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關雎》:史上最理想閃婚

2022-07-10由 宅腐樓 發表于 漁業

現代漢語雎鳩是什麼意思

《關雎》:史上最理想閃婚

鹿戈解毒《詩經》系列

此文系鹿戈公眾號原創

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國風·周南·關雎》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鹿的翻譯:

關關鸕鷀,唐突捕魚。那個女孩,在我心裡。

你摘的菜,高矮不齊。朦朧女孩,夢裡追你。

愛而不見,日夜想你。這夜漫長,太難睡去。

你採著菜,我心蕩起。夢裡女孩,咱們約起。

你擇的菜,撓我心底。心中的你,我想娶你!

“經”是文明的綱領,《詩經》之所以是五經之首,必然有它的道理。

假設文字也能像電影那麼任性,我好想一翻白內障眼,飛到兩千多年前的西周末年。那裡,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百姓流離。可是,我並不想看這些,我更感興趣的是,那個時候,中華土地上秀麗的山川,牛逼的大咖,和普通人身邊那些能治癒千年文化傷痕的愛情。

孔子這位大咖,是必要拜謁的,沒有之一。因為他與《詩》有關,因為他手裡攥著三千多個普通人的故事,要拍電影的話,能養活好萊塢十年。可是孔子要的不是虛假繁榮,他要的,是把中華文化的精神給養,用簡單卻最有力的方式留存下來。

他看著這三千多首四方民歌,看了又看,終於狠下心來,一刀砍到桃花開,剩下305首,變成詩三百。沒錯,《三百首》就是詩經最初的名字,“經”是漢儒給它加的冠。

一刀砍到桃花開,這可不是我即興的修辭。“桃花開”或許就是孔子所要秉持的價值底色,桃花要開,萬物生長,人要戀愛,要結婚,要組建家庭。說破了大天,任他起朱樓,宴賓客,幾時繁華,幾世興衰,人類要生存發展,走向未來,起點還得回到撩妹。

於是,作為圖書策劃編輯的孔子注意拿定,做了中國人書刊編輯史上最大膽的一次決定:領導講話和名人序跋都見鬼去吧,我編的書我說了算,第一篇,我就是要講男女約會。一切男女不能好好約會的文明,都是虛假繁榮。儒、釋、道、兵、法、墨,你們幾個先等會兒,讓我先談個戀愛。(後來我考證了下,孔子的《詩》《書》《禮》《樂》《春秋》,開篇講的也都是男女。可真是“吾道一以冠之”啊!)

於是,就有了這篇大名鼎鼎的《關雎》,也有了這部主要講普通人生命故事的《詩經》。

書編完了,同樣作為圖書編輯的孔子,有著超乎尋常的市場和政治敏銳度。他知道,他這種專講自由和戀愛的著作,遲早會被某些傻逼看不慣。於是,老夫子苦心孤詣,創造了“春秋筆法”等一系列規避政審的辦法,才使得後人把一些歷史真相,抽絲剝繭,剝離出來。

《詩經》的傳播策略,大不同於孔子的其他著作。除了把詩經的部分史實穿鑿在《左傳》等著作裡,《詩經》的流傳,主要還賴於詩本身的特點,比如押韻,比如歌唱。還比如,孔子的教學。

孔子這個人,之所以讓我覺得親近,在於至少在受教育這個層面上,他眼裡沒有三六九等。不管是窮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只要你提三斤臘肉來表誠意,我就教你讀書。

教什麼?教《詩》。

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是孔子教育成果的一個量化統計,這個結果確保了在印刷業極不發達的西周,重要的文明,能夠依賴口傳心授得以保留。後來,暴君秦始皇果然發動了他的文化革命,焚《詩》、《書》、百家語,一時間,《詩》被毀絕,然而暴政過後,那些藏在小孩腦殼裡的《詩》,那些藏在廁所牆縫裡的《詩》,又如春草一般,長了出來。

先哲的智慧以及詩歌本身強大的生命力,使得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這些鮮活的,帶著赤誠和野性的《詩經》,真心不易。

《關雎》:史上最理想閃婚

好,我們回到《關雎》。

對這首詩,怎麼定性,茲事體大。

有的講,這是一首反映古代社會男女隔離制度的,據說古代曾實行過一種集體宿舍制度,男生女生分離開,不得相見,因而“求之不得”,性苦悶的,這說法,略扯。

更多的以《詩序》為代表的說法,說:“關雎,后妃之德也。”所謂的后妃之德,是指“不妒”——帝王的“后妃”特別寬宏大量,整天想著怎麼給自己的男人配女人,操心得都睡不著覺了!我無法黑進“后妃”的思維,但怎麼看,怎麼覺得這種說法是那麼的反人類,那麼的扯犢子。

自漢代以來,對於這首詩的理解,就千差萬別,亂哄哄一團糟。大部分後來者,不假思索,紛紛站隊。

瞭解一首古代的民歌,真的就這麼難嗎?

未見得。來讓我們不要受制於《關雎》這個開篇的主旨宏大,當一首普通的詩來解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你稍有詩歌訓練,你就不難發現,這首詩的寫作者,不是一個普通的業餘愛好者,他有嫻熟的詩歌表達技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件事,對應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對應著“淑女”,是隱喻,是象徵。那麼,只要搞清楚“雎鳩”是個什麼鳥,這首詩就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了。

《關雎》:史上最理想閃婚

《爾雅·釋鳥》:“鴡鳩,王鴡。” 郭璞 注:“雕類, 今 江 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

關鍵就在於,這是隻什麼鳥啊?

