。他們這樣結盟,這個圈子就打通了,但其他公司想要涉足就很難。今後在車聯網方面,肯定會有一些大車廠結盟,共享資料。

為什麼網際網路公司的汽車業務做不起來,因為車廠不願意被網際網路公司綁架,因為如果使用網際網路公司的平臺,車廠的資料就要跟他們共享。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比較緊密的可能就是二、三線車廠,這些車廠如果不跟網際網路公司合作,自動駕駛方面可能就會跟不上,最後被淘汰。但大一點的車廠與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合作,更多是限於網際網路公司的地圖,車聯網方面。一線車廠更多的是透過一個專案,看看網際網路公司的實力,反正就籤個協議嘛,但真正落地還是沒有。

所以一方面就是IT公司,另一方面就是車廠。還有,不排除國家後也會推出一個大平臺,所有的企業都要進入這個平臺,相當於國家把整個行業的資料都控制了。但即使國家有平臺也是一些很基礎的東西,真正要差異化應用,高階車有高階車的打法,低端車有低端車的打法,這一塊的資料可能還是每個車廠自己的。

今後這幾大勢力將會攪合,但我還是比較看好車廠,現在主動權還是在車廠手裡面。因為車廠都要裝感測器,而且車上的車聯網平臺基本上都是車廠自己所有和運維的,它們都有自己的TSP,都由車廠自己控制。車廠透過賣車,部署了最多的終端。所以IT公司是很難通過後裝擠進去的。終端的資料只要跑起來,至少主動權就可以掌握在車廠自己的手裡。與初創公司合作,無非就是使用其技術,但運營、整個技術體系都車廠來提供,所以車廠還是比較強勢的。

新智駕:那您認為國內的自主品牌是否有那麼強勢?

蘇曉聰:

都在改變嘛,國內車廠、一些大車廠,特別是一線的車廠現在都很有志向。最近中美貿易爭端,大家都覺得國內那麼大的市場,但卻存在技術空心化的問題。現在國內車廠的研發都投得很猛。吉利、上汽、長安等這些車廠還是有抱負的,他們都在進行大量的儲備。

我覺得這一塊,只要有資本、能盈利的公司,研發起來都會很快,可能3、5年就會起來。加上中國現在的新造車勢力,雖然我不太看好,但至少這個氛圍起來以後,我們國家從事汽車的人才就會湧現一批。不像原來自主品牌,很多都是買供應商,做一個整合做一個造型。

現在很多公司,網際網路公司,是自己在生產研發,這還是了不起的。不管成敗,我覺得至少整個汽車圈的底蘊、人才、層次都能得到提高,而且又吸引大量國外的人回來。這樣發展,再過幾年,我們國家的汽車行業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完】

歡迎在新浪微博、

網易號、

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

搜狐號、

一點資訊關注@

新智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