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雲南發現440餘種外來入侵物種 有美洲大蠊波斯菊等

2022-01-20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漁業

狐尾藻屬於入侵物種嗎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結合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宣傳活動。5月21日上午,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召開新聞釋出會,釋出《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收錄了雲南省境內發現的小管福壽螺、巴西含羞草、美洲大蠊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高原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為不同生境需求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雲南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邊境線長4060公里,涵蓋從熱帶到寒帶各種生態系統型別,對外交流和進出口貿易歷史悠久,邊境地區人類活動頻繁,對雲南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植被的干擾較大,使得雲南成為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指出,所有入侵物種可劃分為惡性入侵類、嚴重入侵類,區域性入侵類、一般入侵類和有待觀察類5類。惡性入侵類是指在省級層面上已經對經濟和生態效益造成巨大損失和嚴重影響,如紫莖澤蘭、小管福壽螺;嚴重入侵類是指在省級層面上對經濟和生態效益造成較大的損失與影響,如牛膝菊、美洲大蠊;區域性入侵類是指沒有造成省級層面上大規模危害,如粉綠狐尾藻;一般入侵類是指生物學特性已經確定其危害性不明顯,並且難以形成新的發展趨勢的入侵生物,如歐洲千里光;有待觀察類是指目前沒有達到入侵的級別,尚處於歸化狀態,或瞭解不詳細而目前無法確定未來發展趨勢的物種,如珊瑚櫻。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高正文介紹說,《名錄》收錄了境內發現的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類群的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植物321種4變種、動物120種)。其中:

Ⅰ級惡性入侵類:有33種(植物31種,動物2種),如:紫莖澤蘭、飛機草、微甘菊、腫柄菊、鳳眼藍(水葫蘆)、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

Ⅱ級嚴重入侵類:有82種(植物42種,動物40種),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貪夜蛾、紅火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銀魚、牛蛙、紅耳龜;

Ⅲ級區域性入侵類:有99種2變種(植物48種2變種,動物51種)如:山扁豆、牛茄子、北美車前、象草、雙穗雀稗、馬鈴薯塊莖蛾、米扁蟲、莫三比克羅非魚、大鍔龜;

Ⅳ級一般入侵類:有68種(植物57種,動物11種),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蓮、苦苣菜、萬壽菊、咖啡豆象;

Ⅴ級有待觀察類:有159種2變種(植物143種2變種,動物16種),如:蕎麥、合歡草、鳳仙花、藍桉、灰喜鵲、麝鼠。

其中,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入侵類和嚴重入侵類有115種,佔全部入侵種類的26。1%。孫航說,雲南省記錄的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半來自於美洲、歐洲、熱帶亞洲、中亞、西亞及地中海地區、非洲、澳洲及國內其他省區,其中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和嚴重入侵類有115種,佔26。1%。外來物種主要透過三種途徑入侵:自然擴散,如紫莖澤蘭隨公路沿線擴散進入雲南境內;無意引入,如美洲大蠊(蟑螂)隨進出口商品貿易帶入;有意引入,如馬纓丹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銀魚因水產養殖而引入。目前,主要透過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綜合治理方法來防治外來入侵物種。

高正文指出,本次釋出的《名錄》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準確、最權威地反映雲南外來入侵物種的基礎性研究成果,為今後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宣傳和教育、監測及預警、研究與防治等相關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