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東宮講讀——專為皇太子學習而特設的講席

2023-01-05由 塵境心影錄 發表于 漁業

賈的偏旁讀什麼

作者:史遇春

中國歷史中,有

“經筵”一說。

所謂經筵,就是儒臣為帝王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或雲,經筵始於西漢成帝(劉驁,公元前

33

~前

7

年在位),簡單查核史料,此說或不準確。

漢代以後的帝王,也有類似經筵的行為,例如,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

532

535

年在位)曾在顯陽殿聽儒臣講《孝經》、《禮記》等;不過,此種行為,當時還沒有正名定製。

直到宋代,經筵才正式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

到了明代,至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元年(公元

1436

年),經筵的制度才正式確定:

農曆每月的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在文華殿開經筵,寒、暑暫免;

經筵儀式極為隆重,勳臣一人知經筵,內閣大學士或知、或同知,六部尚書、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侍班,由翰林院、春坊之官及國子監祭酒進講。

不過,明代中葉以後,皇帝常藉故不到,經筵遂形同虛設。

東宮講讀——專為皇太子學習而特設的講席

經筵專為皇帝而設。

備位東宮的皇太子,其實也有類似特設的講席。明人尹直稱這一講席為

“東宮講讀”,暫且以此來命名這一講席。

循經筵之跡,東宮講讀也可以上溯至漢代。

上文提及,傳言漢成帝發經筵之濫觴,此說並不準確;但是,漢成帝為太子時,有

“東宮講讀”之實,卻是斑斑可考。

據班固《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載:

“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鄭寬中以《尚書》授太子,薦言禹善說《論語》。詔令禹授太子《論語》,由是遷光祿大夫。”

也就說

漢元帝(劉奭,公元前

48

~前

33

年在位)初元二年(公元前

47

年),劉驁被冊立為皇太子,博士鄭寬中以《尚書》教授太子。同時,鄭寬中推薦,說是張禹擅長講說《論語》,皇帝遂詔令張禹為太子教授《論語》。

查閱歷史,東宮講讀,在宋代當已成熟。

據《宋史》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記載:

“(政和五年,夏四月)詔東宮講讀官罷讀史。”

又《宋史》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職官二·太子詹事》記載:

“乾道元年,莊文太子立,置詹事二人。逾月,詔太子詹事遇東宮講讀日,並往陪侍。”

東宮講讀——專為皇太子學習而特設的講席

上文提及,明代的經筵在文華殿進行。

明人尹直在《謇齋瑣綴錄》說是:

當日的東宮講讀,是在文華殿的東廂房裡舉辦的。

話說,文華殿的東廂房共有三間,東宮講讀的座席設定在東廂房北邊的一間,講讀舉辦時,此間向南開啟一門。

每次舉辦東宮講讀,當日早上,參與其事的官員都要身穿繡服入內。

進入之後,這些官員要向皇太子行叩頭之禮。

行禮畢,他們即分班而立。

皇太子在座席之上,背誦此前所學的內容。

背誦完畢,東班講官直接上前,到地平之前站立。

內侍將牙籤(翻檢書籍用的牙骨製成的籤牌)交給東班講官。

東班講官手執牙籤進行講授。

講完四書之後,東班講官從西面退下,橫向折行至東邊,還班站立。

接著,西班的講官進講。

西班講官從下面橫折經過東邊,直接上前,到地平之前站立,其禮儀與東班講官相同。

講完之後,西班講官從西面退下,橫折還班站立。

過程之中,行進方式都是從左邊前進、從右邊後退,出班、換班,中間的曲折而行,全都符合規矩,這些都是按照禮儀進行的。

整個講讀過程中,書冊都是向上的。

講讀完畢,稍事休息之後,皇太子換穿

□(字如“衤曳”)□(字如“衤散”),佩金鑲寶石或玉鉤條,在西窗之下,練習摹寫書法一張。

參與講讀的一眾官員換上素袍,再次進來,通講需要三天學習的內容。

講完之後,皇太子說是:

“先生們吃茶!”

於是,諸位官員叩頭而出,稍稍站立;其間,內侍會設立一張桌子,將皇太子摹寫的書法陳列在桌上,請諸位官員察看。

閣老執硃筆圈點所摹寫書法之中端直正楷的的字。

這時候,內侍一般都會要求閣老多圈點幾個字,以便進奉給皇太后時,能讓她高興一些。

閣老硃筆圈點完畢,內侍將皇太子摹寫的書法進奉,諸位講讀官員走出門外,內侍奉茶以待,飲茶完畢,諸位官員退出。

——————————

參考資料:

1

.明·尹直《謇齋瑣綴錄》

2

.漢·班固《漢書》

東宮講讀——專為皇太子學習而特設的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