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從上游“搶”人才,到下游“求”名方,這家百年老字號中藥企業積極探索中醫藥“現代化”

2022-12-01由 文匯報 發表于 漁業

蘇荷中藥名是什麼

從上游“搶”人才,到下游“求”名方,這家百年老字號中藥企業積極探索中醫藥“現代化”

8月底,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的上海蔡同德堂中藥製藥廠有限公司好訊息不斷:先是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緊接著,企業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成果轉化的1。1類新藥——“加味沒竭片”在二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理想資料。第三件喜事是企業通過了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這意味著上海蔡同德堂製藥正式駛上了產業資訊化和工業化的高層,同時企業研發管線產品進入了一個實質化的程序。

“傳統制藥靠老師傅,我們靠生產線實時資料”

作為創立於1882年的百年民族品牌,蔡同德堂製藥在傳承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同時,積極開啟中醫藥的現代工業化之路。2017年上海蔡同德堂中藥製藥廠有限公司搬遷至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2019年新廠完成GMP恢復生產轉移註冊並啟動膠囊劑生產線,後續連續恢復了片劑、顆粒劑的恢復生產現場註冊核查。2022年1月完成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並於6月接受評審。

從上游“搶”人才,到下游“求”名方,這家百年老字號中藥企業積極探索中醫藥“現代化”

目前該廠擁有提取、製劑兩大車間,主要生產中成藥片劑、顆粒劑、糖漿劑和膠囊劑4個劑型產品,包括丹參片、腎石通顆粒、感冒清熱顆粒等常用藥。3萬多平方米的廠區內各車間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各種全自動化控制的大型製藥裝置,而包括行政管理崗位在內的工作人員僅需60名。

“傳統中醫藥製作,靠的是老師傅的經驗,而我們依靠的是基於研發資料基礎上的引數設定及現代化生產先上的實時資料。”上海蔡同德堂中藥製藥廠有限公司廠長劉餘敏介紹說。透過生產工藝的資訊化、智慧化,上海蔡同德堂提取生產線僅需要6名工人,人力成本是常規中藥提取生產製藥廠的1/3,但產品質量卻更為穩定。

5年時間只是一家中成藥新廠的成長期。目前的日常生產只動用了該廠40%的產能,剩下60%的可用產能,為新藥研發及產品管線佈局留出了巨大空間。為了填飽生產線的“產能胃口”,上海蔡同德堂製藥早在2019年就開始探索串聯起區域內的中醫藥資源,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並和醫院、研究所開展優勢品種篩選進行商業化轉換。

上下游齊出動,為了經典名方再度出世

“楓涇鎮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在2020年就建立了合作,共同建設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打造產業鏈條時,上海蔡同德堂製藥就成為了成果轉化的關鍵一環。”楓涇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顧學芳介紹說。

其實早在2019年,上海蔡同德堂製藥就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簽署了國際教育臨床基地合作協議,推進了中醫藥國際化程序。2021年,上海蔡同德堂製藥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簽約,將國藥大師朱南孫教授花費幾十年心血研發的院內製劑“加味沒竭片”進行商業化轉化。前不久,該專案已經順利透過二期臨床試驗,為順利啟動三期臨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上游“搶”人才,到下游“求”名方,這家百年老字號中藥企業積極探索中醫藥“現代化”

經過前幾年的探索,上海蔡同德堂製藥在2022年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定了一個更大的戰略合作協議,達成了包括新藥轉化、人才培養、中醫藥技術開發等多方面的合作,致力於搭建平臺、實現共建。走出這一步妙棋,上海蔡同德堂製藥廠把產業上游的人才和產業下游的臨床實用方和院校開發的新產品“盡收囊中”。

據介紹,在歷年的應屆招聘會上,上海蔡同德堂製藥被不少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青睞,但中醫藥研發對於專業有著細分要求,“被動選擇”成功率往往不理想。於是上海蔡同德堂製藥開始主動佈局,在框架協議中加入了一個人才定向培養計劃。計劃執行後,企業可以提前“鎖定”需要的人才,院校可以根據企業研發發展方向制定人才的專業要求。而被選中的人才則可以從畢業前兩年就開始參與企業的研發專案,從學校課堂無縫銜接到企業實驗室,快速實現學以致用。

“產學研用不僅高度依存,在承擔起傳統中醫藥傳承的使命時,我們也是肩並肩共扛大旗。”羅珉表示。

今年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等相關部門推進古代經典名方關鍵資訊考證研究工作,並制定了包含25首方劑的關鍵資訊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上海蔡同德堂製藥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合作,開展麥門冬湯、溫膽湯方劑等治療心血管、消化道等常見疾病的藥學研究階段工作,將傳統湯劑製作成了顆粒劑。

此外,羅珉表示,上海蔡同德堂製藥也正策劃一系列公益活動,將開放廠區標本庫等作為研學基地,推動中醫藥知識的傳播和普及。

作者:範黎平 薄小波

編輯:朱偉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