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企業價值模型:一切網際網路優勢都是效率優勢,所有競爭最終都是效率之爭

2022-08-13由 悅文天下 發表于 漁業

c2b評價是什麼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經常有同學問我,怎麼看網際網路對傳統企業的挑戰。

這個問題很大。

大到我線上下,有時要用《潤米第一模型:企業價值模型》,花3個小時才可以分享,它涉及到網際網路這20多年的發展,本質上網際網路到底給商業帶來了什麼。

企業價值模型:一切網際網路優勢都是效率優勢,所有競爭最終都是效率之爭

所以,我一直沒有在咱們公號上系統分享這個話題。

但我覺得這個模型、這個話題又不得不講。我期待大家理解這個模型之後,不但可以對企業價值、對網際網路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我們看待很多商業模式也能多一個思考角度。

那麼,我就把《潤米第一模型:企業價值模型》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你,希望你能認真看完,更希望這個模型能對你有一些啟發。

連線

很多泰斗級的企業家,不管是張瑞敏還是俞敏洪,還是劉永好,都紛紛說傳統企業受到了網際網路的挑戰。

那時,還催生了一個非常火的詞“降維打擊”。

什麼是降維打擊?

這個詞源自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是指當高維文明打擊你的時候,你的什麼氫彈、原子彈一點用沒有,直接就沒了。

就好像要攻擊一個人,高維文明的人向你扔一個小紙片,你直接就從三維立體的人一下子變成相片,被掛在了牆上。

這是很恐怖的打法。

那為什麼這些網際網路公司開始挑戰傳統企業?網際網路經濟相對以前的傳統經濟又有什麼區別?

我們就從線下經濟開始講起,說說這些年網際網路給商業帶來的變化。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商家能接觸到更多的買家,賣出的商品也就會越多。

沒有網際網路之前,線下商業什麼最重要?

地段。

為什麼?

因為好地段會帶來更多的人流,而在沒有網際網路之前,地段和人流是不可分割的,人流是無法脫離地段而單獨存在的。

所以才有李嘉誠說的房地產金科玉律“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可以網上購物了,這時人流和地段就可以分開了。

同樣是把商品觸達給更多的買家,以前靠地段,現在完全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實現。

人們在百度上搜索內容、在阿里搜尋商品、在騰訊上和朋友社交,這些本質上都是流量。

這時,我們到了流量經濟時代。

再往後,很多人說這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前,我們上網都是用PC的,即使用膝上型電腦,我們也要帶著它找到一個能坐下來,有網路的地方才可以用。

但是手機能上網就不一樣了。這意味著,我可以隨時隨地的和網路保持連線。

再往深想一層,這也意味著,拿著這個手機的人可以隨時隨地和網路連線。

這是移動網際網路和PC網際網路最大的不同,人隨時隨地可以連線網路了。

那這時,商家再想讓商品獲得更多買家的關注,搶奪的還是流量嗎?

不是了,這時商家們搶奪的是人們的時間。

這是正在發生的事,你可以問問自己,你每天花在各種APP的時間是多少?

據統計,我們現在每個人平均每天在微信上要花60分鐘的時間。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就是搶奪與使用者互動“時間”的競爭。

那下一個時代呢?

我認為下一個時代可能是可穿戴裝置的時代,那時我們身上的可穿戴裝置,比如手環、手錶、眼鏡、甚至鞋子、衣服等等都可以聯網,流量會越來越碎片化。

但可穿戴裝置的時代,我不認為是這波變化的終點。

未來,我們一定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就是幾乎所有你用到的、看到的裝置都將可以和網際網路連線。

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網際網路的發展還沒有走完。

那麼這波網際網路浪潮,他背後最本質的推動力是什麼呢?

連線。

沒有網際網路,我們靠地段連線大家;有了PC網際網路,我們靠流量連線;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我們爭奪和使用者時間上的連線。

所以馬化騰才會說:

我們把搜尋業務與某狐合作,電商業務與某東合作,我們迴歸到最本質的就是做聯結器。

因為連線,就會讓距離縮短,距離縮短,就會讓資訊傳遞越來越快。

因為資訊傳遞越來越快,這也就誕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

資訊對稱

誕生了什麼新的商業模式?

資訊傳遞越來越快,就會消除更多的資訊不對稱。

什麼意思?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線上下買件衣服,經常要和店員討價還價的,為什麼?

