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2021-07-09由 歷史百家爭鳴 發表于 漁業

平板藻是什麼門

望江門是最容易讓人理解的城門,當然也不是獨有的城門的名稱,大凡臨江的城池,一般都會有一個望江門,這就跟現在的“濱江”這個地名一樣。望江門顧名思義就是除了城門上可以看到錢塘江,而望江門在歷史上曾經有三個正式的名字,兩個別名,新門、永昌門和望江門是正式的名字,新開門和草橋門是別名,而老底子杭州人更偏愛草橋門,這從民謠“草橋門外菜擔兒”就可以看出。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錢鏐在統治杭州期間是沒有望江門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戰亂,另外一個原因是錢鏐還是很愛惜子民的,不想給老百姓太大的負擔,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南宋建立,康王趙構南渡,曾經幾次跑到大海,最終選擇了杭州作為南宋的行在,也就是臨時的都城,雖說杭州是南宋實質上的都城,但實際上官方的史書並沒有承認,天子來了,杭州城的規格也必須要擴大,行在也要有行在的樣子,另外,由於天子的到來,杭州也成為當時世界上非常繁華的城市,世界各地商人云集,原來的規模是無法承載的,在這種情況下,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在杭州東南部興建了新的城門,城門落成以後,命名為新門,而老百姓更喜歡稱呼它為新開門。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南宋的新門建成以後,因為它的東面有茅山河草橋,因此城外的百姓都親切稱呼它為草橋門,時過境遷,茅山河以及草橋已經無證可考,但是根據南宋新門的地址以及德壽宮的遺址,杭州現在的中河可能就是當時的茅山河。

南宋末年,元朝攻入杭州,南宋作為中原地區最後一個政權被消滅,元朝統一了中國,為了防止當時的南宋人聚集在杭州從事反元活動,杭州損毀的城門和城池不允許修復,一直到元朝末年,張士誠兩次佔領杭州,於至正十八年在杭州站穩腳跟,為了穩固在杭州的統治,張士誠命人重修杭州城門,新門也在其中,新建的時候往東拓展了三里,更接近錢塘江,並將新建成的城門命名為永昌,張士誠或許是為了討個彩頭,希望自己的統治世代永昌,然而事與願違,最終還是朱元璋更勝一籌,從此新門就變成了永昌門,有一明一朝新門一直都稱作永昌門。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望江門的這個稱呼要追溯到清康熙五年(1666年),這源於一個炸雷,將永昌門的一部分炸燬,重修以後永昌門就改為望江門,一直延續至今。

說起望江門不得不說兩個人,那就是郎瑛、許都,這兩個人都曾經在望江門留下了各自深深的烙印。

草橋先生郎瑛,研究杭州話

明朝建立以後,杭州逐漸穩定下來,到了嘉靖年間,江南的經濟發達,也就誕生了很多不以科舉考試為目的的讀書人,郎瑛就是其中之一。

郎瑛(1487年~1566年),字仁寶,號藻泉,因居住在草橋門,世人稱“草橋先生”。杭州仁和縣(今浙江杭州)人。明代藏書家,文學家。

郎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是由母諸氏養大的。郎瑛早年身患疾病,淡泊功名,好山水,一生交友甚廣,目前可考的有王一槐、王良俊、金美之、金珊、王濟、虞元良諸人。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郎瑛沒有醉心科舉,而是博覽群書,因此她的著作甚多,其中有一著作《七修類稿》,五十一卷,續稿七卷,分天地、國事、義理、辨證、詩文、事物、奇謔七門,其中記載杭州部分簡直就是明朝杭州的百科全書。對於杭州話,郎瑛也有自己的見解,《七修類稿》卷二十六,辯證類有這樣的記載:

城中語音,好於他郡,蓋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與汴音頗相似,如呼玉為玉,呼一撒為一撒,呼百零香為百零香,茲皆汁音也。唯江干人言語躁動,為杭人之舊音。

這段辯證說明了杭州話與汴州也就是開封的聯絡,因為宋朝南遷,帶來了大量的汴州人,所以現如今很多杭州話與汴州話類似,只有江干附近的人由於靠近錢塘江南岸,是杭州人的舊音;郎瑛所說的舊音就是古越語,也的確如此,浙江其他地市的方言並沒有像杭州話一樣有許多的兒化音,可能跟宋室南遷有關。

