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把人生寫在大地上(下)

2022-12-02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漁業

大地地指哪幾肖

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是一個浪漫而神奇的存在。

肖時英之“時”,張木蘭之“木”:茶是記錄時光的木葉,時間是茶的本質、茶的靈魂、茶的生命,故茶為時木;為愛奔赴、以身許茶,69年初心不改,故時木為茶。

他們把前半生的心血凝結成“晶”,種到一個茶園裡,施之以“立體種植、品種混種、無公害管理”,再用上後半生,探索生態茶園的奧秘。

一個茶園

把人生寫在大地上(下)

嘉木滿山綠,四時花果香。

山坡上的茶行,像一條條綠色的小溪,春芽湧動,潮起潮落。茶樹間,蜘蛛與小綠葉蟬的生死大戰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掉落地面的蟲子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穿梭於茶園間的土雞迅速啄食……

退休後的肖時英依然十分忙碌,開挖臺地、育種移栽、觀察記錄、採收加工,把立體生態茶園的夢想一步步付諸實踐:在思茅區倚象鎮開墾出了130多畝科技含量極高的立體生態茶園。

2020年和2021年,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每畝平均收益9968。5元,投入311元,實際收益9657。5元。

這個小小的茶園,究竟藏著什麼科技奧秘?

“廠”字形茶樹採摘面。對比平行或圓弧形採摘面,“廠”字形在擴大茶樹採摘面的同時,護住了茶樹腳以及平臺的斜坡,使其少受陽光直射和風吹,減少了水分蒸發,抑制了苔蘚、地衣的生長。兩個採摘面的錯峰修剪,還使茶葉錯峰萌發,一定程度拉長產季,人工可以相對合理寬裕地進行調劑採摘。

開展雙行單株種植。茶園種植著肖時英夫婦60多年來培育的“雲抗10號、雪芽100號、雲梅、矮豐、短節白毫、長葉白毫、雲瑰、木蘭1號”的兩兩組合,還有與小葉種青心烏龍、景谷大白茶等品種的不同組合,每行種的是早生、遲生的不同品種,品種間優勢互補、錯峰發芽,保證了每季茶葉的均衡生產。

昆蟲間的自然生態鏈。小綠葉蟬是危害茶樹的主要害蟲,它的天敵是蜘蛛。茶園儘量避免使用農藥,保護好蜘蛛,維護昆蟲間的自然生態鏈,保持生態平衡,小綠葉蟬就可得到有效控制。

在茶地裡鋪稻草。冬季在茶地裡鋪一層稻草,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增加有機物質。可以減少土壤裸露,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雜草生長。

栽種覆蔭樹。茶園裡種植有樟樹、燈臺葉、杉樹、紅豆、木瓜、枇杷等樹種,增加空氣溼度,形成靜風環境,改善了茶園的小氣候,一定程度上增加茶葉口感。

茶園養雞。雞吃蟲、吃草、鬆土,雞糞還能肥地,茶農還能售賣茶園雞增加收入,可謂一舉多得……

一座茶山

把人生寫在大地上(下)

普洱茶滿山,但聞時木香。

野生古茶樹能屹立千百年,它其中的優良基因,早已吸引了肖時英等茶科技工作者的關注。在走遍易武、瀾滄、臨滄、元江、鳳慶等古茶產區,與一棵棵古茶樹對話後,肖時英摸清了雲南大葉種茶品種的家底。又經過無數次的良種育種、扦插試驗,運用無性繁殖技術,將古茶樹優良基因遍佈全省,解決了野生古茶樹管護效率低、種植規模小、茶葉品質各異等問題,為全面提升茶葉品質打下了深厚基礎,掀開了雲南茶產業發展史新的一頁。

古樹茶口感到底好在哪?古樹茶內含物質與現代茶園栽種的茶葉相比,到底有什麼優勢……這些問題,也吸引著肖時英一直在尋找答案。

肖時英認為,野生茶樹優越的生長環境讓其與森林中的樹木花草和諧相處,唇齒相依。由於土壤深厚,養分充足,茶樹生長良好,芽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質含量較高,為茶葉品質提供了保證。因此,許多人喜愛的所謂老樹茶的特質,其實更多來自於茶樹的生長環境,而與茶樹樹齡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而新式茶園面積大、茶樹多、物種單一,過去運用化肥農藥等手段實行集約化管理,不可避免地改變了茶樹的生長環境和生物特性,茶葉品質的特性也隨之改變。

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飲茶需求呼喚著一種更先進、更科學的茶山模式的誕生。

從20世紀50年代起,肖時英等茶科技工作者就先後對西雙版納的樟茶自然群落、普文農場的膠茶人工群落、龍生集團承擔的省級“山區生態茶園建設研究”課題等進行研究,以大面積無性系茶園為實驗基地,開展了生態經濟茶園、生物防治、綜合防治小綠葉蟬等方面的研究。

