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鑄就科研高地譜寫健康新篇

2022-12-04由 身邊24小時 發表于 漁業

打了參芪血就停什麼情況

全媒體記者 譚發馨 通訊員 劉鐵強 侯丹丹

20世紀50年代,湖北省立恩施醫院時期閒置的美製30毫安X光機,經恩施專署人民醫院放射科專家劉錚巧手改造成一臺行動式X光機,使得行動困難住院患者和偏遠鄉鎮農民的病情就地得到診療,也寫下了舊裝置新改進發揮大作為的傳奇故事。

劉錚的技術革新與學術研究之路從未停歇,其撰寫的學術論文《X線立體攝影肉眼觀察法》,成為恩施地區醫學界第一篇在國家醫學專業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

從此之後,恩醫人滿載科研夢想的種子破土而出,以蓬勃不息的朝氣和活力,聚力行遠。

2021年,州中心醫院(湖北硒與人體健康研究院)黃楚鷹課題組成功破解恩施碎米薺基因組,並在國際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Cell Discovery》(影響因子10。849)上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透過構建恩施碎米薺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結合多組學分析闡述其硒富集和硒耐受的分子機制。這項重大研究成果,對恩施碎米薺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及恩施州硒產業發展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從20世紀初積貧積弱中走出,到1998年“兩院合併”強強聯合,再到現如今“一院三區”穩健發展,任憑滄海橫流,時光流轉,一代又一代恩醫人深耕科研,將一項項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於臨床,彰顯了醫者大愛。

培根鑄魂,立足科研結碩果

恩施州第一個在SCI發表學術論文的醫生,第一個承擔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專家,第一個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專案的學者……說的都是同一人,他就是州中心醫院黨委書記李拓,連任兩屆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是全省乃至全國眼科學界都享有盛名的醫學專家。

翻開李拓的履歷表,不難發現,早在1990年,他就在國內率先研製成功羥基磷灰石人工骨義眼臺,解決了其他材質義眼臺排斥反應重、脫出率高的難題。目前,該成果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

1992年,他採用血清、房水兩種標本進行檢測,提出“弓形蟲感染是恩施州內因性色素膜炎重要病因”的觀點,並找到了有效的治療方法。

2013年,他主持申報的《土家族高度近視家系致病基因鑑定》,獲得地區科學基金專案資助。這是州中心醫院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以後,獨立申報並獲批的首個科研專案,也是全州醫學領域的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

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從事眼科醫學,是李拓始終堅持的姿態。作為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不管行政管理事務再多再忙,他也堅持每週上門診、做手術,並在醫學領軍人才工作室與其PI團隊宋秀勝教授、李印博士等一起開展專業方面的科研工作。

長期以來,眼科實驗室與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聯絡緊密,先後合作開展了高度近視易感基因、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疾病防治等研究。眼科中心微生物研究室提高病原學診斷陽性率的研究成果已在全州推廣,指導臨床診療,使感染性眼病患者獲得了更好的治療效果。近三年,這支PI團隊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9篇,獲得恩施州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如今在州中心醫院,還有以全州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陳洪波教授、全州角膜眼表疾病學科帶頭人宋秀勝教授、長期從事硒與人體健康科研的張自雄教授等為核心的PI團隊,正在各自領域潛心研究、深耕醫學。

如果說醫學科研工作因其科學性、前沿性而註定是一種向上生長的姿態,那麼,州中心醫院的科研工作者就是以一種“沉下去”的姿態辛勤躬耕:從本地區醫學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出發,提高科研能力,強化科研成果轉化,以更廣泛的適應性、更強大的實用性賦予了科研工作更鮮活的生命力。

近10年來,州中心醫院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9項,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省科技廳及省衛健委科技專案69項,省、州科技成果進步獎22項,發表SCI論文224篇,開展新業務新技術1151項,“科技興院”戰略穩步推進。

科技興院,蓄勢賦能促發展

從醫療到科研,從基礎到臨床,從轉化醫學到精準醫療……頂層設計規劃、領軍人才支撐、深化平臺合力、科學機制激勵,是州中心醫院“科技興院”戰略得以順利實施、高效推進的“法寶”。

早在2011年,州中心醫院便圍繞建設武陵山區域醫療中心目標,著重描繪出醫院科研工作重大規劃——努力實現醫療實用技術廣泛推廣,科研成果高效轉化,重點專科、專業人才富集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2年11月,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式批准,該院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A類)。這標誌著州中心醫院已具備獨立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格,開啟了醫院科研工作的新紀元。

