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2023-01-10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漁業

石板烤魚用什麼石頭

1月12日中午12:00,以“翻山越嶺,一起撒野”為節目口號的《野生廚房》在芒果TV圓滿收官。這一路上,追逐“野味”的野生家族用公路自駕的獨有方式,與當地嚮導一起探尋“人間真味”,在最天然的空間,以味蕾的滿足與情感的交融治癒現代生活的苦與憂。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野生廚房》收官

“一開始,我們像帶著命題作文一樣出發,收穫的卻是滿滿的感動和驚喜。”原子娛樂CEO、節目總製片人俞杭英告訴“廣電獨家”:“原來‘星素結合’可以做得很好,讓真人秀節目找到獨特的氣質與內涵。”

勾勒“星素結合”的升級樣本

《野生廚房》懷揣著創新傳統慢綜藝、美食綜藝形態的“野心”出發,不僅是去尋找“野味”的路上,更是走在探尋創新綜藝品類的“野路子”上,這就需要將獨具匠心的創意融入到節目設計中。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區別於真人秀綜藝中常駐嘉賓的設定,《野生廚房》的嘉賓選擇是動態化的。節目初期,“大哥”汪涵走出演播廳,更像是一個生活經驗豐富、成熟穩重的“大當家”,帶著李誕、林彥俊和半路“搭車”的陳赫,一起到來到蔥鬱的山林裡,尋找自然的野味。

從節目第五期開始,姜妍憑藉“好廚藝+好性格+高顏值”從飛行嘉賓成為常駐,解決了三位“做飯困難戶”的生存難題。俞杭英將姜妍的加盟視為水到渠成:“她的加入讓這個節目的氣質發生了微妙變化,各位嘉賓的角色定位變得更為清晰。就是家裡有一個爸一個媽,還有兩兄弟的感覺,關係明確而且非常融洽。”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過去的一年,“星素結合”在真人秀領域得到更廣泛的實踐與探索,越來越多素人不再依附明星,不再從明星身上借光,而是能夠獨立展示文體技能或手藝,釋放自己的光芒,成為素人之星。

《野生廚房》走的另一條“野路子”就是實現了對“星素結合”的核心重塑。在俞杭英看來,“從命題作文出發到自命題的升級,‘星素結合’慢慢變得順理成章,並頻發驚喜”。尤其是透過巧妙設定“一日嚮導”,《野生廚房》把“素人牌”打造成了節目的王牌,真正讓素人成為重要主角,變得真實自然又走心。

“我們想過讓素人做司機或者讓素人烹製拿手菜餚,都覺得會離題,後來想到‘嚮導’這個角色,讓他成為明星嘉賓和當地風土人情的重要橋樑,也恰好解決了如何自然地瞭解當地野味美食這一難題。”俞杭英解釋道,“透過‘一日嚮導’的介紹和引領,這些東西都變得合情合理,而且有滋有味。”

如第九期的“一日嚮導”沙車,這是一位長髮飄逸、出過專輯的基諾族男子。他懷揣著推廣家鄉美食的意願,剛與“野生家族”碰面,就送上了基諾族的特色食物——包燒山蜘蛛。隨後,沙車帶著“野生家族”一路走一路玩一路吃,既是奇妙的野趣之路,又是狀況不斷的冒險之旅。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在這個過程中,大眾明星的光環早已褪去,他們與素人已經悄無聲息地融為一體,完全消弭了彼此的隔閡。“拍攝結束後,汪涵跟沙車互換衣服,現在已經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俞杭英透露。

事實上,《野生廚房》還有很多令人記憶憂心的“一日嚮導”。“森林之王”巖香極具個性,在自然環境中錘鍊出來的他,面對明星學員歐弟和信,完全打破了素人可能存在的心理狀態,對野外生存的教學非常嚴格;在麗江納西族遇到的大叔,當野生家族去借黑陶鍋時,他只是說食材是屬於世界的,你要遵從、不要浪費就好;和藹的何鋒,在管理村子的同時還要務農,種稻米,李誕和何鋒一見面就喊餓,何鋒還親切地說“我扶著你”……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你到一個地方去,有好吃的、好看的,這只是一方面,更多留存在記憶中的是背後那些人帶來的故事,這才是真正打動人的地方,這也使得節目有了更多溫度。”俞杭英說。

毫無疑問,素人成為了串起《野生廚房》的支柱性架構,他們透過規則的設定成為節目中擁有主導權的人物,在打破彼此隔閡的前提下,不僅教給了明星們該怎麼吃,更教會了他們如何在浮躁焦慮的城市生活中,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片“淨土”,試著探尋到生活的“原味”。而這種富有衝擊的“心靈對話”,也在深深打動著無數網友。正如某部美食紀錄片的旁白所訴:“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延續著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

