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唐宋時期,官員“賜紫金魚袋”是一種什麼榮譽?

2022-01-24由 左都御史 發表于 漁業

幾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佩戴金魚袋

古代的官員頭銜名目繁多,有些讓人不解其意,比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系銜為: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權判西京留司御史臺食實封四百戶賜紫金魚袋。

唐宋時期,官員“賜紫金魚袋”是一種什麼榮譽?

司馬光的官銜長達63個字,其中包括了散官、寄祿官、職事官、貼職、和附加性官銜。其中又以“賜紫金魚袋”最讓人難以理解,那麼古代所謂的“賜金魚袋”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紫金魚袋在唐宋時期屬於官員身上的佩戴的一種裝飾。在身上佩玉飾,早在殷商時期就有,《禮記》中就有記載稱“行步則有環佩之聲”,直到漢代士大夫仍有此風。

除了佩玉飾之外,古代又有“合符”之制,皇帝發號施令、調動兵馬,都要雙方合符,以作為憑證,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虎符,這種佩玉與佩符的形式在唐代以前長期流傳。

唐宋時期,官員“賜紫金魚袋”是一種什麼榮譽?

唐代建立之後,因為要避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的諱,不能再用虎符,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開始,因“李”與“鯉”同音,於是改用鯉魚形的魚符,來代替過去的虎符。並把魚符作為實用的符契,可以用作合符、出入宮廷的憑證,作為一種高貴的飾物,稱為“隨身魚符”。

當時規定,不同等級的人所用的魚符材質也不同,太子用玉,親王用金,百官用銅。為了裝魚符,又相應地頒發了魚袋。同時又規定了魚袋的不同材質,三品以上飾金,五品以下飾銀。

本來,魚符合虎符一樣都有一定實用價值,是權力的象徵,這就像是官印一樣。因而,官員去職或去世的時候,要將魚符上交朝廷。可是,魚符又有裝飾的作用,於是唐高宗時期又規定,官員死後魚符、魚袋不用追收。此後,魚符就成為了皇帝任意賞賜臣下的物品,凡受賞者都可以佩魚袋,形成了“著紫者金裝,著緋者銀裝”的風氣。

唐宋時期,官員“賜紫金魚袋”是一種什麼榮譽?

武則天執政期間,對官職和服飾進行了一番改革,曾將魚符改為龜符,魚袋也就改為龜袋。不過為期不長,很快又恢復了舊名。

到了宋代,官員佩戴魚符的風氣仍然保持。一至四品官頒發金魚袋,五六品官頒發銀魚袋。只不過這時候魚袋中就沒有魚符了。儘管沒有了魚符,但魚袋也是官員身份的一種標誌。

比如開文提到的司馬光,他的官職是“右諫議大夫”,但官階是朝散大夫,這個官職在宋代是從五品下,按照規定,五品官只能穿緋色,佩銀魚袋。但他被皇上賜予穿紫色袍服、佩金魚袋,即享受四品官的榮譽,因此司馬光特地在他的頭銜後面加上了“賜紫金魚袋”,以示榮耀。

唐宋時期,官員“賜紫金魚袋”是一種什麼榮譽?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讀者往往會將“賜紫金魚袋”連讀,認為“紫金魚袋”就是同一個東西,其實不然,正確的讀法應是“賜紫、金魚袋”,這是兩樣東西。

還有就是我們容易將“紫金”和漢魏時期的“金紫”混為一談。漢魏時期的“金紫”是指金印紫綬,即黃金印章和紫色綬帶,一般都是丞相、太尉、大司空、大將軍等高階官員才有資格享有。而唐代的“紫金”“金紫”是指紫色袍服和金魚袋,這個榮譽較為容易獲得。

唐宋時期,官員“賜紫金魚袋”是一種什麼榮譽?

到了宋代以後的明清時期,官員不再佩魚袋,取代代之的是補子。即文官繡禽,武官繡獸,分別在官服的前胸和後背。此外,清代又衍生出很多體現官員級別的飾物,比如以頂戴寶石來區分官員的級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