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探討:餡料調製中怎麼打水?先打水還是先調味?打多少水合適?

2022-02-14由 玩膳 發表于 漁業

怎樣調水餡

調餡,看似簡單,實際蘊含大道理。大家最關注的兩個問題:打水在調餡過程中的順序;調餡時怎麼打水、打水的量。本文對制餡過程進行了簡單梳理,闡述了餡料的化學和物理變化,根據這些變化狀態確定打水的方法、順序,至於具體的量則建議透過觀察餡料形態變化判斷用量,這一點希望各位廚友一同探討總結。

探討:餡料調製中怎麼打水?先打水還是先調味?打多少水合適?

制餡的工序一般這樣:

首先剁肉。

嚴格秉承孔夫子“膾不厭細”的教誨,從來不用絞肉機,都是自己用刀剁。在好多年的做飯興致高潮期間,還兩把菜刀剁肉,剁出節奏,曾剁得鄰居都跟著鼓點起舞。實在話,刀剁出的肉糜比絞肉機出來的好吃多。同樣道理,福建的扁肉、廣東的雲吞餡料特別鮮香,是因為制餡時用木槌夯細成肉糜的。

當然,商用制餡則另說啦。

其次是配菜。

也是切了剁。蔥薑末、芹菜杆、粉條子等等,凡是入餡的,都一個剁,不絞不刷不碾。事實證明,這樣剁出來的蔬菜少出水,拌餡效果好。

最後就是調餡,這一步非常關鍵,那麼問題來了,怎樣調餡才能使肉餡鮮嫩達到最佳口感呢?

一、調餡時,到底是先打水,還是先調味?

探討:餡料調製中怎麼打水?先打水還是先調味?打多少水合適?

有沒有這種感覺:

調餡三部曲一般人都是先打水、再調味、最後拌入配菜。全套下來,一氣呵成,聞著就很香,吃起來卻不那麼嫩滑適口,總覺得差點什麼。儘管湊合著能吃,還比較不錯,但是與想要的餃子水平有距離。老手打水後的餡料,看著滋潤,水分正好;自己的看起來水汪汪的,明顯感到水多,像黑心屠戶注水豬肉一樣,感覺裡面的水隨時要滲出來,可是打水量都一樣,我的甚至還少些。總體一句話,打水有些勉強,煮熟了吃著也嫩,但是不充分的鮮嫩,是勉強的那種口感。

正確的調餡順序應該是:

剁好的肉餡,先調味,蔥姜鹽醬油充分攪拌融合,再打入水分,然後加入胡椒粉香油等出香定味,最後拌入配菜成餡。整個過程控制就一個目的:打水不出水。

這個調餡順序化學理論上是這樣的:

豬肉細胞在剁碎過程中,被破壞的細胞的蛋白質等物質暴露出來,在水溶條件下,產生粘連物質。在鹽的滲透作用下,蛋白物質暴露更充分,鹽與水產生的電解環境促使蛋白表面的水化性增強,表現為肉餡可以很好的吸收水分。這樣條件下打進的水,會被充分吸收,調出的肉餡不再是水汪汪的,而是滋潤的表現。

至於配菜就簡單了,先放油拌了,封住細胞滲水通道,自然不會往外滲水。如此一來,餃餡既打了水,又不再往外滲水,調餡成功。

二、調餡打多少水合適?

探討:餡料調製中怎麼打水?先打水還是先調味?打多少水合適?

要想控制好鮮嫩度和肉餡的成本之間的平衡,首先要控制肉餡中打水的量,打水越多,成本越低。

這裡介紹肉餡打水上勁的整個物理變化過程,希望大家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控制點,從而能更好的控制肉餡的成本。

第一:製作肉餡常選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前腿肉,這些蛋白質的親水基團較多,吸水效能較強。為了使蛋白質充分吸水和變性,形成黏性較大的凝膠,首先就要將肉絞成泥狀,使肌肉組織遭受破壞,細胞內的部分蛋白質分子游離出來,為蛋白質發生變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第二:是將絞的極細的肉泥,用力向一個方向攪動,邊攪拌邊加水,開始遊離出的蛋白質表面的親水基團很快發生水化作用而吃水,一部分細胞由於攪動互相碰撞而破裂,使遊離蛋白質增多。遊離的蛋白質,在這種物理作用下,球形的空間結構開始破壞,蛋白質的多肽鏈逐漸伸展開來成為分子,隨著不斷地向著一個方向攪動,這些線狀的多肽鏈上的各種基團,透過不同的副鍵互相間逐漸連結起來,形成空間網路結構,大量的水分被包在網路組織中,這就是具有一定黏度的蛋白質凝膠,也就是行業上說的“上勁”。

