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訪談間|孟繁華談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

2023-02-01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漁業

質量體系季 怎麼寫

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正在召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入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等關鍵詞是教育領域代表們關注和探討的議題。

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孟繁華帶來了有關“建設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的建議。1月17日晚間,孟繁華做客新京報千龍網北京兩會訪談間,談如何建設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

訪談間|孟繁華談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

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孟繁華。 新京報陶冉 攝

“減”掉“野蠻生長” “增”教育質量和公平度

在建議中,孟繁華提到,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其關鍵的環節在於基礎教育、生態系統的協同和平衡。訪談中,孟繁華詳細解讀了什麼是基礎教育的生態,如何做才能實現平衡的問題。

“基礎教育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內部結構有師資隊伍、生源質量、學校辦學條件等要素;外部環境有社會、高等教育體系,也有我們通常說的家校社的關聯。因此,整個基礎教育體系要用‘系統觀念’進行考察研究。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孟繁華用草原生態環境舉例,某種動物出現野蠻生長,說明生態出了問題,上游動物受到了影響,應培育和促進上游動物的生長來使生態系統更加平衡。“我們為什麼要‘雙減’?確實它曾存在‘野蠻生長’的問題。”

孟繁華同時強調,“減”同時也要“增”,“增”的是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基礎教育整體的質量和公平度。基礎教育生態體系才更加最佳化,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健康發展,基礎教育各個要素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協調。

同時,作為高校黨委書記,孟繁華提到了高等教育對於基礎教育生態問題的拉動。“上什麼樣的大學”對基礎教育學生來說,是一個導向。“五育並舉,立德樹人,我們為了‘育人’而不是‘育分’,把更多的高校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對基礎教育的拉動就變得更加健康。”

建議用四點機制促基礎教育生態平衡

建立平衡的生態教育體系以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這其中涉及到“怎麼辦”的問題。孟繁華對此提出了四點機制,包括“動力發生機制”“協同發展機制”“監測評估機制”“活力提升機制”。

孟繁華進一步解釋,比如“雙減”工作就是一個“動力機制”,透過“減”提升校內教育質量,實現“增”,“減下來才能升上去,不然會存在生態不良的問題。”孟繁華認為,未來,高等教育結構更加最佳化,將會對基礎教育產生深遠影響,這就是核心動力機制。

協同發展方面,孟繁華介紹,基礎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本身,除了8小時在校時間,一個人處在社會、家庭的時空中,無時無刻不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教育本身,政府、家校社要協同發展形成合力,向正確的方向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孟繁華認為,評估具有導向意義,從學校教育、教師評價等多方面建立評估機制,是保障並推動基礎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力量。“一所學校、一個生態系統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是理想狀態,讓幹部、老師、學生有活力,是教育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識。推進基礎教育發展,活力提升機制是重要一環。”孟繁華表示,這四大機制將形成一個體系來推動基礎教育公平和質量雙升。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