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一貫煎,“涵養肝陰無上良方”

2021-05-15由 張機醫學書友會 發表于 漁業

代赭石怎麼煎

一貫煎溯源

一貫煎出自清代魏玉璜《柳州醫話》,原文載:“用北沙參、麥冬、地黃、當歸、枸杞子、川楝子六味……可統治脅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方中重用

生地黃

為君藥,滋陰養血,壯水涵木;

枸杞子

補肝腎,益精血,

當歸

養血和血,滋陰養肝,合力增強地黃補益腎水,涵養肝木之能;

北沙參、麥冬

養陰生津,滋養肺胃,潤燥止渴,既助脾胃生化之源,又滋水之上源,以奏扶土製木、佐金平木之功,四藥共為臣藥;

川楝子

苦寒,疏肝洩熱,條達肝氣,佐助前藥甘寒滋陰,寓疏於補,不至苦燥傷陰,又可洩肝火而順橫逆,清代名醫張山雷曰:“獨加一味川楝子,以調肝木之橫逆,能順其條達之性,是為涵養肝陰無上之良藥……口苦而燥,是上焦之鬱火,故以川楝洩火,楝本苦燥,而入於大劑養液隊中,反為潤燥之用。”

縱觀全方,多為甘寒之品,佐以苦辛之品,疏補清並用,寓疏散於滋補清洩之中,使補而不膩,疏而不散,洩而不過,剛柔並濟,達滋陰、疏肝、諸證平之良效。張山雷在《女科輯要箋正》中稱此方為“

涵養肝陰無上良方”

辨治要點

《柳州醫話》中載一貫煎原方可統治“脅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即凡見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或疝氣瘕聚,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等一切肝病者,皆可投該方療之。魏氏認為“肝為內傷之本”“肝為萬病之賊”,肝是內傷病形成的根本,治病總不離肝木,而治法則當柔肝木以順肝性,即“大劑滋潤,則津液充而木自柔”,因此選用生地黃、枸杞、沙參、麥冬等柔潤之品。

王鍵考《論語·里仁》

“吾道以一貫之”

,認為“一貫”本指一理貫穿萬物而言,魏氏取之為方名者,

比喻此方立法遣藥,本臟腑制化之理,亦如環相貫也。

一貫煎主治肝腎陰虛、氣機鬱滯證,陰虛與氣滯,病涉兩歧,臨床常常難以處理,選滋陰之品要防其黏膩礙胃,恐致壅滯,選理氣疏肝之品則須避其辛溫傷陰之弊,而一貫煎方妙在於大隊滋陰之中配以苦寒疏洩之品川楝子,使肝體得養,肝氣舒暢,使滋陰不黏膩,疏肝而不傷陰液。

王鍵認為一貫煎全方以臟腑生剋制化為據,含滋水涵木、金水相生、佐金平木諸法,臨床辨證需抓住主症,結合“異病同治”“治病求本”,準確辨證,靈活加減,則不囿於疾病範圍。

一貫煎,“涵養肝陰無上良方”

一貫煎,“涵養肝陰無上良方”

臨證常使用“一貫煎”加減治療多系統疾病。

如:肝陰不足,肝失疏洩,橫逆犯胃,灼耗胃陰,導致胃陰不足出現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口燥咽乾等症,一貫煎補益肝腎,又化陰充胃;

“女子以肝為先天”,肝之為病則經、帶諸患蜂起,一貫煎中不僅有養肝疏肝之品,還配以養血和血之類;

肝陰不足,疏洩失常,肝氣鬱結,鬱而化火,以致升發太過,氣火上逆,影響肺之宣降、肺衛固表功能,一貫煎養肝體和肝用,潤肺養金,金盛則木自平;

陰血虧虛,剛髒失養,肝氣不疏,可致情志失調,一貫煎可養血柔肝,調暢氣機等。

巧妙化裁,加減合方

王鍵認為一貫煎為治療肝腎陰虛兼氣機鬱滯的基礎方,配伍精當,藥僅七味,思路獨特。臨證時面對錯綜複雜的病情,還可以一貫煎為主方,隨症加減合方運用,以不失於靈機變化。

合方應用

合方是指兩首或兩首以上方劑相合,針對疾病某一階段呈現的幾個證或病機兼雜的狀態,並可隨著證或病機的變化而調整處方,做到方證相應。

王鍵臨床如見陰虛日久,腎精虧虛,則合用左歸丸填精益髓,以溫潤之品補陽益陰;若肝陰不足,肝鬱內熱,熱傷血脈而見漏下,合用二至丸滋陰清熱,方中旱蓮草甘寒,入腎補精,益下而榮上;若肝腎陰虛,陰虛不能制陽,陽亢化風以致類中風之象,合用鎮肝熄風湯,標本兼顧,滋陰養肝以治其本,息風潛陽以治其標;

