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珍稀魚類頻現身 “四大家魚”量大增

2022-11-29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漁業

四大家魚是洄游魚類嗎

2020年1月1日起,鄱陽湖開啟了為期10年的全面禁捕,6。82萬名漁民上岸、收回3。78萬艘漁船、銷燬1。64萬噸網具。

不到兩年時間,鄱陽湖漁業資源恢復趨勢效果初現,不僅“四大家魚”資源量明顯提高,就連消失多年的珍稀魚種也在鄱陽湖頻頻現身,種群開始擴大。

生態效益顯現 漁業資源量得到補充

前段時間,一段抖音影片走紅網路。影片上,一艘漁政執法船行駛在鄱陽湖都昌縣松門山水域時,水面突現萬魚齊躍的場景,場面蔚為壯觀。

“這些躍出水面的魚,大多在1公斤以上,以鰱魚居多,這場面我還是頭一次遇到。”談到那次巡湖經歷,省漁業漁政局船舶駕駛員小陳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常年在鄱陽湖上跑運輸的鄱陽縣人張海寶,也多次遇到魚群競相躍出水面的場景。“貨船行駛在龍口水域時,湖面突然沸騰起來,野生魚齊刷刷地跟著浪花跳躍。這場面,至少10多年沒看到過。”

鄱陽湖孕育著豐富的自然漁業資源。二十世紀60年代記載的魚類達136種,佔我國淡水魚類種數的17%,而6年前,鄱陽湖只有70餘種魚類。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專家介紹,常年無序化捕撈,加上湖區亂採濫挖,導致魚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遭受破壞,這也是魚種不斷減少的原因。

“全面禁捕不到兩年時間,我們發現鄱陽湖的魚類種群結構正在改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的比例明顯提高,魚類種群和資源量也得到了補充,已形成比較穩定的魚汛。”專家稱,鄱陽湖的漁業生態環境正逐步得到修復。

禁捕不到兩年 珍稀魚類頻現身

長江干流江西段、鄱陽湖全面禁捕不到兩年時間,不斷有振奮人心的訊息傳來。

今年5月16日,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長江湖口水域科研監測時,監測捕獲了一條體重達6。75公斤的珍稀魚種——胭脂魚,這是長江江西段監測到的最大規格的胭脂魚。

今年以來,水產科研部門在鄱陽湖都昌松門山水域進行魚類資源監測時,發現已經消失了10年之久䲘魚的活體。

“䲘魚重現鄱陽湖,填補了該魚的樣本空白,豐富了我省水生生物的多樣性。”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專家稱,這說明禁捕之後,鄱陽湖的水質變好了,小型餌魚也多了,這些都是䲘魚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

䲘魚曾經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及棲息地生境退化,䲘魚種群大幅度下降,且在多個歷史分佈區絕跡,2016年被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

“這表明湖區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正在持續恢復。”省農業農村廳禁捕辦專職副主任詹書品表示,這麼多的新發現,再次證明鄱陽湖是珍稀魚類的重要活動場所,是長江重要的漁業資源庫。

魚的種類增多 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

二十世紀80年代,刀鱭作為漁民尋常不過的漁獲物,年產量一度超過1500噸。由於持續高強度捕撈,近10年來刀鱭資源急劇下降,出現個體小型化現象,甚至瀕臨滅絕。

近兩年,漁業生態資源調查團隊在鄱陽湖主湖區及各重要支流進行特許科考調查,結果表明,鄱陽湖刀鱭資源量呈幾何倍數增加,棲息分佈區逐年增大,樣本個體也明顯增大。目前已識別出了5處水域為鄱陽湖刀鱭產卵場,總面積約11。67平方公里。

2021年5月,科研團隊捕獲刀鱭樣本3178尾,主要分佈在九江市濂溪區的姑塘水域、廬山市的火焰山水域、都昌縣的黃金咀水域。“單網次捕獲刀鱭樣本最大量為333尾,平均捕獲量為每網198尾,可見刀鱭資源恢復態勢明顯。”詹書品說。

不僅如此,刀鱭分佈水域還增加到了贛江、修河等河流,並推測瑞洪、饒河口也有刀鱭產卵場存在。同時,科研團隊已初步摸清了刀鱭洄游路線及洄游規律。

詹書品介紹,近兩年大規格魚、幼魚及魚種類明顯增多,說明長江流域、鄱陽湖生態環境正逐漸改善,漁業資源企穩向好,禁捕退捕的生態效益已顯現。(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