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孕期需要補充比日常更多的鐵,這是因為胎兒的需要

2021-12-30由 霞子說歷史 發表于 漁業

孕婦每天攝入多少鐵

(4)鐵孕期需要補充比日常更多的鐵,這是因為胎兒的需要,併為其在出生前具有一定的鐵儲備。同時,母體血容量逐漸增加,這種增加是孕期的需要,為了胎盤及胎兒的氧運輸,增加血容量也為分娩時喪失一些血液作準備。當血容量約增加32%時,婦女血紅蛋白往往從原來的12g·100ml-1或更高,下降到11g·1000ml-1或更低。這種下降一般稱為“生理性的孕期貧血。”懷孕後,月經週期停止,故不失血及鐵,但總計鐵的需要仍然比孕前增加。有的學者估計,孕婦每天約需要吸收3。5mg的鐵,由於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很低,故供應量應比這個數值大。我國的供應標準的每日28mg。鐵的吸收與利用受食物種類的影響,動物性食物在熱量中佔的比例越大,鐵的吸收與利用都比植物性食物要高。

孕期需要補充比日常更多的鐵,這是因為胎兒的需要

(5)碘及其它微量元素孕婦血漿中碘的水平一般比孕前下降,而蛋白結合碘在血中逐步增加至分娩之前,這種現象在分娩後才消失。主要可能是碘的消耗增加,故一部分孕婦在妊娠中甲狀腺有輕度腫大的現象。有的國家建議孕婦碘的供應量為每日125μg。微量的鋅、鎂亦為孕婦所需,但膳食中的草酸、植酸等都可干擾它們的吸收。估計鎂每日需要為450mg,而鋅的需要為25mg。大豆及豆製品含有較高的鎂,紫菜、蘑菇、幹小蝦、芝麻等也有較高的鎂含量,而鋅含量高者在肉類、肝臟、蛋類及硬果中,牡蠣的含鋅量也較高。

孕期需要補充比日常更多的鐵,這是因為胎兒的需要

(6)脂溶性維生素孕期需要足夠的維生素A以適應胎兒發育,其供給標準為1000μg視黃醇當量,亦即3300IU,而FAO/WHO則建議2500IU,有的國家測定為5000IU。孕期需要有充足的維生素A供給,但與維生素D一樣,過多是無益的,甚至可以引起中毒。動物實驗反映過多的維生素A可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維生素D的供給為10μg。一些國家維生素E的供應量為15IU。

孕期需要補充比日常更多的鐵,這是因為胎兒的需要

(7)水溶性維生素妊娠中機體代謝活躍,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均需要滿足母體與胎兒的需要,其需要量一般比孕前為高。硫胺素的需要除應與碳水化物的進食相配合外,一般都主張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0。1~0。2mg以滿足需要。有人認為孕婦有時會出現疲乏、肌肉痙攣和神經炎等,都往往與硫胺素的不足有關。我國的建議供應量為1。8mg,亦即較孕前增加0。2mg。

孕期需要補充比日常更多的鐵,這是因為胎兒的需要

尼克酸與核黃素的需要有相似情況,隨熱量的增加而相應增多,故供應量分別為每日18mg及1。8mg。吡哆醇為蛋白質代謝過程所需要,故妊娠期的需要較孕前要高,而一般孕婦血漿中吡哆醇的水平也傾向於偏低,故有的國家的供應量從一般婦女的2。0mg增至2。5mg。妊娠期一些婦女的貧血不僅與鐵供給有關,而且葉酸的攝入也有關(鉅細胞性貧血),由於胎兒對葉酸的需要,以及尿中的排出的增加,往往使一些孕婦血漿中葉酸水平比孕前為低。FAO/WHO建議每日供應量雙倍於孕前的需要量,即每日400μg,而一些國家還加至800μg。在整個孕期中血中B12的濃度下降,但嬰兒血漿中的濃度比母體高一倍,並在出生時肝中儲備有30μg的B12,可見需要量是高的。產後母體在正常膳食條件下可以恢復原來的水平。FAO/WHO建議供應量為每天3μg,即比未孕婦女增加1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