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不同生物來源的DNA鹼基組成不同,表現在A+TG+C比值的不同

2022-08-22由 夢想餐廳主廚東尼唐 發表于 漁業

dna分子的結構中的A是什麼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揭示了遺傳資訊是如何儲存在DNA分子中,以及遺傳性狀何以在世代間得以保持。這是生物學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不同生物來源的DNA鹼基組成不同,表現在A+TG+C比值的不同

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建立之前,早在1868年,Miescher已經從膿細胞提取到核酸與蛋白質的複合物,當時稱為核素(nuclein)。但核酸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卻遲至本世紀50年代才被認識。

不同生物來源的DNA鹼基組成不同,表現在A+TG+C比值的不同

本世紀20年代,Levene研究了核酸的化學結構並提出四核苷酸假說;40年代末,Avery,Hershey和Chase的實驗嚴密地證實了DNA就是遺傳物質;50年代初,Chargaff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結合紙層析等簡單技術,對多種生物DNA作鹼基定量分析,發現DNA鹼基組成有如下規律

(1)同一生物的不同組織的DNA鹼基組成相同;

(2)一種生物DNA鹼基組成不隨生物體的年齡、營養狀態或者環境變化而改變;

不同生物來源的DNA鹼基組成不同,表現在A+TG+C比值的不同

(3)幾乎所有的DNA,無論種屬來源如何,其腺嘌呤摩爾含量與胸腺嘧啶摩爾含量相同(A]=[T),鳥嘌呤摩爾含量與胞嘧啶摩爾含量相同(G]=[C),總的嘌呤摩爾含量與總的嘧啶摩爾含量相同([A+G]=[C]+[T)。

不同生物來源的DNA鹼基組成不同,表現在A+TG+C比值的不同

(4)不同生物來源的DNA鹼基組成不同,表現在A+T/G+C比值的不同;這些結果後來為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Watson和Crick以立體化學原理為準則,對Wilkins和Franklin的DNa 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加以研究,提出了DNA結構的雙螺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