因為店員心理一定有個底價的,但是你不知道多少。他會想辦法試探你最高能付的價格是多少。

所以你們就要討價還價。

但是今天呢。你看上一件衣服,是不是你會在某寶等電商平臺搜一搜。

如果電商平臺上的同樣的商品更便宜,你是不是就在網上買了。

這本質是解就消除了資訊不對稱。

再比如某點評和麥當勞。

我以前去美國出差,吃飯的時候我一般會去麥當勞。

為什麼?

因為人生地不熟,我不知道其他店的食物是否符合我的口味,麥當勞因為是連鎖,味道還差不太多吧。

所以我去麥當勞。

現在呢,現在你可能會跟我說,你怎麼不看看某點評啊。

對,現在我們都習慣了,如果去一個陌生地方點餐,開啟點評看看。

為什麼?

因為在沒有點評這樣的軟體之前,我是不知道其他餐廳資訊的,不知道他的口感怎麼樣。

但點評軟體消除了這種資訊不對稱。

所以,我認為基於資訊不對稱的商業模式,或早或晚都會被消滅的。

那再往深層想一下呢,你會發現,你開啟點評後,你已經不去記住那些店名了,你只會記住這家店是不是5顆星,評價怎麼樣?

那這樣,我們熟知的那些加盟、連鎖的商業模式也就會面臨一些挑戰。

所以,距離一旦縮短,資訊一旦對稱之後,很多我們以前所熟知的東西,都會完全不一樣了。

換句話說,我們所堅信的一切東西,都是針對某個特殊環境的臨時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加減法

那在這個萬變的時代,什麼東西是不變的?

讓消費者獲益,為使用者創造價值,這件事永遠是不會變的。

在商業中,企業如何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我把他分解為創造價值環節和傳遞價值環節。

什麼是創造價值?什麼是傳遞價值?

海爾生產了一款冰箱,蘇寧把他賣掉了。那誰創造了價值?海爾。蘇寧做了傳遞價值。

舉個難一點的例子。

我們看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那湖南衛視是創造價值還是傳遞價值?

有人說那肯定是創造價值。

確實,綜藝節目是創造出來給觀眾看的。但是它是不是透過湖南衛視這個媒介傳遞給我們觀眾的,所以它也有傳遞價值部分。

那網際網路一來,對哪個部分衝擊最大?

一定是傳遞價值部分,我們可以看網綜,我們不一定用湖南衛視這一個傳遞媒介了,我們可以在芒果TV、可以在愛奇藝、可以在優酷上看一些綜藝了。

所以,網際網路的到來,首先是對傳遞價值部分切了一刀。

再比如餐廳的大堂,我們說這是傳遞價值,因為他把在廚房做出來的菜,讓食客在大堂吃了。所以外賣軟體在這個傳遞價值部分切了一刀。

是不是現在就有很多店沒有堂吃了。我們叫他外賣店。

那創造價值部分的廚房呢?網際網路的到來,一些大廚上門軟體同樣切了一刀。

為什麼?

廚房真正創造價值的是誰?是廚具?食材嗎?

不是,是大廚。

如果有一款軟體,能把大廚叫上門幫你做一桌菜。

是不是在創造價值環節又切了一刀。

網際網路帶來的連線,大幅提高了溝通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商業上的傳遞價值、創造價值環節一刀一刀切下去。

所以才會導致傳統企業會遇到網際網路企業的挑戰,甚至有人說這是“降維打擊”。

網際網路減

這種“降維打擊”,我們說首先打擊的是傳遞價值部分。

在沒有網際網路之前,在傳遞價值這個環節,商家是受益於資訊不對稱的,這才有了討價還價等形式。

網際網路的連線,越來越消減了這種不對稱,這就是網際網路減。

那具體是如何消減這種資訊不對稱呢?

在傳遞價值環節,我們可以把它解構為三個部分,叫做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

最簡單的我們去商場買件衣服。

我打量一件衣服,左看,右看,看看材質、價格,比比大小,覺得不錯,還可以試一下。

這些其實是什麼?這些其實是資訊流。就是我瞭解這件商品的資訊。

然後我決定下單購買,老闆開單,我刷卡。這是資金流。

刷卡之後,櫃檯員工裝好袋,遞到我手上,我就拎走了。這是物流。

因為線上下這個過程特別快,你可能不會這樣看一次購物過程。

但是網際網路幹了什麼?

它把資訊流、資金流、物流給分開了。

某寶做什麼的?有人說某寶什麼都做。

是,他可能什麼都賣。但其實某寶做的是資訊流,就是它展示的是商品資訊。

那某付寶做的是什麼?某付寶做的是資金流。

菜鳥網路呢?菜鳥網路做的是物流。

當網際網路公司把這三個要素分開之後,它利用連線的優勢,就可以大幅提高資訊處理的效率。

就以物流為例,我們理解的物流是不是這樣,我們在某寶或者某東上下單,接到訂單後,賣家開始發貨,最終送到你手上。

但事實上,這太慢了。

那現在的物流是什麼樣的?

