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光伏龍頭企業通威的基因

2022-11-29由 能源薈 發表于 漁業

通威股份值得長期持有嗎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各領風騷三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中國光伏產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重複上演 “暴富” 和“破產”情節的精彩歷史劇,而光伏龍頭企業興衰的根本邏輯卻來自於企業自身的基因。

文 / NE-SALON新能薈 張真人

縱觀世界風雲,無論是最近的俄烏衝突,還是歷次中東戰爭;不管是美國的石油霸權,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本質上都是對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能源支配權的爭奪。煤炭、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所以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推進以“碳中和”為目標的能源革命。太陽能光伏產業被譽為全球能源革命的急先鋒,也是世界各國未來能源戰略安全的核心抓手,而中國正是執全球光伏產業牛耳者。

光伏龍頭企業通威的基因

通威天津楊家泊“漁光一體”基地

據國家能源局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生產的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元件目前在全球的佔比分別為76%、96%、83%和76%。回看中國光伏產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重複上演 “暴富” 和“破產”情節的精彩歷史劇。“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各領風騷三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正是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史的真實寫照。有這麼一家光伏企業,之前是養魚的,後來成為魚飼料龍頭,然後以一個外行身份跨界殺入光伏產業,硬生生把光伏矽料和光伏電池也做到了全球第一,成為光伏產業冉冉升起的新龍頭。沒錯,讀到這裡你應該猜到了,他的名字叫通威股份!

2022年4月26日,通威股份(600438。SH)釋出的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634。91億元,同比增長43。64%;淨利約82。08億元,同比增長127。5%。其同時公佈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收246。85億元,同比增長132。49%;淨利51。94億元,同比增長513。01%。這是一份十分驚豔的資料。對比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去年1304億元的營收、159。31億元的淨利潤,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作為一個長期主義者,筆者更關注一個企業的基因,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下面我們透過40年的時間維度,來研究一下通威的企業基因。

通威基因一:精益求精

1982年,17歲的劉漢元剛從四川省水產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眉山縣兩河口水庫漁場當技術員,在送技術下鄉的過程中,他發明了渠道金屬網箱流水養魚技術,以畝產十幾噸的成績打破了四川省單位面積產魚量的歷史紀錄。魚產量上來了,就需要大量魚飼料。1986年,年僅22歲的劉漢元辦起了西南地區第一個漁用配合飼料加工廠——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科力飼料廠),這就是通威集團的前身。飼料行業由於門檻不高,競爭十分慘烈,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十餘年如一日,這也逼迫通威煉出了超強的精益管理能力。

2006年,通威跨界進入光伏多晶矽製造領域,永祥多晶矽一期專案從啟動到投產僅用了1年時間,重新整理了千噸級多晶矽建設工期普遍需要3-4年的歷史。2013年,通威透過併購賽維合肥工廠進入光伏電池製造領域,僅用2個月就恢復生產,1年時間就實現滿產並開始盈利。如今,通威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矽和光伏電池生產企業,形成農業和光伏雙主業的企業發展格局。

通威集團目前擁有海內外300餘家分、子公司,員工近5萬人,快速擴張的龐大團隊也對通威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多的挑戰。“效率決定效益,細節決定成敗,速度決定生死”,這是劉漢元在通威內部經常講的話,也深深烙印在每一個通威人的思想和行動裡。

光伏龍頭企業通威的基因

通威太陽能智慧製造生產線

以通威太陽能

電池公司為例,公司制定了非

矽成本、A級率、轉換效率、單線產出、綜合能耗、產能利用率等幾十個生產技術指標,逐一與業內外最優秀的企業對標,力求每一項指標都做到最優。

更令人驚歎的是,通威的精益管理不僅涉及到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細節,甚至對園區花草修剪是否齊整,路面是否整潔,員工著裝是否標準也都不放過。

如今,通威已連續6年成為全球產能最大、出貨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開工率最高、建設速度最快的光伏電池企業。

更高效,更精細,更快速,這也許就是通威“精益管理”文化的精髓,更是通威跨界在光伏產業取得成功的核心邏輯之一。

通威基因二:熱愛創新

在發明網箱養魚技術之前,少年時期的劉漢元就是一個技術創新小能手。有一年夏天,年齡很小的劉漢元看見爸爸幹農活熱得直流汗,就找木材做成風葉,簡易的風扇被他一下午就做出來了。他還喜歡搗鼓無線電,在木頭中間放一個轉盤,再放一個唱針,一個簡易的落地式音箱就做好了。當時誰家錄音機壞了,都會大老遠跑來請他修,劉漢元也慢慢成為村裡的家電維修專家。

進入飼料生產領域後,劉漢元帶領通威加大科研創新投入,推動飼料配方迭代最佳化,不斷降低餌料係數(餌料用量與養殖魚類增重量的比值),從而讓通威飼料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

