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中庸精義第十一講: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

2022-12-30由 儒者敬心 發表于 漁業

仁義的動物是什麼

中庸精義第十一講: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

11. 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從義理上考察,《中庸》第8章也是孔子稱讚顏回好學,只是與《論語》中孔子以“不遷怒,不貳過”稱讚顏回好學,在文字表述上有些不同。顏子被後世儒家學者推尊為“復聖”,擇乎中庸,即反身而誠、反求諸己,復其性而反於“中”。

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說明此善不是從外面襲取而來。《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後一個“明”字,意味著光明為自家德性本具,“明德”為心之本體。連用兩個“明”字,暗示“明明德”須向內用功夫,不假外求。陽明先生曰:“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

顏子“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這是知及之,仁又能守之,如《中庸》20章曰:“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中庸》說顏子“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與《繫辭》所言“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可謂殊途而同歸。前者是知善而為善,後者是知惡而去惡。

中庸精義第十一講: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

《大學》“誠意”章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所謂“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即去惡如惡惡臭,好善如好好色。君子透過好善去惡來做“誠意”工夫,然好善去惡須有個頭腦,這就是“自謙”或“慎獨”。《中庸》第6章點出“擇乎中庸”,這即是顏子為學工夫之頭腦。

中庸精義第十一講: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

孔子對魯哀公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孔門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德行科也有數人,但除了顏子以外,沒有人能達到“好學”的境界,由此可見“好學”之難能可貴。

以“不遷怒,不貳過”來界定“好學”的內涵,這是孔子論“學”義理最精微的一句話,從“不遷怒,不貳過”中須讀出《大學》格物功夫來。程子作《顏子所好何學論》,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唯有陽明先生在《傳習錄》114條一語點破:“顏子不遷怒,不貳過,亦是有未發之中,始能”。

中庸精義第十一講:顏子擇乎中庸而得一善

四書五經全套禮記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周易詩經春秋左傳尚書

¥

139

精選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