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2022-02-25由 清華大學 發表于 漁業

船形矽藻長什麼樣子

探索深海世界

海底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下潛到4300米深的海底是什麼體驗?

你見到過鯨落嗎?

載人潛水器如何工作?

3月10日-4月2日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馬輝教授、廖然副研究員

參加“探索一號”TS16航次

並分別完成下潛

4月3日順利返回深圳

這二十多天來

兩位教師第一時間傳回科考日記

從這寶貴的資料裡

我們可以感受到

科考專家們緊張而又充實的生活

更可一窺神秘豐富的海底世界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南海科考日誌(節選)

Day1:因為暈船我只能愛上喝湯 3月10日 星期二

今天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天

,我們一起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出海,參與TS16航次。

上午,我們對所有儀器進行了防滑、加固,避免海況複雜時船的顛簸把儀器摔壞。下午和晚上進行了多次培訓,有人身、儀器安全培訓,逃生演練,潛器培訓等。我還參與了取樣籃固定的培訓,感慨頗深,很多“微創新”其實也是黑科技,匠心獨有。

船上的伙食為四菜一湯,量大味美。湯是我最喜歡的,有營養而不膩。其實在陸上我從不喝湯,現在都是暈船給害的。

今天是第一天,一切都

才開始。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馬輝(左)、廖然(右)在“深海勇士”合影

Day2:首次目擊“深海勇士”下潛 3月11日 星期三

今天上午

“深海勇士”第一次下潛

,沒看到駕駛員入艙,只看到潛器吊裝入海。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深海勇士”準備下潛

接近17時,我們等候“深海勇士”上浮。在駕駛室觀察“深海勇士”上浮以及整個回收過程,場面大氣、震撼。取樣籃中,昨晚繫結的觀測儀器已經不見了,赫然擺著兩個去年布放的沉積物取樣器,標誌著此次布放和回收工作已經完成。

回到機電艙,大家一擁而上,回收自己的取樣器材,“瓜分”樣品。

晚上,水下燈光實驗結果出來了。潛航員送來新的燈具命名圖表,我對下潛計劃中燈的設定有了大致主意。同時,我們重新商量了測量視窗應力/壓力偏振特性測量的方案。這幾天找機會試試,

心裡充滿期待。

正準備收工,突然一個船員拎著一條魚從門口走過。追上去一問,居然是在船邊用網撈上來的!據航次領隊丁老師說,這是斧頭魚,在南海很少見。好兆頭!

Day3:海底1800米以下形成的垃圾山 3月12日星期四

今天起了個大早,完整見證了潛器準備和下水環節。“深海勇士”的潛航員隊伍非常精幹、高效、專業,人不多,但每個人都獨當一面,他們不僅負責潛器水下操作,還負責潛器的維護、保養、升級,在機械、電子、軟體、系統整合以及操作的各個環節都無所不精。

下午的

科學例會

上,杜老師介紹了昨天的下潛情況。杜老師關注的是該海域海底1800米以下自然形成的垃圾山以及周邊生態。

垃圾山堆積了非常多的塑膠袋、編織袋、漁網,形成長達幾百米的帶狀,周邊分散著海葵、白鎧蝦、海星等生物,還有一些我從未見過的生物。在一塊木頭周邊形成了一個小型生態,木頭底部的黑色沉積物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那塊木頭後來被潛器帶了回來,後續研究或許可以為我們揭開謎團。

Day8:看似荒涼實則熱鬧的海底世界 3月18日星期三

今天忙了一上午,昨晚潛器回收後,我們忙著拍生物樣品,除錯偏振相機,到12點才收拾好回房間。下午科學例會,深海所的葉行同學、杜夢然老師和我們的馬輝老師分別講述下潛的經歷,精彩紛呈。

葉行和杜老師從海洋沉積、生態角度分析了影片和照片,展示了看似荒涼實則熱鬧的水下世界。

馬輝老師第一次下潛,感觸多而真切,他

總體的感覺是“沒想到”

——沒想到海底世界那麼熱鬧那麼多門道,沒想到潛器操作那麼複雜潛航員那麼忙,沒想到偏振相機的功能那麼有限,沒想到陸上設計的事在海底不那麼容易做到。馬老師總結了一條經驗——

“依靠不依賴”

,潛器操作、水聲通訊、偏振相機、資料備份都如此。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馬輝下潛時拍攝的海底一景