若陰不足鬱熱傷津,津停氣阻,煉液成痰,以致痰熱內擾,合用溫膽湯,清洩痰火,驅邪而不傷正;若肝失疏洩,氣機失常,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合用旋覆代赭湯降逆和胃,若脘腹灼痛,嘈雜反酸,可合用左金丸清肝瀉火;若胃脘隱隱作痛,綿綿不休,喜溫喜按,脾胃虛寒,合用黃芪建中湯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若氣機阻滯,痰濁內生,聚於胸中,胸陽不振,合用瓜蔞薤白半夏湯通陽散結、祛痰寬胸;若陰液不足,肝失柔潤,木失條達,肝氣鬱結,所致諸症,可合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等。

臨床病情紛繁多變,王鍵擅巧用合方,不拘於一方、兩方、三方,經方與時方並重,方中有方,法中有法,以圖切中病情,收穫良功。

隨症加減

不寐加棗仁、茯神、夜交藤

《靈樞》載:“陽氣下交入陰,陽蹺脈滿,令人得寐”。陽入於陰,人體的生命活動才能進入平靜狀態,進而安寐。酸棗仁甘、酸、平,歸肝、膽、心經,可養心益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為養心安神之要藥。《本草經疏》曰:“(酸棗仁)久服之,功能安五臟”。

酸棗仁善治心肝陰血不足,虛熱內擾之虛煩不眠、驚悸不安,配以夜交藤養心安神,祛風,通絡。茯神寧心安神、利水除溼,對虛煩不得眠效佳。

王鍵辨治不寐,以陰虛陽亢為綱,或陰虛不能納陽,或陽亢不可入陰,皆以一貫煎滋陰,合酸棗仁、茯神、夜交藤安神養心,收斂精神,則夜臥得安。

痛症加芍藥、甘草

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在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去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芍藥配甘草,一來酸甘化陰,二來芍藥得甘草相助,柔肝止痛之力更強。川楝子善疏肝理氣止痛。三藥相伍,柔肝而肝氣不滯,共奏止痛之功。

王鍵治療虛證脅痛、胃陰不足胃脘痛、婦科陰虧痛經等,皆以一貫煎療其不榮則痛症。又有患者常病情遷延,疼痛難忍,配芍藥、甘草酸甘化陰以緩和痛勢。

臨證時,若見口中有異味者,加蒲公英、佩蘭;口苦燥者,加酒炒川連;大便秘結,加瓜蔞仁、馬蹄、決明子;大便溏洩,加砂仁、肉豆蔻;有虛熱或汗多,加地骨皮;腹脹痛,按之硬,加鱉甲;舌紅而幹,陰虧甚者加石斛;痰多加貝母等。

臨證舉隅

王某,女,50歲,2017年2月12日首診。原有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活動期)病史,刻診見脘痞脹,時有胃氣上逆情形,但噯不可得,晨起口腔有異味,時泛清涎,形體消瘦,食慾尚可,脈微細弦,舌質偏紅,少苔。

西醫診斷:慢性胃炎;

中醫診斷:痞滿,證屬胃陰不足,脾虛氣滯。

治當養陰益胃,理氣健脾。

處方魏氏一貫煎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

處方:乾地黃20克,北沙參20克,枸杞12克,川楝子10克,薤白15克,全瓜蔞12克,法半夏12克,炒陳枳殼12克,制川樸12克,旋覆花(布包)10克,蘇梗10克,蒲公英20克,炒白朮12克,茯苓20克,川黃連10克,生代赭石(先煎)30克,青橘葉12克。

7劑,每日一劑,水煎,早晚分服。

2018年2月26日二診,藥後症狀減輕,續服上方1月餘,症狀明顯改善。

患者原有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病史,從症狀及舌脈可辨為胃陰不足,脾虛氣滯。胃喜潤而惡燥,患者病久,暗耗陰津,胃絡失潤,陰虛津虧,虛火內擾,脾虛則運化失常。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升降失和,中焦鬱滯,故當脘痞脹,時有胃氣上逆情形,但噯不可得,晨起口腔有異味,形體消瘦,舌質偏紅,少苔。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則時泛清涎,脈微細弦。

王鍵運用魏氏一貫煎合《金匱要略》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治之。瓜蔞薤白半夏湯具有行氣解鬱、寬胸散結之功,“燥者濡之”。朱丹溪主張“清和之法養脾胃”;喻嘉言強調“保護胃中津液”;吳澄在《不居集》提出:“虛損健脾勿忘脾陰。”乾地黃、北沙參、甘枸杞滋陰生津;瓜蔞薤白半夏湯行氣解鬱、寬胸散結;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枳殼、川樸、旋覆花、青橘葉、蘇梗、代赭石調暢中焦氣機,和胃降逆;蒲公英、黃連清洩鬱熱而不助火傷陰。川楝子疏洩肝氣,標本同治,故可獲得良效。

王鍵臨證40餘載,博覽經書,醉心杏林,處一方一藥,乃千慮而有一得。在領會魏氏一貫煎的理法方藥及組方特色後,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將其活用到內科諸多雜病之中,如慢性肝炎、胃炎、胃潰瘍、抑鬱症、神經官能症、面板病等,卓有良效。學古方能入微,學時方能務實,圓機活法,才可不偏不倚,證藥相安。

·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作者李佩佩、胡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