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最新研究:1600萬年前中國北方與南亞和非洲嵌齒象類直接交流

2023-02-04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漁業

非洲魚喂什麼

最新研究:1600萬年前中國北方與南亞和非洲嵌齒象類直接交流

臨夏盆地的嵌齒象類組合和生物年代。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圖

中新網北京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月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領導完成的甘肅臨夏盆地嵌齒象類生物地層和生物地理研究最新進展顯示,在1600萬年之前的早中新世,中國北方與南亞和非洲的嵌齒象類組成比較相似,反映出三者之間嵌齒象類可以直接交流。同時,中國與北美動物群在1500萬-1300萬年前聯絡密切。

該研究還表明,與中國北方不同,中國東部、日本、東南亞卻與西歐的嵌齒象組合相似,均以高度丘型的嵌齒象屬為主導。其中,中國東部和日本的代表類群介型嵌齒象有可能是劍齒象科的祖先。

這項嵌齒象類演化、擴散研究的重要成果論文,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王世騏研究員、李春曉博士聯合甘肅省博物館李巖副研究館員、天津自然博物館張曉曉館員共同完成,近日以臨夏盆地地層古生物專輯中一篇,在俗稱《三古》雜誌的國際專業學術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發表。

最新研究:1600萬年前中國北方與南亞和非洲嵌齒象類直接交流

嵌齒象類在早-中中新世的擴散模式和組合特徵。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圖

王世騏稱,此次研究不但總結了臨夏盆地嵌齒象類的演化支系、演化序列及其生物年代學意義,也是嵌齒象類在早-中中新世全球擴散模式的提煉和總結。

他介紹說,嵌齒象類是長頜的丘型乳齒象,中間頰齒有3個齒脊,它自2000萬-1900萬年前的早中新世從非洲進入歐亞大陸,迅速在全球擴散,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單系的豕稜齒象科、鏟齒象科和並系的嵌齒象科3個支系,後者為真象的基幹類群。這3類嵌齒象主要以下頜和門齒的形態相區別,反映出它們不同的取食方式及適應不同生存環境。

甘肅臨夏盆地具有比較完整的、約1900萬-1300萬年前早中新世晚期-中中新世(除最晚期)的連續地層,其中發現3科4屬共8種嵌齒象類化石,為中國同期地層中嵌齒象類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包括豕稜齒象科的廣河“豕稜齒象”;鏟齒象科的短吻“原直齒象”、維曼“原直齒象”、同心鏟齒象、格氏鏟齒象;“嵌齒象科”的窄齒嵌齒象相似種、意外嵌齒象、塔氏嵌齒象。

王世騏指出,對臨夏盆地嵌齒象類化石,研究團隊揭示出多項專業分類問題,並依據其演化水平將嵌齒象從下至上分為3個組合:

一是最下部的古城動物群包括廣河“豕稜齒象”、短吻“原直齒象”、窄齒嵌齒象相似種、意外嵌齒象4種嵌齒象類,可與南亞2000萬-1800萬年前、非洲1800萬-1700萬年前地點的嵌齒象組合對比,輔以古城動物群的小哺乳組合,將其時代定為1900萬-1800年前。

二是中部的石那奴動物群包括維曼“原直齒象”、同心鏟齒象、意外嵌齒象、塔氏嵌齒象4種組合,它們與一些非洲和歐洲早-中中新世之交的動物群有一些相同成分,輔以石那奴動物群的小哺乳組合,將其時代定為1700萬-1500萬年前,恰對應於中中新氣候適宜期。

三是最上部的曾家-老溝動物群僅包括格氏鏟齒象和塔氏嵌齒象兩種,依據該動物群其他大小哺乳動物組合,將其時代定為1500萬-1300萬年前,對應中中新氣候轉折期。該動物群嵌齒象組合獨特(鏟齒象佔絕大多數),不見於歐洲、非洲、南亞,但與北美稍晚的嵌齒象類有共同成分,包括都具有鏟齒象和亞丘型化嵌齒象的組合,這反映出中國與北美動物群在這一時期的密切聯絡。

王世騏表示,在距今1600萬年之後的中中新世,中國北方逐漸出現鏟齒象佔絕對優勢的情形,但鏟齒象很少擴散到中國及中亞以外的區域。鏟齒象是適宜開闊地帶取食草本植物的類群,它的繁盛反映出中國北方及中亞地區由於青藏高原隆升導致開闊生境佔據優勢的生態特徵。此外,北美獨有的巨門齒象和真門齒象,雖然缺失下門齒,但它們的頰齒型態可以追溯到中國北方的“原直齒象”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