謝偉老師帶回不少大生物,用偏振相機給它們拍照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Day12:下潛海底4000米是何體驗 3月22日 星期天

今天對我來說是

有特別意義的一天——我的第一次深海深潛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入艙

下潛時長一般9小時左右,要保證這段時間內狀態最佳。8點整,準時下潛。下潛過程簡單、安靜。潛器燈全關,據說是為了避免大型動物的碰撞(按科學家要求也可以開)。周圍慢慢變黑、變冷,窗外有發光的點或線狀微小動物、水母從視窗向上劃過,有些還會隨著潛器運動一段距離。

潛航員有兩名——主駕和副駕,伴隨著潛航員與控制檯之間的通訊,我們下潛到4300米深的A點,比計劃提前了20分鐘,後來我們分別又到達了B、C、D點,完成相關任務。

15點15分,準時拋載上浮。我繼續開著偏振相機,觀察窗外顆粒物隨深度的變化。16點45分,潛器準時露出水面。我在後甲板出艙,據說這是很高的禮遇,這讓我有點誠惶誠恐。我接受了潑水禮,圍觀的隊友歡呼起來。

總的來說,第一次深潛時間緊張,體驗豐富,既要照顧儀器正常工作,又想看盡海底風景,幸好兩位潛航員鼎力相助。結束後盤點,收穫3只海參、6管底泥、2瓶水,帶給杜老師和我自己一批資料。另外,我親眼見到了很多海底、海水的現象,對潛器的光學元件有了更多瞭解。這些都夠我咀嚼一陣子,

不虛此行。

(完整航海日記見清華大學微博話題#南海科考日誌#)

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在本航次中,中科院深海所

“探索一號”船帶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

,在我國南海海域針對海底垃圾、冷水珊瑚、海山生態、沉積物和岩石等有關科學問題展開實地考察和樣本收集。航次科學家來自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深海所、自然資源部第二研究所等多家單位。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在科學例會上熱烈討論

本航次的總目標

是以南海海山及峽谷區生態、地質及環境汙染情況為調查物件,開展塑膠汙染、海山生態系統的深潛調查及取樣工作,取得相應的深潛科學研究成果;完成深海智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的相關裝備海試等。馬輝、廖然利用自制穆勒顯微鏡測量了海底沉積物(包括矽藻殼、有孔蟲等)、深海微生物的偏振特性;利用自制偏振相機記錄了海底目標(包括海底懸浮顆粒物、海底沉積物、大生物和岩石等)的偏振影象,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兩位老師分別進行了下潛,最深到達4300米;透過實地考察,親眼目睹了海底地形地貌、沉積物、大生物等景象。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馬輝在作下潛準備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廖然進潛器作下潛準備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馬輝、廖然下潛時拍攝的海底景觀

左:岩石(黑),珊瑚(紅、白扇狀)、海綿(白柱狀);中:海底動物活動留下的痕跡(白色發散型);右:海底漂浮的水母(疑似)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馬輝、廖然下潛時拍攝的海底景觀

左上:珊瑚和附著的海蛇尾;右上,一支海綿;左下:一片珊瑚和下方的蟹(紅腳白背);右下:海綿和蝦(白色)

在本次科考過程中,馬輝、廖然還與船上其他科考人員一起見證了

“鯨落(Whale Fall)”

的發現。鯨落是指鯨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鯨落”是非常罕見的海底奇觀,迄今全球只發現50餘處。

這次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也是在南海第一次發現“鯨落”

。作為責任專家,馬輝還主持了科技部 “深海專項”某專案一個課題的海試現場驗收。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科考人員合影

此次南海科考是近年來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此前為深圳研究生院,2019年在深圳研究生院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基礎上建立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參加的

第6次大洋科考活動

海洋工程

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6+1”主題領域之一,該領域緊密結合海洋強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深海工程、深海技術、濱海工程與技術、海洋生態環境4個學科方向。

潛入海底4300米!清華教師圓滿完成南海科考航次任務

▎互動話題

你是否也熱愛海洋,請分享你與大海的科學探索和故事吧~

大學擔當社會責任:步履不停,燈塔長明

王小云院士獲“最具時間價值獎”和“真實世界密碼學獎”兩個國際獎項

線上期中考那天,我家的網突然斷了!

圖文 |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封面圖設計 | 崔雲濤

圖片設計 | 唐慧雯

編輯 | 苑潔 李華山 程曦 趙姝婧

感謝提供航海日記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