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鄂山、鄂水、鄂國人

2022-11-21由 哲學社 發表于 漁業

鱷字的咢字是什麼意思

呂梁之南有一山,名曰鄂山,鄂山之陰出一水,名曰鄂山水,鄂水之畔有一城,名曰鄂邑。

相傳夏商時代,鱷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在鄂山之中、鄂水之畔常有揚子鱷,山中之民以捕殺鱷魚為業,商代 甲骨文的“噩”,又寫作“咢”,鄂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以部落、方國的群體存在,在商代正式建國,商代末年鄂侯位極人臣,與後來的西周文王姬昌同為三公。《史記·殷本紀》雲:商紂王“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在商代諸多佔卜之詞中,有不少關於鄂侯:“貞,令□從噩 侯伐兒方受之□”、“□□田,□貞, 令方□從噩侯寇周”。據說是因為紂王荒淫,納了九侯之女,然其女不好淫,被紂王所殺,九侯為女不平,被多為肉醬。鄂侯見九侯死的冤枉,據理力爭要為九侯討個說法,結果被紂王做成了肉乾。於是西伯侯姬昌回到西岐領兵反了商紂王。

關於鄂國的地望,歷史上有著名的“東鄂”和“西鄂”之爭,王國維、陳夢家、殷崇浩、陳佩芬、劉翔等學者認為鄂國在今天武昌附近,徐中舒、馬承源、張劍、黃勝璋、徐少華、張 昌平等學者認為鄂國在於南陽盆地內的西鄂故城。經過多年研究,證明以上兩說均不全面,鄂國是個不斷遷徙的國家,在晉南豫北、南陽盆地、隨棗走廊都留下了鄂國生存過的痕跡。隨著考古的深入,證實了吳澤之言: “噩地,有謂春秋時晉地之鄂。 ”鄂國最早建國於晉南鄉寧東二十里的“鄂墟遺址“,那麼又是如何跑到湖北的呢?

鄂山、鄂水、鄂國人

鄂國早期活動地點:山西鄉寧

《正義》引《括地誌》雲:“故鄂城在慈州昌寧縣東二里。”這裡說的“昌寧縣”便是今天山西省的鄉寧縣,據《嘉慶重修一統志》載,後唐避李國昌諱改昌寧為鄉寧。

鄂城舊址在古鄉寧的東二里處。除了鄂城、此次還有鄂山、鄂水、鄂谷的記載。《嘉慶重修一統志》

平陽府崿山條:“在鄉寧縣東三十里,一名鄂山。”又《水經注》所說的:“河水又南至鄂谷,傍谷東北窮澗,水源所導也,西南流注於河。“陰陽之說,原以向陽斷,我國在北半球,山之南向陽,山之北背陰。鄂山在鄉寧城東三十里,是鄂水的發源地,鄂水從鄂山之北順流而下,到現在的鄉寧第一中學處由北向南轉向,此處地勢低窪被稱為鄂谷。鄂谷處後世建有千佛洞。因地勢原因,鄂河走向為自東向西流,於鄉寧縣潭坪鄉萬寶山處注入黃河。

鄂山、鄂水、鄂國人

鄂舉國南遷第一站:河南偃師

關於鄂國南遷的原因,一般是歸結於商末周初的政治、軍事形態。在《殷契粹編》卜辭中的鄂基本上都是以地名出現的,並且都與商王的田獵活動有關。帝王的田獵對行程是有要求的,鄂城在商國的勢力範圍之內,紂王殺鄂侯之後,商鄂兩國交惡。鄂國屬於商國一伸手就都能打到的地方,西伯侯姬昌這時候應該還在羑里牢房裡面演繹《易經》,鄂國族人南遷的初衷或許是避難。

作為上古十二姓的“姞”姓鄂國,跟“姬”姓周國可謂是同仇敵愾。周天子建都豐鎬後,把周邊地區均分封給自己姬姓人,鄂國原址被封給晉國。周王城的輻射區並無鄂國的“生存空間”,或許這個時候的鄂國人早已遠離故土了。鄂人的南遷並非一蹴而就便可完成的。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唐代河南道

