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2022-05-16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畜牧業

制醬用什麼微生物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李蔚 通訊員 楊晴雁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技藝小檔案】

匠人:

滕軍康,男,1957年10月出生,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醬品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匠作:

傳統醬油

製作材料:

黃豆,小麥和食鹽

創作工序:

備料,蒸煮翻炒,盤和,發花,曬醬,壓榨,滅菌和罐裝

製作時間:

4到6月開始投料,11月或12月出油,曬足180天。

露天的曬場裡,幾百只醬缸鋪陳開來,空氣中瀰漫著的濃郁醬香,越過醬園的矮牆,一直飄到了安昌古鎮東市的水閣橋上。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這充滿辨識度的味道,讓每個初訪安昌古鎮的人,味蕾都蠢蠢欲動——在《舌尖上的中國》中,古老的仁昌醬園在鏡頭下散發著歲月的醇香,正如解說詞而言,“醬料粘稠、厚重,需要人力定時的上下翻動,醬缸內的發酵才會均勻。在這些醬缸裡,微生物的世界,此消彼長,互相制約。”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鏡頭下的這道工序,叫搗缸,是曬醬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眼下的三伏天,正是一年裡曬醬最好的時候,也是曬醬工異常忙碌的季節——工人們需要手持木耙不停地在缸中攪動,然而搗多少下,搗多深,大有講究。

這一切,滕軍康心裡最有數。

作為紹興制醬的代表人物,滕軍康已經跟醬缸打了40多年交道。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1977年高中畢業,他就開始了在醬園的3年學徒時光。

“我年紀很小就進廠了,第一天下班回來,就在家裡哭了一場,”滕軍康回憶道。“製作醬油是一件體力活,太累了,這不是我做的。”

不光是累,每到七八月曬醬時,一天曬下來,身上就會脫皮。但是最後,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當看到自己曬的醬油製成品時,他才深切感受到這口醬缸對於紹興人的意義,臘腸、醬雞、醬鴨、醬油菜的製作,都離不開醬油。“有了成就感,就愛上了這份工作,”滕軍康笑說,“不過還是有點怕,怕做這個工作,後面娶不上媳婦。”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年輕的醬人,接過老醬人遞過來的木耙。100多年的老醬園,制醬人換了一代又一代,那口醬缸散發的醇香,卻一直未變——仁昌醬園一直遵從著“重麥制醬,短水放坯,天然發酵,夏伏曝曬”的古法,來釀製醬油。

古法釀製,通常是在每年4到6月開始投料,11月或12月出油,曬足整整180天。中間每一道工序都不簡單,滕軍康每天都要檢視,隨時根據情況做出調整。

先要挑選東北大豆浸泡蒸煮,盤和翻炒過後的小麥,比例四六開。

接著採用自然界的米麴黴和紅曲黴等,將原料在30度到35度的壞境下發花。發花期間需要工人進行翻弄,使得上下溫度一致。

五六天之後,就是制醬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曬醬。調缸倒缸,曬醬工人的手上免不了會有手泡。

曬足180天后,就開始壓榨過濾了,把醬缸裡的液體與固體分開。最後將成品醬油進行加熱滅菌,這樣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指標要求。

但經過加熱後的醬油往往失去了活性物質,使傳統醬油失去了天然風味。

滕軍康明白,這成了一個阻礙紹興傳統產業“醬缸”發展的瓶頸問題,而要傳承古法釀造,就要解決它。

一番鑽研後,他利用低溫狀態下的“高分子膜過濾技術”,更好地過濾制醬過程中產生的細菌。這種技術不僅讓醬油含鹽量下降,口感提升,但醬香味卻一絲不減……改變了以前高溫滅菌帶來傳統醬油天然風味損失,大大提高了紹興傳統醬油產品質量品位。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雖然醬園釀製工序不變,以一年一個生產週期為規程。但是,古法釀造,一樣也需要革新和創造。”滕軍康這樣說道。

這幾年中,他在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後,主持開發了醬中之王“醬窩油”,還有“老缸醬油”和“土灶醬油”等十幾個品種,深受百姓歡迎。

其中“子母醬”最為特殊,透過“舊醬油”釀“新醬油”。將成品醬油代替水(為母),用優質麵粉做的醬餅(為子),繼續發酵180天,其營養物質更加豐富,醬香濃郁,口感醇厚。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而黑豆醬油,是負責產品研發的他最新開發釀造出來的產品。他親自翻看著醬缸,細聞醬香,觀察醬色,這位老醬人一臉陶醉。“這種黑豆醬油的主要原料是黑豆,去年9月份開始釀造,要到今年10月份才能上市。”

為解決傳統醬油一年只能生產一次,他研發出利用太陽能暖房的技術,模擬伏天高溫氣候曬獎,使傳統醬油生產不受季節的限制,但是釀製出來的醬油卻和傳統制品一樣,口感風味一點兒沒變。

滕軍康 ×安昌制醬 | 醬人醬心,守護醬香

“仁心、昌榮”這是仁昌醬園在清光緒18年創立初期就立下的祖訓,也是滕軍康剛當學徒時師父就訓誡他牢記的四個字。他不曾有負,將一輩子的匠心,熔在了這質地醇厚、黑裡透紅、香氣濃郁、味鮮帶甜、久藏不黴的醬油裡。

正是有他這樣一代又一代的醬人,才讓仁昌醬園的古老旗招,在安昌古鎮的水閣橋畔,堅韌而滿懷希望地飄散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