漢儒、宋儒、清儒,當今的抄書匠們忙了個歡,奇思妙想,大膽假設,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弄得鳥不聊生。

有說,這是鶚,在江邊吃魚啊!關雎寫的不就是捕魚嗎?

有說,這明明是杜鵑嘛!這首詩寫的是孤獨,杜鵑就孤獨嘛,還喋血呢,對不對……再說,你聽杜鵑咋叫的,布穀,布穀,這可不就是“關關”嗎……

有說,雎鳩是一種神奇的鳥,這種鳥忠實於伴侶,一輩子不劈腿……恰切詩義……

還有的乾脆鬧不清,一拍桌子說:未詳何鳥!不跟你們辨鳥了!

這些大學文家們都言之鑿鑿,關起門來做學文,從來想不起世界這麼大,該出去轉轉。

其實腦袋稍微拐個彎,搞清楚一個常識,這個事情就豁然開朗了。這個簡單的常識,叫做:什麼樣的水土,養育什麼樣的鳥。你只要搞清楚這首詩發生的確切地點,不就能順藤摸瓜,搞清楚是什麼鳥了嗎?

《關雎》的地理位置是在周南,周南在漢水流域。鶚是長江流域的鳥,不大來川西串門子,川西的捕魚鳥,叫作魚老鴰,學名鸕鷀。不少人家養這個,專事捕魚,北方人很少見到,見了都覺得奇怪。河南人杜甫曾去過四川,看到鸕鷀捕魚,大為訝異,於是詩曰: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他管這個呱呱呱群起叫喚的鳥,叫烏鬼。

搞清楚了雎鳩是什麼,這首詩的意思,立馬就解了。鸕鷀在捕魚,而魚從河姆渡那時起就是生殖的象徵。這首詩的意思難道還不明瞭嗎?那些“君子”“淑女”們,也都是出來“捕魚”的。

《關雎》:史上最理想閃婚

鸕鷀(烏鬼)

唐杜甫《戲作俳諧遣悶》詩之一:“異俗籲可怪,斯人難並居。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

至此,我的版本的《關雎》解釋,脫穎而出:

那是五月的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漢水流域的某個地方,一群鸕鷀呱呱呱地在圍捕河中的魚兒,不遠的地方,未婚女青年們正在淺水中採摘荇菜(這種祭祀用品,禮儀規定必須未婚女性採摘),她們挽起袖子和裙子,儘可能地秀著身材。左右採摘荇菜的動作,除了真的要採摘,還有秀的成分,像走貓步,像舞探戈。

而河的岸上,是一群未婚的小夥子,他們用各自的審美眼光,海選著女嘉賓,找尋那個有可能屬於他的心動女生,這場西周版的《百裡挑一》和《非誠勿擾》正在現場直播中。

我們的一號男嘉賓,找到了他的心動女生,她是那麼的“窈窕”,以至於閉上眼睛,滿腦子都是她的身影她的笑。請注意,這裡的“窈窕”,萬萬不是“苗條”這個惡俗的形容詞,它是一種抽象也微妙的心裡感受,現代漢語裡幾乎找不到對應的詞語。簡而言之,“窈窕”是一種“求而不得”無助感。舉個例子,你在地鐵站邂逅了一個女生,她那麼令你心動,你們目光交會,似乎近在咫尺。可是,你知道的,開車的鈴聲叮咚響起,她將離你遠去,此生不復相見。你不敢要她的微訊號,也不知道她的臉書帳號。幻想豐滿,現實骨幹,這個感覺,就是“窈窕”。

還好我們的一號男嘉賓命運沒這麼悲催,女生似乎也對他有意。因為第二天,第三天女孩子還來採荇菜,這玩意可不是用來吃的,也不是用來餵豬的,熬一點湯用來祭祀而已,用不著採那麼多吧!很明顯,女嘉賓開始反撩這位小哥哥了!

滿滿的都是套路。第二天他們終於約了個KTV,男的彈琴,女的鼓瑟,感情一開始,總歸是要含蓄一點。琴瑟友之,用共同的愛好,建立起兩個生命之間的情感聯絡。

第三天,他們又約了。這次他們已經私定終生,準備結婚了。男孩子心裡暗暗發誓,我要用最豪華的馬車迎娶你,我要用最盛大的樂隊熱鬧我們的婚禮!詩人寫得漂亮,鐘鼓樂之,用音樂的方式,使你快樂,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方式。讀到這裡,我已淚崩。

這是《關雎》的全部劇情,一對普通的男女,短短几天時間,從認識到結婚,他們簡簡單單,以心相許,約定好合,並準備信守一生。世間最美好的故事莫過於此,不必再問後來的我們。

從琴瑟到鐘鼓,《關雎》奏響了詩經的最強旋律。先秦的文學,從朦朧,到憂鬱,到迷惘,一直走到《關雎》的大氣敦厚,這就是孔夫子苦心給我們的文明定的基調,發的願——有好男女,有好感情,有好婚姻,有好家庭,才有好的中國。這個道理,樸素到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