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2021-12-25由 彌牟古鎮 發表于 漁業

紅峰到底在哪裡

微信在這些天

總是悄咪咪的給我們驚喜

上線小彩蛋“拍一拍”在群裡被玩壞了

只要腦洞夠大

沙雕網友讓群聊變得更有趣 ↓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今天也噌個熱度

不“拍”你一下

擔心你不知道“新家”在哪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MI MU town

鎮村建制

透過鎮村建制調整改革,青白江區經濟版圖得到“整體性重塑”,鄉鎮融合發展格局實現“系統性再造”,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獲得“結構性變化”。村(社群)是鄉鎮的構成主體,是治理體系的最末梢、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是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繼去年年底青白江區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

,為適應城市化程序需要,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加快建立完善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現代治理體系,著力最佳化空間佈局、整合發展資源、增強服務功能、降低執行成本、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鞏固基層基礎,加快形成城市秩序、社群活力和城市能級協同共生的生動局面,推動彌牟鎮城市轉型跨越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層基礎,

彌牟鎮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村(社群)建制調整改革。

MI MU town

半 篇

青白江區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原紅陽街道劃出部分割槽域(同井村片區、蔡家廟社群片區、永紅村片區、紅鋒村片區)交由彌牟鎮進行管理。

彌牟鎮本著全域納入、科學劃分、維護穩定、順向調整的原則,將現有的建制“4個村和3個社群”調整為“

3個村和4個社群

”,其中5個村(社群)進行管理範圍的最佳化,2個涉農村建制不變。

全域納入

科學劃分

維護穩定

順向調整

觀沿革看改革

請輸入文字

唐家寺社群

NO.1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首圖為現在,後圖為過去(下同)

村名由來

因轄區內(於雍正八年)建有一所寺,且該轄區地處老唐家寺,故名唐家寺社群,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社群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2002年命名為唐家寺社群。

調整前

唐家寺社群轄6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0。24平方公里。

最佳化調整後

火星社群

17組、18組、20組、21組、22組、23組、24組、25組,

原紅鋒村

1組、2組、3組、4組、5組、6組、7組、10組、11組、12組區域範圍及

星光家園小區

劃入唐家寺社群。

新社群命名為唐家寺社群,

東至成渝環線,西鄰北環線,南止彌牟上街,北接唐軍路

,幅員面積3。12平方公里,轄居民小組14個。

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九里場街64號附9號;聯絡電話:028-83676366

請輸入文字

國光社群

NO.2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村名由來

1961年取為國爭光之意,取名為國光村,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社群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土改時襲舊名稱孝童村,以孝童碑得名;1956年為國光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1961年改名為國光大隊;後改為國光村;2006年1月,將原金光村與國光村合併為現國光社群。

調整前

國光社群轄18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3。84平方公里。

最佳化調整後

國光社群2組劃歸三星社群,國光社群10組劃歸白馬村

,將

原三星村

11組、12組、13組、14組、15組、16組、17組、18組、19組、20組,

永紅村

5組、6組、9組區域範圍劃入國光社群。

新社群命名為國光社群,

東至智慧大道,西鄰三西路,南止金芙蓉大道二段,北接唐軍路

,幅員面積6。1平方公里,轄居民小組26個。

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正興路336號19棟,聯絡電話028-83673681

請輸入文字

火星社群

NO.3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村名由來:

1961年取星火燎原之意,故名火星村,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社群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土改時襲舊名稱彌陀村;1956年更名為紅星合作社;1961年取星火燎原之義定為火星村;2006年1月,將原燈塔村、火星村、立新村合併,組建現在的火星社群。