在光伏領域,通威的技術創新能力更是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光伏龍頭企業通威的基因

通威東營“漁光一體”生態園

透過自主研發的“永祥法”生產工藝,通威高純晶矽純度達11個9,99%以上滿足太陽能級單晶拉棒要求,部分甚至能達到電子級半導體矽材料標準,其生產成本一路從每噸100萬元,降到3萬~4萬元/噸(剔除工業矽市場價格因素影響,以不變價計算),各項技術指標、生產成本、綜合能耗、產能規模均為全球領先水平。

2021年,通威太陽能透過對現有PERC電池產線的製程工藝技改,創造了23。47%的量產M6尺寸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接近PERC電池技術的極限效率(24%)。為了搶佔光伏電池未來技術制高點,通威搶先啟動HJT、TOPCon的新技術佈局,2021年1GW 異質結和1GW TOPcon中試線相繼投產,技術指標位居行業前列。

在工業4。0智慧工廠領域,通威也正在成為光伏行業標杆。通威在2017年就打造出了世界首條晶矽電池無人生產線,如今又與中國電信、華為強強聯合,打造出光伏行業全球首個5G應用製造基地。此前需要上百位員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透過5G智慧化改造,僅需幾位技術人員,工廠便可進行24小時運作,生產效率提升300%以上。

2015年,通威全球首創“漁光一體”模式,水上光伏發電,水下養殖魚蝦,把通威的雙主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漁光一體”模式平均每畝可生產5萬~15萬度電,相對於傳統水產養殖,可實現5~10倍的價值提升。

回顧通威40年的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創新不僅是劉漢元本人的天賦和熱愛,更已融入通威企業的血液裡。在通威人的字典裡,創新無處不在,永無止境。

通威基因三:有所不為

“總是覺得別人家的飯好吃,走到別人家去吃他的飯,結果回家發現自己的鍋灶都被端走了,因為別人也是這麼想的。你為什麼不看住自己的鍋,然後把自己的飯做得又香又有競爭力呢?” 劉漢元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在光伏行業,一直有“垂直一體化”和“專業化”孰優孰劣的爭論,而劉漢元卻堅定地佔位“專業化”。他一直倡導行業分工,有所為、有所不為,通威將盡可能在多晶矽、電池片兩個環節集中發展。在錯位競爭、協同分工背景下,企業才能做專做精、做強做大,這是企業保持自身競爭力和行業健康發展的共同需求,也是100多年工業革命以來分工理論實踐的結果,任何一個企業都難以保持長鏈條、全鏈條和自成體系的強大競爭力。

光伏龍頭企業通威的基因

永祥新能源一期、二期花園式工廠

以汽車工業為例,如果誰要把零部件、元器件、輪胎、輪轂、發動機、螺絲等汽車零部件都全程自己製造,根本就不可想象他能做出一輛好車。以此類比,光伏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多晶矽業務上,通威也沒有獨樂樂,而是盡最大努力和行業中下游客戶分享。目前,隆基綠能已持有永祥樂山新能源一期和二期專案15%的股權、通威保山一期高純晶矽專案49%的股權;天合光能已參股通威包頭二期高純晶矽專案35%股權;京運通和晶科能源已分別參股永祥樂山三期12萬噸多晶矽專案34%和15%股權;在今年5月16日的通威股份年度股東大會上,劉漢元表示,通威將繼續聚焦於自身“所長所精所專”的矽料、電池等領域,暫不考慮元件等產業鏈佈局,專注於將當前產品的規模效應、成本優勢以及品質做到最佳。通威與中下游產業鏈企業互相參股,但有所為有所不為,和行業裡的合作伙伴保持著錯位競爭關係,能夠使各方利益共通,互相支援協作,這樣的合作無疑更為健康持久。

結語

精益求精,熱愛創新,有所不為,通威的三大企業基因如果單獨拎出來,也許其他優秀的企業也具備一到兩點,但能同時具備上述三點的企業卻是鳳毛麟角,尤其是在狂熱浮躁的光伏產業。

目前,通威的多晶矽產能為18萬噸,電池產能為45GW。根據通威最新發布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24年到2026年,公司高純晶矽的產能將達到80萬-100萬噸,電池產能為130GW-150GW。這意味著,通威光伏製造的產能還將增長至今天的4倍以上,未來的上升空間值得期待!

光伏龍頭企業興衰的根本邏輯來自於企業自身的基因,而通威的優秀基因無疑是其通向更大成功的源動力。正值通威創立40年,願通威人不忘“為了生活更美好”的初心,為全球碳中和事業貢獻更大力量!來源:NE-SALON新能薈;作者:張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