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2022-12-01由 樂覺生活 發表于 漁業

螃蟹現象是什麼意思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各位好。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作為人,想要變得更好,這是自然規律。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但他們都可以變成一個更好的兵。

也就是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變得更好,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當我們信心滿滿地抓住一個機遇、做出一個選擇、想要變得更好時,周圍人卻往往都會勸你別這麼幹。

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一個朋友,幾年前吃飯時告訴我們,他準備從原公司辭職。

他不是手握天使投資的創業者,也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下家,就準備這麼“淨身出戶”。

大家都很不理解,為什麼啊?是什麼給了你這包天的大膽兒?(笑)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還沒等當事人開口,旁人就開始勸了,你可別犯傻啊,多大的人了,要有責任感;

說你這就屬於一拍腦袋的決定,太天真;

還有的說,雖然公司業務沒啥意思,但好歹是國企,旱澇保收,你這一走,連這點收入都沒了,還穿不穿褲子了?

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沒有一個人主持,但會議主題異常明確,就是勸他不要辭。

也許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是不是?

但凡要做出什麼旁人沒做過的決定,你會發現一堆人來勸你,從領導、到同事、還有神出鬼沒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家不約而同告訴你,別犯傻了。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輿論壓力太大了,琢磨琢磨人家也說得不無道理,算了。很多人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你想想,為什麼這些和你關係最好的人,都不支援你的決定?為什麼他們就想讓你安住在原地,止步不前?

是因為他們關心你,愛護你?那肯定的。

再者,你在事情中,他們在事情外,看得應該比你更清楚,是不是?

不用更多理由了,就這兩條,足以把80%的追夢人給勸回來。(笑)

今天我要當一回“壞人”了,我來跟你扯扯“是非”。

你有沒有注意過賣螃蟹的小攤,活的,一盆一盆的?你看它們待在盆子裡,大都很安靜。

偶爾有一兩隻要試圖往出爬,不是滑溜地爬不上來,就是爬了一半被其他的螃蟹給拽下去了。有沒有?

其實爬出來也並不難,一個往上爬,其他的各位疊羅漢把它推一把,八九不離十就跑出去了。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可是幾乎沒有一隻螃蟹會這麼幹的。你說這是智商問題?

才怪。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訓練螃蟹走水下迷宮,結果發現,螃蟹都不用問海龜、龍蝦,自己就能走出迷宮。

這麼高的智商,疊個羅漢不難吧?可是沒有螃蟹這樣做,它們甚至還會把溜號的同伴給拽回來。

這個現象被心理學家們研究了,稱為“蟹籠綜合徵”。

就是說,蟹類總會拉扯那些試圖離開陷阱或水桶的成員,把它們拖回來。

為什麼呢?

和人是一樣的,要麼怕你不安全,要麼是見不得你好。

這兩者的根源都是你的行為讓別人內心產生了不平衡。

你要突破,去觸碰未知,親人們會擔心你失敗,而小人們會擔心你成功,於是就會有意無意地讓你也止步不前。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小人”並不是罵人的意思,指的是心智不夠成熟的人。

我們身邊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並不多,就連我們自己也是如此。

於是,看不清的就不敢去相信、更不敢去追求,安全感大於一切,溫水煮青蛙的例子比比皆是。

你一朝覺醒了,要突破一下,親人、朋友的心理還沒有準備好,就會無意識地把你拽回到安全的地方來。

而小人呢,心裡就不平衡了,他見不得你好,你好了就代表他不行,所以也要把你拽回來。

這就是“蟹籠綜合徵”,人和螃蟹一樣一樣的。

當你知道了這一點,你再去面對選擇時,要理解親人、朋友的好意,同時要聆聽自己的心聲。

最終的決定怎麼做都可以。

不過,按我那位朋友的經驗,他會說,如果你希望收穫真實的幸福感,那你還是聽自己的,別管別人。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

他現在做一份自由職業,自己很喜歡,收入也比從前高很多。我們這些當初勸他的人,現在都挺羨慕他的。

話說回來,我們也不想害他,就是無意識嘛,覺得那樣裸辭太不安全了。

不是他不安全,是我們自己不安全。我們雖然說不清眼前的日子好在哪裡,但未知的日子肯定更可怕。這就是一般人的心理。

誒,現在人家出來了,幹成了,我們再說起來,就覺得裸辭也沒啥嚇人的。

同時,他也把我們幾個的意識層次提升了一大截。現在我也開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所以,你要是有什麼想法,就大膽去實現吧。沒人給你疊羅漢,你就自己搬磚;

有人要拉你下水,你看是親人的話,就理解TA的好意,然後該幹啥幹啥;真要有人害你,那你也不妨踩上一腳。(笑)

記得,聆聽自己的內心。大多數人認為合理的,合的就只是大多數人的理。你想要變得更好,那就是你自己的理。

為什麼不去合自己的理呢?

願你在實現自我的道路上越來越好。下期咱們再見!

本文系“樂覺生活”公眾號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

看穿“蟹籠綜合徵”,勇敢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