調整前

火星社群轄20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5。8平方公里。

最佳化調整後

火星社群

17組、18組、19組、20組、21組、22組、23組、24組、25組區域範圍劃歸唐家寺社群。

新社群命名為火星社群,

東至糧食路,西鄰排洪河,南止唐軍路,北接同華大道

,幅員面積5。5平方公里,轄居民小組12個。

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原火星社群1組66號;聯絡電話028-83673807

請輸入文字

三星社群

NO.4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村名由來

因清末時期在其轄區內出土了一塊三星碑,因此取名為三星村,2005年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村落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土改時襲舊名,稱三星村;1961年為三星大隊;1966年更名為東風大隊;1981年恢復原名;2006年1月,原三星村和仁壽村合併為現在的三星村。

調整前

三星村轄17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3。07平方公里,

最佳化調整後

撤銷三星村建制,設立三星社群

。將

國光社群

2組,

蔡家廟社群

10組、11組、12組、13組,同井村1組、2組、3組、4組,

永紅村

2組、3組、4組、8組、10組區域範圍劃歸三星社群。

新村命名為三星社群,

東至智慧大道,西鄰彌牟上街,南止北環線,北接華金大道二段

,幅員面積6。17平方公里。

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茶樹街11號(暫定);聯絡電話028-83676446

請輸入文字

白馬村

NO.5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村名由來

在清朝前期有個寺廟名為白馬寺(“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因此取名為白馬村,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村落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白馬村前身為友誼大隊,1965年由新都縣劃歸青白江區管轄;2003年時撤村並村時該名為白馬村;2017年,白馬村村部由貨運大道搬遷至白馬村4組。

調整前

白馬村轄10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2。48平方公里。

最佳化調整後

國光社群

10組區域範圍劃歸白馬村。

新村命名為白馬村,

東至三西路,西鄰新都區,南止富民橋,北接黃氏橋

,幅員面積2。79平方公里。

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原白馬村4組66號;聯絡電話028-83616172

建制不變的村(社群)

請輸入文字

獅子村

NO.6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村名由來

因轄區內原明末清初建有“獅子庵”,因此取名為獅子村,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村落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土改時襲舊名稱獅子村;1966年更名為紅星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復原名;2006年1月,原獅子村和挺進村合併為現在的獅子村。

獅子村幅員面積3。15平方公里,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獅子村9組99號;聯絡電話028-83672563

請輸入文字

曙光村

NO.7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村名由來

1966年取曙色(曙光)照大地之意,因“曙光”具有美好的寓意,故命名為曙光村,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村落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1964年,“四清”運動以前曙光村為臥龍村,“四清”運動以後為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故命名為曙光村。2006年1月,原仁瑞村與曙光村合併為現在的曙光村。

曙光村幅員面積2。77平方公里,辦公地點設在青白江區彌牟鎮曙光村1組99號;聯絡電話028-69268106

原紅陽街道劃歸彌牟的區域

同井村

村名由來

因該村村民共用一口井而得名同井村。

蔡家廟社群

村名由來

由於轄區內有一所蔡家廟寺廟,因此取名為蔡家廟社群。

歷史沿革

2005年將紅陽村與紅陽社群合併得名蔡家廟社群。

永紅村

歷史沿革

解放前本地有兩座橋,取名雙橋村;文革時改為永紅村;2005年將同井村、紅峰村、永紅村分別增掛同井社群、紅峰社群、永紅社群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

紅峰村

村名由來

取文革期間全國一片紅火之意,因此取名為紅峰村,後因為管理需要,設立了現村落並以此為名,由此派生出其管理單位之名。

歷史沿革

解放前叫清風堡;解放後叫清風村;文革期間全國一片紅火,改名為紅鋒村;2005年將同井村、紅峰村、永紅村分別增掛同井社群、紅峰社群、永紅社群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

此次彌牟鎮村(社群)建制調整

此4個村(社群)已科學劃分

彌牟“拍了拍”你,告訴你“新家”在這裡

MI MU town

半 篇

改革“前半篇”交出了圓滿答卷,

面對鎮村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

彌牟鎮定將改革確定的願景、重塑的版圖和激發的活力,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推動“物理合併”產生“化學反應”

,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變化、真實惠。

經濟發展

服務完善

治理水平

民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