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聚合了立體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優勢特點,構建起以茶為主,茶、林、花果和養殖結合的人工生態經濟系統,具有自身維持和物質良性迴圈功能,茶葉高產穩產,品質改良明顯,生態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被評為“國家級立體茶園建設標準化示範區”。

茶園的明天在哪裡?肖時英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給出了答案:“茶園是茶產業發展的基礎,不僅關係到千家萬戶的茶農,還關係到茶企以及廣大消費者。要發展好茶產業,從我幾十年的種茶製茶經驗來說,走有機化道路、培育好良種、堅持創新發展這三件法寶不能丟。”

2018年,肖時英起草了針對普洱市地方標準的《立體生態茶園建設技術規程》,並於2018年12月30日由相關部門釋出實施,對全市現代茶園的標準化建設、標準化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022年7月,《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示範基地建設成果推廣方案》已由普洱市茶葉和咖啡產業發展中心制定完成,擬在全市推廣。專案推廣後,平均每畝新增鮮葉200千克,每千克鮮葉按8元計算,茶農每畝可增加收入1600元。

在思茅區倚象鎮竜竜村,72歲的茶農向關興家的50畝茶園開始向有機茶園轉換:“有機種植的茶葉品質好、價格高,我們要與時俱進,與市場對接。”在普洱廣大茶區,茶農們心中也有一幅未來茶園的美好景象……

時木茶廠立體生態茶園的科技價值和實踐意義,已在時間中淬鍊,也將在時間中印證。

一方產業

把人生寫在大地上(下)

2021年8月,普洱茶產業發展歷程中發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普洱市5000噸低氟普洱茶成功進藏,普洱茶走向大眾、走向全國、走向更廣闊市場。

普洱茶產業每個新發展的背後,都站著像肖時英這樣的“巨人”以及一代又一代人不計回報的奉獻,他們把時間和生命物化成一株株茶樹,用一個個茶樹良種、一項項科研成果,書寫了普洱茶產業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他們為雲南茶產業的發展傾注了畢生心血,茶就是他們的孩子!”雲南龍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啟忠感慨萬千。20世紀90年代,全國茶業界認為雲南綠茶口感不佳,為了徹底改變大家對“雲南味”的偏見,肖時英和張木蘭率領團隊透過改進機械、創新加工工藝、研發新品等措施,研發出龍生名優綠茶系列產品,雲南綠茶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隨後,肖時英、張木蘭和朱啟忠3個人帶著11個行李包毅然決然地踏上前往廣東、浙江、湖南、上海、江蘇的列車……每到一處,他們前往茶葉交易市場邀請消費者免費品嚐,請專家測評指導,徵求他們的意見,最終得出結論:雲南優質綠茶的關鍵在於加工工藝。得到市場認可後的雲南綠茶,幹毛茶價格從每公斤10多元漲到了每公斤100多元,且供不應求。

這次成功,吸引了大批的茶企、茶農紛紛前來請教學習,茶樹良種也得以大面積種植,平均畝產由20多公斤提高至數百公斤,普洱茶進入了一個關鍵的發展階段。雲南龍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結合肖時英和張木蘭的創新經驗,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賦能普洱有機茶產業發展。

近年來,普洱市充分利用“普洱”無形資產,以“+旅遊”的方式加強產業聯動,不斷延伸茶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2021年,普洱市現代茶園面積達175萬畝,毛茶產量12。4萬噸,綜合產值338億元,茶產業從業人員近120萬人,茶產業是普洱市第一支柱產業。

育茶、種茶、製茶、評茶……肖時英用生命的長度,丈量著普洱茶產業發展的每一步。肖時英說:“發展和創新普洱茶是一項永久性的艱鉅任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奮鬥。我們這一輩茶人的歷史使命完成了,願年輕的茶人後來居上、青勝於藍。”

普洱茶產業的未來在哪裡?肖時英口中的“後來者”有話說……

“我們作為新一代茶人,要接好肖老手中的‘接力棒’,學習和傳承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科研精神,不斷創新突破,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茶科技’推動普洱茶產業健康發展。”普洱市科技局局長、普洱茶研究院院長嚴亮說。

“祖祥將傳承好肖老‘一生只育一株苗’的匠人精神,堅守匠人初心,將‘一杯乾淨好茶’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祖祥說。

“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用心呵護每一株茶樹、每一片茶葉,保持茶區生態完好,創新管理生產模式,振興普洱茶產業。”雲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院長呂有才說。

南方嘉木向下紮根、向上生長——肖時英、張木蘭根植雲嶺大地,得天地造化,終成撐天良才,照進普洱茶產業新的未來。他們樹起的精神豐碑,也照亮著一批批茶人為產業振興奮鬥前行。

作 者 | 李毓珊/文 李毓珊 周思雨 沈浩 李漢勇/圖

編 輯 | 蘇莉 張毅

監 審 | 李顏

推薦閱讀

原標題:《把人生寫在大地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