用原生態場景設定實現創作突圍

“在路上”是節目的一條隱形線索,即藉助公路片的行走方式,一層一層衝破城市樊籠,其最好的呈現方式就是淡化一切人為干預的因素,原生態地去展現人與自然的關係,注重還原與體驗。《野生廚房》做到了這一點,一直行走在尋覓美食的道路上,並透過時間的鏈條、鏡頭的排程、人物的塑造,展現最淳樸、最原生態的生活實景。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更大的突破是,節目更著重強調純粹的生活狀態,追求野食樂趣。從雨林中搜尋厥菜、酸葉,拿著鐮刀收割稻穀,在田野奮力捉雞、在海邊吃石板烤魚、在冰上鑽眼獲取食材……在這裡,食材的篩選和烹製的方式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的因素,隨遇而安、就地取材,一切都在一種“隨性撒野”的狀態中演繹故事的邏輯,迴歸內心最原始的期許。這種自由的狀態與心境,十分契合節目口號:“翻山越嶺,一起撒野”,由此能帶給觀者更多獨特的視覺體驗,並在此過程中試問內心對“野味”生活的追求。

節目所涉“野味”一方面是食材的新鮮和自然生長的環境,二是我們想要的狀態是野生的,更加註重內心、天性的解放。“不必拘泥於說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是野生食材,就好像野生家族在熱帶雨林的河裡面用石頭圍起來捕魚,他們用石頭互相拋到水底把對方濺地一身溼,彷彿回到小時候最純真的那種狀態,其實這是更有野味、更有意思的。”俞杭英表示,“就像汪涵所言,小時候爸爸媽媽對小孩子說,你這個小孩玩野了,其實孩子也許就是在門口跟小朋友玩得忘了回家吃飯而已,這個野其實就是心飛出去了,很自由的感覺。”

除了追求心中的“野”,節目對美食類真人秀實現了有效的對焦,建立起人、自然、食物的新型關係,當下的人們與自然日漸疏遠,更應該懂得與自然相處的秘密。《野生廚房》裡不僅有富含詩意的文案,還是嘉賓對自然理解的金句,處處流露著對自然的敬畏,間接地倡導一種人、自然與食物的正確關係。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在市場寒冬中堅持“本我”

“做原創真難,你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去磨合、去總結,沒有捷徑可以走。”俞杭英坦言,市場很殘酷,試錯的成本極大,原創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觀眾和市場對於試錯的最大寬容度,並不是每檔節目都能得到這樣的幸運。”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其實,這是原子娛樂繼《王者出擊》之後,第二次向自主研發的垂直節目進發。為了能讓《野生廚房》繼續在浩如煙海的市場空間中立足,節目不僅在核心理念、主題架構中做足文章,更是在畫質品質和正向價值觀的輸出上付出了更多心血。

首先,製作品質的追求是美食紀實節目的必然要求。為了還原食物的新鮮質感,節目啟用了一支頂級的攝影團隊助力拍攝,由此觀者可以在《野生廚房》中見得大量美食的誘人特寫,更好詮釋“野味”的真諦。

同時,節目前期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為找尋最富有野性的地域付出了大量努力。俞杭英介紹:“挑選最後一站拍攝地時,我們只剩半個月的時間,導演組跑遍了南方五個省份,希望能找到一個暖和點的地方,選了很多地方都覺得視覺衝擊度不夠,最後咬牙來到了冰雪之城延邊,開啟了零下三十度的野外極寒考驗,這種環境就是不經歷過很難知道其中艱辛。為了追求極致效果,團隊的共識就是一定要拼到最後,才可以說盡力了。”

往更深層次上探究,在《野生廚房》中,明星們走出舞臺,來到田野,在勞作中探尋自我精神的深度洗禮,在公路旅程中放下自己的疲憊身心,無形中輸出這樣的正向價值:做最真實的自己,找尋到生活的本質。相信這種正善理念會對社會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野生廚房》勾勒“星素結合”升級樣本

毫無疑問,《野生廚房》為原子娛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心在遠方,但路在腳下。“如果把公司比作一個人的話,就需要把腳下的路走好,把氣調順了,調整氣息才能穩步向前。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根紮在地上,才不會被這個寒冬給壓垮了,需要把根扎得更加深一點,這樣抗風險的能力更強一些。”俞杭英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