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探春申古風 尋雲間底蘊|十日談·建築可閱讀

2022-01-23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漁業

松江府採靈畫坊在哪裡

上海是一座兼具歷史積澱和現代活力的大都市。6000餘年前,上海地區的海岸線是古岡身。岡身以西是今日上海的嘉定、青浦、松江、金山等地。春秋戰國時期,上海地區是楚國宰相春申君的領地。唐天寶年間上海有了最早的縣治華亭。華亭縣在元代升格為松江府(別稱“雲間”)。當時的松江府包括了現今上海的大部分地區,但不含嘉定、寶山,因當時吳淞江以北的區域歸蘇州府。“建築可閱讀”的A線打卡點,涵蓋了嘉定、松江兩區的著名古建築,它們分屬古代江南的松江與蘇州,但俱鄰近岡身,皆位於上海最古老的土地之上。

嘉定孔廟是A線行程上的第一個打卡點,是上海少見的呈軸線完整的建築群。嘉定長期受姑蘇文化影響,文風興盛,素有“教化嘉定”之美譽,因此其孔廟建築形制完整、規模恢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孔廟又被稱為文廟、夫子廟。通常它們既是祭祀孔子的場所,又是當地的學宮所在地。嘉定孔廟建築群就完整保留了這種形制,其西路建築群以孔廟大成殿為主體,軸線上依次有牌坊、欞星門、泮池三橋、大成門,其東路則以原縣學建築群為主體,前有禮門,兩側有東西廡,軸線終點是明倫堂。造訪嘉定孔廟,不應錯過與其相鄰的匯龍潭。相傳正是為了化解開門見寺的窘況,人們才“挖湖堆山”,修築了應奎山,疏浚了周邊的五條河流,形成了與孔廟建築群相得益彰的“匯龍潭”。

探春申古風 尋雲間底蘊|十日談·建築可閱讀

離開嘉定孔廟,自駕約二十分鐘即可到達本條線路上的第二個打卡點南翔古猗園。南翔是上海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鎮中的古猗園由明代書畫家朱三松建立,初名“猗園”,取《詩經》中“綠竹猗猗”之意。後清人為彰顯古意,在改造後將園林更名為“古猗園”。相較明初創時的10畝、清擴建後的27畝,現在的古猗園規模已達130餘畝,其中最有古意的當屬戲鵝池、逸野堂區域。

A線行程上的另三個地點皆位於松江。醉白池位於松江城區人民南路,園林的精彩之處在於其內園的“醉白池”及其周邊環繞的池上草堂、四面亭、樂天軒、疑舫等建築物。這些地方是園主顧大申為模仿白居易晚年池畔飲詠而修築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吟詩作畫的好去處。醉白池內的“雕花廳”為園外遷入的古建築,原為明代大書法家張弼後裔張祖男之宅,其廳堂梁枋及門窗上雕刻有全套《三國演義》人物故事,在江南地區較為罕見;方塔園位於松江城區中山東路,園子的中心是方塔(興聖教寺塔)。該塔建於北宋,但塔形仿唐塔,部分木作手法保留了唐風,是江南地區少有的一座 “唐風宋塔”。園內的照壁建於明代,原為松江府城隍廟前的影壁,1978年被遷入園內,是上海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大型磚雕。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同濟大學馮紀忠教授主持了方塔園的整體建設,其“以古為新”的造園手法獨具特色,體現了“尊古”與“求新”的高度和諧,在國內外建築界享有極高聲譽。方塔園內的“何陋軒”也出自馮先生手筆,極具文人氣質; “雲間第一樓”原為華亭縣縣署的門樓,初建於宋代,後經歷數度損毀、重建。如今的“雲間第一樓”重建於1999年,形態與宋代《清明上河圖》中的樓閣式建築相仿,有重簷歇山頂、磚砌基座,頗具風采。(王海松)

探春申古風 尋雲間底蘊|十日談·建築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