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山溝裡孵出“金蛋蛋”

2022-06-13由 東方財富網 發表于 畜牧業

蛋鴨棚怎麼建

2017年4月,天津津南與甘肅秦安“結好”,自此,媧皇故里上演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脫貧故事,“老李”李進忠就是“百萬蛋鴨”扶貧記中的主人公之一,從朝不保夕到手端“鐵飯碗”;從隻身在外打工到回家致富,記者近距離感受著老李家的幸福生活。

冉冉綠盡意,雲山相兩依。早7時許,25號鴨棚裡,老李已忙乎了近3個小時。

“老李,咱是不是該喂飼料了?”在老李的指導下,剛剛撿拾完鴨蛋的記者見食槽裡的飼料不多了,趕忙推來一車“新鮮”食材。面對記者的“勤快”,靦腆的老李咪咪笑道:“飼料有兩種,一種是養鴨料、白天喂,一種是產蛋料,晚上喂,因為凌晨0點到3點是鴨子集中產蛋的時候……”

一上午時間,老李愣要把記者培養成了養鴨的“行家裡手”:刷水槽要將四壁汙濁清乾淨,以免水質不衛生;鴨棚墊草要保證地面不粘腳;麻鴨蛋與金錠鴨蛋依蛋殼純度區分……“養鴨不難吧,這活兒簡單著呢,用心幹,沒問題!”說完,老李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

說起老李與蛋鴨,還得從2018年說起。那年12月津南區拿出1000萬元資金和秦安縣專項扶貧資金,共同在中山鎮建起了百萬蛋鴨養殖一期專案125畝,36個鴨棚,老李和妻子經過一番商量,辭掉河南的工作回到家開始養鴨。

“不怕回家後發展不好嗎?畢竟蛋鴨養殖專案剛剛建起。”記者話音未落,老李立馬接過話茬:“不怕,我做夢都想著家鄉有個能致富的產業,當年選擇去外地打工,真的捨不得走。”滿臉的無奈立刻切換成自信:“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

老李家是建檔立卡戶,為擺脫貧困,他四處尋找賺錢機會,當過鐵路工人、幹過建築、跑過運輸……收入忽高忽低,拼命工作每月工資也不過4000元。現在,除每月固定收入3960元外,運貨、鋪草、卸料等各項雜活另算,到手合計5500元,他終於脫掉了貧困的帽子。

老李是以勞動力入股的方式參與百萬蛋鴨專案經營從而致富的一個縮影,此外,以扶貧資金折量化入股、土地入股都是扶貧效益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山鎮28個行政村已有1300餘建檔立卡戶受益。

“老李,博盛農業公司的李經理來了,他有好訊息跟咱說。”從鴨棚入口,傳來急促的呼喚聲。

博盛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百萬蛋鴨養殖專案的運營方,李經理告訴老李,二期專案380畝、55個棚舍也已建成,待電網鋪設成功,9月份便能正常運轉;另外由縣城一處老廠房改造的蛋品深加工工廠,也即將新增一條集清洗、醃製、包裝為一體的自動化生產裝置。一期、二期專案全部運轉起來,能供養30萬隻蛋鴨,一體化裝置將使加工量成倍增加,由純手工情況下的每日2噸提升至5噸。

晌午,記者被邀到老李家作客。從鴨棚步行近千米的水泥路,猶如曲徑通幽引向三間紅磚青瓦的院落,77歲的李奶奶已在家門口等候,老李遠嫁青海回家探親的女兒李慧芳和外孫女也迎了出來。

大家圍坐一桌,畫面溫馨愜意。李慧芳笑著告訴記者,以前過春節專程回家,和父母也待不了幾天,百萬蛋鴨讓父母的漂泊得以停歇,也讓自己真正體會到了“住孃家”的意義。

閒聊中,李奶奶緊緊握著記者手:“兒子在身邊,天天都能見到了。”瞬時眼圈溼潤。“以後能時時見!”老李緊接著話說,“知道為什麼叫百萬蛋鴨嗎?一、二期專案能容納30萬隻蛋鴨,剩下的70萬隻,由我們這些農戶養!以後在咱家房前屋後的八分地能養2000多隻。”

“飼料哪裡來?蛋鴨怎麼選?誰來銷?”記者連忙追問。老李的一句“不怕”折射出了他的自信,百萬蛋鴨“旱澇保豐收”的扶貧模式給了他底氣。飼料、青年鴨統一採購;全週期技術支援由河南省家禽技術服務聯盟統一保障;每隻蛋鴨購買養殖保險;淘汰鴨、蛋品統購統銷……有這樣一個個好政策,貧困戶如同端起了“鐵飯碗”。

聽完老李家的幸福故事,記者要回去了,老李的外孫女請求為他們照一張“全家福”,記錄下一家四代人的閤家歡,照片裡的燦爛笑容便是 “百萬蛋鴨” 最具說服力的扶貧成績單。

(文章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