他們會建骨幹節點倉庫,用大資料預估某個地方大概需要什麼貨,提前就把貨儲備在你的周邊。

等你一下單,會從你最近的倉庫給你發過來。

網際網路公司這是在做什麼?

一個詞,效率。

網際網路公司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資訊的效率、資金的效率、物流的效率。所以最後所有的競爭都是效率之爭。

我們在往後推演,在未來,物流會不會有可能變成這樣。

網際網路公司基於大資料等等判斷,判斷你肯定要買某款產品,於是就已經安排快遞上門了。

如果,快遞夠快,他可能會提前就站在你家門口。那時,快遞心裡想的是,怎麼還不下單呢?

結果你一下單,他就咚咚咚敲門。

這叫預測式購物。

這是不是更會提高我們購物的效率。

所以,最後所有的競爭都是效率之爭,網際網路的一切優勢,都是效率優勢。

網際網路加

網際網路減在商業上的傳遞價值環節砍了一刀,提高了效率。

那網際網路加呢?

網際網路加是一旦商業中的傳遞價值環節被縮減後,那麼使用者跟企業之間的距離就縮短了。

也就意味著,我們終於有機會讓使用者的需求能反饋到企業這邊來了,這時,作為企業就能更好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這就是網際網路加。

具體到使用者價值,我們也可以分三個層次,分別是功能、體驗、個性。

沙發是用來坐的,礦泉水是用來喝的,這是功能價值。

什麼是體驗價值?

我們現在經常聽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說,要給使用者極致的體驗。

他們為什麼這樣?

因為不這樣,他們就把你的APP解除安裝了。

我們現在獲取一個新的使用者很難,成本很高。但是使用者一旦用的不爽,解除安裝是不是非常容易。

所以,黎萬強說過一句話,他說:

使用者真正掌握主權,不再是我們,這是一個最大的變化。

使用者掌握了主權這件事,就逼的網際網路這些產品經理,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給使用者極致的體驗。

在PC網際網路時代,不知道你有沒有用過ERP、OA等系統,那時候軟體用起來怎麼樣?

是不是特別難用,還要學習,還要看操作手冊。

現在的APP軟體呢?是不是比以前簡單、容易上手多了,體驗越來越好了。

這是移動網際網路給我們使用者帶來的主權。

最後,我們說說個性化,C2B。

海爾,有個無燈工廠。為什麼叫無燈工廠,因為這個工廠裡沒有生產的工人,不需要開燈。

就以洗衣機生產線為例。

作為使用者,我們現在就可以在家裡定製我們自己的洗衣機,一共可能有25個模組可以定製。

比如帶不帶烘乾功能?要機械面板還是電子面板?顏色是紅的還是白的?等等。

你定製好後,資料就傳到了工廠,然後工廠就開始生產。

那麼這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每一臺洗衣機就都是不一樣的。

這就滿足了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

這樣的反向定製方式,它解決了2個對製造業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1個問題,解決了現金流問題,因為使用者是先付款,工廠再生產。

第2個問題,解決庫存壓力。以前我們是每一個冰箱品類要生產很多,等著使用者來選,這樣做肯定有庫存,最終會有浪費。

但先定製,再生產,就解決了庫存問題。

在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基礎上,還同時滿足了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

這就是網際網路加,在創造價值環節,由於網際網路的連線導致距離縮短,使用者的需求可以反饋到企業,企業就可以在功能、體驗、個性化方面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效率。

所以說,最後所有的競爭都是效率之爭,網際網路的一切優勢,都是效率優勢。

最後的話

這就是《潤米第一模型:企業價值模型》。

我期待這個模型能給從事商業的你一些啟發,多一個角度去看這複雜的商業世界。

現在我們再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怎麼看網際網路對傳統企業的挑戰?

如果你是一位身處傳統企業,想向網際網路公司學習、轉型的朋友。

那麼我希望你能理解,你曾經最引以為豪的那些東西,不一定再有價值,不能要死死的抱住不放。那些只是你的感情的寄託,時代在變就必須要找到新的路徑。

我祝願你能夠擁抱網際網路,擁抱變革的時代。

而對其他朋友,我想說,網際網路的一切優勢,都是效率優勢,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最後所有的競爭都是效率之爭。

我祝福你能緊緊把握網際網路的效率優勢,成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