郎瑛雖不是特別出名的歷史人物,但是他擔當起“草橋先生”這個名號,而也正是有郎瑛這樣的人,杭州的歷史、生活才變得鮮活、豐富起來。

白頭軍起義領袖許都,死後頭顱掛在望江門一年

時間推移到明朝崇禎年間,這次故事的主角並不是在杭州,他就是許都,許都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但卻是在望江門,或者說永昌門的歷史上印上深深烙印的人,許都是浙江金華府人,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東陽人,許都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嘉興學習,結識了很多浙江文人,並且同遊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目睹了這些地方老百姓餓殍遍野,於是就有了救世的志向。

許都回到家鄉,曾經被陳子龍舉薦過,但是並沒有被錄用,所以他就開始召集勇士,成立義社,並且派遣義社的兄弟參加了蒼山農民起義,縣令姚孫棐又以防備造反為名斂財,隨便給許都定了罪名,讓他準備十萬錢,許都本來對官府就不滿,被這樣安了個罪名更加憤怒,於是拒絕了。

這下輪到姚孫棐發怒了,於是下令拘捕許都,官兵到的時候,許都的母親剛好出殯,當時有上萬人來弔唁,官兵的到來讓許都和他的手下更加憤怒,於是就殺了官兵發起了起義;因為許都帶領的這批隊伍由於在出殯,頭上裹著白巾,所以號稱“白頭軍”。

白頭軍的聲勢浩大,很快就有10萬人響應,而許都自立為大帥,年號為“永昌”,之所以用這個年號,是因為許都在杭州遊歷的時候,曾經夢到于謙來找他,並給他了既壽永昌的大印,寓意很明顯了,當然做夢這個事情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這也是大多數起義者都會用的手段之一。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許都率領的白頭軍紀委嚴明,秋毫無犯,先克東陽縣城,繼下義烏、諸暨、浦江、永康、武義、湯溪、蘭溪等縣,全浙大震,許都還派人北上聯絡李自成,巧合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後,年號也是永昌。

不過許都的白頭軍終歸孤木難支,大明朝廷派兵救援以後,許都的白頭軍很快陷入劣勢,並且無力對抗官兵,於是許都尋求向官府投降。

於是他找到了陳子龍協商投降,陳子龍是紹興推官,他的上級王雄認為官兵糧草不足,應該接受許都的頭像,並答應只要許都投降就可以赦免他的死罪,於是許都遣散了義軍,只帶了六十四個人來投降,並且被帶到了杭州,許都是從永昌門進的,但是當時的浙江巡撫左光斗認為王雄私自答應的並不做數,並堅持要殺許都,就連陳子龍建議只殺許都,不殺其他人也拒絕了,於是許都和手下六十四人都被殺,許都的人頭被砍下來掛在了永昌門上,但是天下大亂,官府自顧不暇,便把這件事情給忘記了,直到一年以後,清朝進入了杭州,許都的人頭才被摘下來,但城頭已經變換了大王旗。

草橋門外菜擔兒

草橋門外的菜擔可追溯到宋朝,南宋時周密的《武林舊事》曾講到杭州的“市”,有“菜市”、“藥市”、“鯗市”等17種,可以說分工明確種類繁多。而“菜市”則在新門(即望江門)、東青門(即菜市橋)、壩子頭三處。作者還特地在旁邊用小字註明:“宋刻本”只有“新門外”一處。也就是說新門外是蔬菜的批發市場,而東青門、壩子頭應該是商販買菜的菜市場,“菜擔兒”的雛形初現。

望江門曾經有三個名字,老底子杭州人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草橋門

而真正成為“菜擔兒”是在明朝中後期,由於永昌門外錢塘江的淤沙日增,變成了江塗田野,於是就有大量的農民來此墾荒,以種菜為業,然後經永昌門入城販賣。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於是就有了民謠“草橋門外菜擔兒”。

到了清朝末年,城牆毀壞,很多菜農便在城牆上種起菜來,可以說將城牆利用到了極致,不僅僅是草橋門外有菜擔了,草橋門上也有菜擔了。

望江門的拆除也是跟鐵路修築有關,杭城修建鐵路的時候,拆到了清泰門及望江門城門及城牆,從此望江門就成為了歷史。

建國以後,望江門外依然發揮著菜擔兒的功能,不過已經拓展到了所有的飲食,在這裡建立了肉聯廠、罐頭廠、麵粉廠等等,以及望江門外直街的露天菜市場,承包了杭州人的飲食,但隨著城市發展,這些企業逐漸拆除、改制搬遷,而望江門外直街的露天菜市場也變成了髒亂差的印記,這裡汙水滿地和成噸的垃圾、菜葉、果殼、魚腥……,與整個城市的發展極不協調,因此2015年政府啟動了望江門外直街的拆遷,建設望江新城,而“草橋門外菜擔兒”也徹底走進歷史,成為杭州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