2013年,州中心醫院成為國家科技計劃專案申請註冊單位,具備獨立申報國家科技部計劃專案資格,科研平臺進一步拓寬。

2013年3月,武漢大學恩施臨床學院在州中心醫院掛牌成立,實現由以醫療服務為主的臨床型醫院向醫療、教學、科研同步發展的教學型醫院轉變,成為醫、教、研均衡發展的新起點。

此後,近20個省級以上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在醫院相繼成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眼遺傳病臨床實驗室等一批科研平臺相繼搭建。

2021年春節後首個工作日,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隆重舉行,吹響了“科技強省”集結號,也成為州中心醫院“科技興院”的衝鋒號。

該院黨委、院部明確提出“建設‘雙一流’研究型區域醫療中心”戰略目標,並將2021年年度工作主題確立為“建設‘雙一流’研究型醫院”,廣泛開展“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興院”宣講討論,10名科研宣講員深入全院各臨床醫技科室宣講科研政策、介紹科研平臺、普及科研理論、宣傳科研人才,在全院掀起攻關核心技術、主動科研作為的濃厚氛圍。

僅2021年,州中心醫院便有3個專家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立項數和資助數均創下醫院科研歷史新高。

同時,該院與遠大醫藥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選定頭痛寧膠囊、參芪益肺糖漿2個品規作為研發物件,並獲批省衛健委中醫藥能力建設專項經費。

醫院深耕科研,換來的是不斷增強的核心競爭力。截至目前,州中心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達64個,佔全院臨床醫技科室總數80%以上;成功申報國家級繼續教育專案73項,省級繼續教育專案229項;牽頭成立恩施州專業學會40個,擔任省級以上學會職務180人……

今年7月,國家衛健委對三級公立醫院進行績效考核,州中心醫院以672分的總成績再次獲得B++級的佳績。

行而不輟,共譜健康新“硒”望

20世紀80年代,州中心醫院前身(鄂西自治州人民醫院)就已開展硒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是州內醫學專家首次參與國家級科研專案。

2009年,由時任州中心醫院副院長李拓教授帶領的眼科團隊研究撰文《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Cataract in High-Selenium Areas of China(中國高硒地區老年性白內障的患病率調查)》在國際著名微量元素研究雜誌《Trace Element Research》封面發表,並被SCI收錄。這是州內學者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刊物發表硒與人體健康研究成果。

一代代恩醫人聚焦硒與人體健康“靶心”,行而不輟,將對硒與人體健康的研究作為畢生追求。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關於硒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2015年9月,州中心醫院組建成立恩施州硒與人體健康研究所。2016年9月,經省編辦批覆掛牌為湖北硒與人體健康研究院,成為我州首個以研究硒與人體健康理論與臨床應用為主要方向,特別是研究硒與人類抵禦疾病、防止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關係的省級研究院。

多年來,州中心醫院依託“三甲”醫院的雄厚實力,配置先進裝置,在全院科研人才中選拔組建PI團隊,致力於硒與人體健康相關的20餘個方向的深入研究。同時,選擇10餘個病種進行臨床資料和相關組織標本收集,逐步建立起醫院硒與人體健康研究的相關資料庫,並取得豐碩成果:

近年來,研究院就“富硒小麥牙膏抑制牙菌斑和減輕牙齦炎的臨床功效研究”專案,首次與企業進行橫向課題科研合作。

2018年來,科教部兼腫瘤一科副主任黃楚鷹和科研團隊針對恩施碎米薺進行深度研究,並在國際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發表的重大研究成果,對推動恩施碎米薺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及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他的另一項科研專案論文摘要被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收錄為壁報交流,並收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nnals of Oncology》(影響因子51分)。

近5年來,研究院共發表硒相關論文34篇,申請專案22項,申請與硒研究相關的專利6項,對外學術交流10餘次……

當前,在州中心醫院金龍院區,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建有六大試驗模組,配置流式細胞儀、質譜等高階裝置的精準實驗室已投入使用;由州中心醫院參與的湖北省硒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醫學發展永無止境,科研探索永不停息。

“十四五”期間,州中心醫院將以科研創新為引領,建成多個系統疾病診療中心,建立省級重點實驗室,打造城市醫院醫聯體示範標杆,奮力打造“雙一流”研究型區域醫療中心。

【來源:恩施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