緱氏縣東南三十七里有“鄂嶺坂”,此地是晉南前往南陽的必經之地,或是鄂國人的暫居之所。緱氏縣,治所在今河南偃師市東南府店鎮北二里。

鄂山、鄂水、鄂國人

鄂舉國南遷第二站:河南南陽/湖北隨州

在西周中期,鄂國仍然是一股很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噩季父簋》與《噩侯弟季簋》形制相似,《噩侯馭方鼎》《叔噩父簋》銘文記載有周厲王南征淮夷的途中,鄂侯馭方覲見厲王,周厲王動員鄂侯參與南伐淮夷的軍事行動。

西周中後期鄂國有了東西鄂之爭,後人因“江夏有鄂,故加西也” ,即加一“西”字,史稱“西鄂”,以示區別。 稱湖北隨州鄂城之鄂為東鄂。 因為史料缺乏,東西鄂國均有鄂國文物出土,導致很多歷史事件不知是發生在東鄂?還是發生在西鄂?

關於鄂國南遷還有一種說法是,周天子認為把如此強大的異姓人放在身邊不安全,於是改封鄂侯封地為隨州,乃令鄂國舉國南遷,隨州為“漢襄咽喉”,鄂國至此為周國鎮衛南土。至於鄂侯聯合東夷、淮夷造反,這是後話。

伯仲叔季的排名一般認為在周朝才出現文化現象,噩叔簋、噩季奞父簋、鄂侯弟歷季尊以及鄂仲方蓋鼎均出現了兄弟間的排名,一方面反應了周鄂文化的密切,同時也說明了鄂國支脈的興旺,東鄂、西鄂或許均為鄂國封地,是由該國的兄弟叔伯各領一地。

鄂山、鄂水、鄂國人

鄂舉國南遷第三站:湖北大治

在平定三監之亂之後的西周,在周昭王時期開始了對周邊部族的軍事征伐。用兵物件主要是江淮流域的南方諸國,這種“徵四野”戰爭一直持續到西周末年。湖北隨州有著重要的軍事地位,是整個湖北與河南之間的咽喉要塞。

周昭王南征失敗後,鄂國進一步坐大。從《鄂侯簋》銘:“鄂侯作王姞媵簋,王姞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由此可知鄂國具有了跟王室聯姻的實力,而據《召禹鼎》銘文記載:“鄂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至於歷、芮。 ”鄂國的疆域已經從湖北隨州打到山西芮城、河南禹縣了,眼瞅著就要打回鄉寧老家了。

這種拓疆行動嚴重影響了周王朝的統治,天子很憤怒,集結西周全部精銳要將鄂國斬盡殺絕:王乃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鄂侯馭方, 勿遺壽幼”。從出土鼎文來看,西周平叛的正規軍並未勝利,而是兩敗俱傷的一個結果,最終由預備隊的周王的親族虢武公擒獲了鄂侯馭方。虢國是芮的近鄰。

被周、虢聯軍重創的鄂國開始了逃亡生涯,遺族被迫沿漢水、隨棗走廊難逃。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國青銅器尊正是鄂人攜帶其銅器南逃時遺留下來的物證。沿著這條線路,鄂人一直南逃至今湖北鄂城、大冶。貴族由此散落各地,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熊渠在拓展疆域時候,徹底消滅了鄂國,並封自己的兒子為鄂王,自此姞姓之鄂侯,逐漸被羋姓之鄂王所取代。此時的的鄂王城當為黃石市大治市的鄂。

鄂山、鄂水、鄂國人

綜述:鄂國起源於山西鄉寧的鄂山、鄂水;焦作沁陽等地或為鄂國鼎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在商末周初南遷至湖北隨州,在西周中後期河南南陽、湖北隨州均有鄂國事蹟,西周末年為楚國所滅,東周屬羋姓鄂王封地,秦以鄂邑建為鄂縣,隋升鄂州,以後鄂州治所遷到今武昌,元置湖廣行省府於武昌,明、清、民國因之,鄂州、武昌便成為湖廣行省,湖北省的省會,今之湖北省的簡稱“鄂”。

晉南民俗:鄂城鄉寧特色美食小吃

(插圖源於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