第三:在打餡過程中還需加上少量的鹽,再透過攪拌,蛋白質表面的電荷增加,加強了蛋白質的水化能力,吃水量增加,黏性更大,餡子就更“上勁”了。

注意:打餡子只能向一個方向攪動。如果正反來回攪動,不斷形成的的副鍵在相反方向攪動時被反方向力所破壞,就會使網路組織不能很好地形成,蛋白質不能形成凝膠,這樣肉泥的黏性較低,也不能將大量水包入,同時一部分蛋白質的水化層也在來回攪動中被破壞,使肉泥已結合的水又吐了出來。

小結:

1。選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肉,因為蛋白質是吃水的主要力量。

2。要充分破壞肉中的蛋白質組織,也就是要絞成極細的肉泥,這是肉餡吃水的基礎條件。

3。操作上要一個方向攪動,分次加水。

探討:餡料調製中怎麼打水?先打水還是先調味?打多少水合適?

三、餡料製作中打水的量

至於各種餡料的打水量沒有一個標準,多是經驗使然,因為這裡面變數太多,不同菜品、不同材質以及不同環境氣候下都有變動。

打多少水要是三點:

“看顏色、看狀態、有黏性”

1、看顏色

看顏色是看前腿肉裡瘦肉顆粒的顏色。

我們攪拌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瘦肉吃水,如何判斷水已經被肉吸收了?看瘦肉的顏色,當瘦肉顆粒的顏色變淺,甚至有一點泛白的時候,就說明水已經被肉吸收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停止攪拌了。如果繼續攪拌的話,瘦肉會繼續變白,直到被攪成漿糊狀為止。如果攪拌成這樣了,就說明瘦肉顆粒已經被破壞了,這樣的餡蒸熟後會口感會很爛,沒有嚼勁。

2、看狀態

看狀態是看肥膘的狀態。

肥膘是不吃水的,但是餡的成本如何,口感如何,也要看對肥膘處理的如何。打餡的時候,最佳的狀態是把肥膘打成乳化狀,且餡料的表面看不到明顯的肥膘。乳化狀的狀態就好比酸奶,比酸奶要稀一些。

3、打好後的餡料要有黏性

什麼叫有黏性,黏性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勁”。感觀上來說,打完餡之後,餡料是個整體,用手可以拿起一大塊餡料,餡料是黏在一起的,雖然餡料可以黏在一起,但不是特別的黏手。餡料的表面要有光澤,但是表面沒有明顯的水或是肥膘。如果攪拌的餡料黏手,而且手感非常軟,則說明攪拌的時間過長了。黏性對於肉餡來說非常重要,黏性好的肉餡,蒸熟後肉餡是成團的,肥膘成為湯汁;黏性不好的話,蒸熟後,肉餡是散的,而且口感相當不好。

說到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投料順序問題,李記需要說一下。打肉餡的時候,投料的順序非常重要,同一個配方,不同的投料順序會得到不同的效果。打肉餡,尤其是打湯包的肉餡,

我們需要先放鹽,再放水,最後放調料。

對於使用包子機的朋友來說,餡料的黏性是必須的,包子機在出餡的時候,是由控制餡料部分電機的推力使餡料流出的,而餡料的黏性起到了一個拉力的作用。如果餡料沒有黏性,生產時就會出現出餡不均勻的情況,出來的包子就會有大有小。

最後,看肉餡打沒打到位,主要是看三個方面,一是看瘦肉顆粒的顏色,肉的顏色變淺,稍微泛白為最佳;二是要看肥膘的狀態,肥膘成乳化狀;三是看餡料黏性,餡黏且不沾手為佳。

下面給大家一個餃子餡例項,其中打水的量是個參考值,廚友亦可據此多實踐,總結出合適的比列。

以最典型的芹菜豬肉餡餃子的調製為例,用以上方法調餡效果非常好。

芹菜豬肉餡

1、準備材料:1000克豬肩胛肉,肥瘦比例3:7;芹菜500克;蔥、姜、鹽、胡椒碎、生抽、小磨香油、花椒水各適量。

2、把豬肉切了剁碎成泥,蔥姜切末,胡椒磨碎。熬花椒水。

3、往豬肉泥加入蔥薑末、鹽和生抽,充分攪勻,後分3步打入花椒水,水量在400毫升即可,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待到肉餡充分吸水後,放入胡椒碎和香油定味,拌勻。

這個時候的肉餡,可作為基本餡料使用,譬如汆丸子、小籠包子等,也可以加入配菜繼續演化。

4、芹菜適量,500克就行,剁碎油拌了,再拌進肉餡,拌勻成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