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追憶鄉愁 在老物件裡找尋光陰的故事

2022-06-13由 新京報 發表于 畜牧業

以前壹元長什麼樣

新京報訊(記者 曹雁南 通訊員 王成 高憲龍)收藏是如今的熱門話題,而在眾多的藝術品、錢幣收藏熱裡,家住朝陽區孫河地區原前葦溝村的嶽鳳娥,卻有著別樣的“收藏癖”。她的家裡仔仔細細的存放著罩有花布罩著的老縫紉機,各種面額的糧票布票,童年看過的連環畫,瓷器,老舊照片等等不盡。這些如今只能在記憶中或民俗博物館裡才能覓到蹤跡的老物件,正是嶽鳳娥多年積攢下來的藏品。其中的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而嶽鳳娥收藏的初衷也正是希望讓物品記錄鄉愁,讓它們親自訴說光陰的故事。

追憶鄉愁 在老物件裡找尋光陰的故事

嶽鳳娥手裡拿著一沓糧票,正是她多年積攢下來的藏品。

1700 斤面額糧票喚起童年記憶

嶽鳳娥對自己的每件藏品都有著豐富的感情,而每當提起它們,就如同親手拂去歲月的塵埃,穿越回童年時代。“那時買東西都得有 ‘票’,比如買面要麵票,買米要米票。“而在當時,誰家裡如果有多餘的“票”,就已經算比較富裕的家庭。而在那個物資緊張的年代,嶽鳳娥為什麼能留下不少票據作為藏品呢?“因為我們家有工人,所以這些 ‘票’ 就留下來了“。嶽鳳娥手裡拿著一沓糧票,對記者解釋道。而那些當年見證了社會生活的糧票,如今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年輕的人們如今只能在博物館或書籍影視中看見它們的身影。對於嶽鳳娥來說,這些不僅是舊時光的留存品,更是她們這一代人青春的見證。“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糧票的作用和價值。 ”

追憶鄉愁 在老物件裡找尋光陰的故事

而那些當年見證了社會生活的糧票,如今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如今,嶽鳳娥把家中的這些糧票,麵票上的面額加起來,大致一算,竟然有1700多斤(票面價值)。每次翻開這些糧票,小時候買米麵油時的畫面就躍然眼前。“小時候買東西的時候,是一手交糧票,一手交食品的,看著票很親切。”

不僅是糧票布票,在嶽鳳娥的眼裡,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老照片,統統是她割捨不掉的一部分,也成為一代人成長和家鄉變遷的縮影,見證著家裡悲歡離合的變化。

尋常老物件講述一代人的生活變遷

嶽鳳娥家裡有一臺工作多年的老舊縫紉機,這些年隨著家庭條件的提升,位置每況愈下,最後直躲在陽臺的角落裡,還被那時年輕的嶽鳳娥嫌棄佔地方。甚至,那時的嶽鳳娥還幾次和母親提起,希望把縫紉機當廢品賣掉。“我母親不同意,總說還有用得著的時候,我慢慢才知道人上了年紀,對家裡用久了的老物件都特別珍惜,會產生感情的……”嶽鳳娥告訴記者,那些年她們家裡生活困難,衣服都是母親自己買布料做衣服,縫縫補補的活兒全靠這臺縫紉機。現如今,這臺縫紉機也成了嶽鳳娥的“藏品”之一,上面還罩著老母親做的花布罩,開啟布罩一擦拭,表面的漆皮依舊那麼黑亮。“我也開始像母親當年一樣愛惜它了。”

追憶鄉愁 在老物件裡找尋光陰的故事

嶽鳳娥家裡有一臺工作多年的老舊縫紉機,現如今這臺縫紉機也成了“藏品”之一。

除了這些實用的物件,嶽鳳娥家裡還悉心儲存著不少“文件資料”。她不僅有1986年出版的連環畫《長驅直入》,嶽鳳娥還從分類保管的檔案袋中,小心翼翼的掏出了自己珍愛的寶貝 ——“第三套人民幣”。只見嶽鳳娥將一張張人民幣在桌子上鋪平整,隨即打開了話匣子:“老一輩的人應該都知道‘18塊8毛8’ 的故事,講的就是第三套人民幣的故事。1962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5分,2分,1分的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這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發行,2000年停止流通,經歷了38年才慢慢淡出,是現有五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 愛好收集的嶽鳳娥,提起自己的藏品滔滔不絕,就像孩子對自己心愛的玩具那般如數家珍。

收集老物件 為以後留個念想

這些人民幣有拾圓,伍圓,貳圓面值不等,上面圖案也各不相同。嶽鳳娥一一介紹上面的圖案,拾圓“大團結”,伍圓“鍊鋼工人,壹元“拖拉機手”,伍角“紡織女工”,貳角“長江大橋”,每個面值圖案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張錢幣背後也都有嶽鳳娥的一個收藏故事。“以前買北冰洋汽水兒,買冰棒都用這些,也是攢著不捨得花,一眨眼,幾十年時光指縫間溜走了……”這樣的細節,至今嶽鳳娥還能清楚記得。

近年來,隨著溫榆河森林公園建設的推進,孫河鄉5個村進行了騰退,而嶽鳳娥所住的前葦溝村,也正是5個被騰退村之一。從農村到城市,從平房到樓房,村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嶽鳳娥則想著盡力為大家留存住一些舊日生活的痕跡,“收集老物件,就是希望為以後留個念想,現在咱們生活條件好了,但是艱苦奮鬥的傳統一點也不能少……”作為前葦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嶽鳳娥希望用老物件為村民們留住一份鄉愁,一寸記憶,一段段與光陰有關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 曹雁南 通訊員 王成 高憲龍 編輯 唐崢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