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狐猴表明持久的愛情沒有單一配方,人不是長期保持唯一伴侶的生物

2022-03-31由 將先生偷藏 發表于 畜牧業

任何關係都是互相維持的

狐猴表明持久的愛情沒有單一配方,人不是長期保持唯一伴侶的生物

人類並不是唯一與一個特殊的配偶形成長期關係的哺乳動物——一些蝙蝠、狼、海狸、狐狸和其他動物也是如此。但是新的研究表明,某些物種維持愛情的大腦回路可能不同於其他物種。

這項研究發表在2月12日的《科學報告》雜誌上,比較了一夫一妻制和雜交的物種在一個緊密相關的狐猴種群中的差異,狐猴是來自馬達加斯加島的人類遠親靈長類動物。

紅腹狐猴和貓鼬狐猴是狐猴家族中為數不多的兩個物種,雌雄同體的狐猴年復一年地團結在一起,共同撫養後代,保衛自己的領地。

一旦結合在一起,成對的狐猴醒著的時候就會花大量的時間互相梳理毛髮,或者並排擠作一團,通常它們的尾巴會纏繞在對方的身體上。這些物種的雄性和雌性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與同一個伴侶在一起。但他們的近親卻不是這樣,他們經常更換伴侶。

狐猴表明持久的愛情沒有單一配方,人不是長期保持唯一伴侶的生物

對於生物學家來說,一夫一妻制有點神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許多動物群體中這種現象很罕見。雖然大約90% 的鳥類對伴侶保持某種形式的忠誠,但只有3% 到5% 的哺乳動物這樣做。可以這麼說,在已知的大約6500種哺乳動物中,絕大多數都是開放關係。

“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安排,”杜克大學克里斯汀 · 德雷亞教授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說。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是什麼使得一些物種在生物學上傾向於長期配對,而其他物種卻在玩遊戲?

過去30年對齧齒類動物的研究表明,交配過程中會釋放兩種激素—— 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這表明持久愛情的關鍵可能在於它們對大腦的作用方式不同。

狐猴表明持久的愛情沒有單一配方,人不是長期保持唯一伴侶的生物

最初的一些線索來自於對草原田鼠的有影響力的研究。草原田鼠是一種類似老鼠的小型哺乳動物,與大多數齧齒動物不同,它們是終生伴侶。當研究人員比較了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和濫交的草原田鼠的大腦時,他們發現草原田鼠有更多這些激素的“停靠點”,特別是在大腦獎賞系統的某些部分。

由於這些“擁抱化學物質”被發現可以增強田鼠的雌雄關係,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想知道它們是否可能在人類身上以同樣的方式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杜克領導的團隊轉向狐猴。儘管狐猴是我們最遠的靈長類親戚,但與田鼠相比,它們與人類的基因更為接近。

在杜克大學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放射自顯影的成像技術,繪製了12只自然死亡的狐猴大腦中催產素和加壓素結合位點的地圖。

這些動物包括七個種: 單配性紅腹狐猴和狐猴,以及同屬的五個雜交種。

狐猴表明持久的愛情沒有單一配方,人不是長期保持唯一伴侶的生物

“它們確實是唯一一個在靈長類動物中尋找一夫一妻制生物學特徵的可比較的自然實驗,”格雷布說。

將狐猴的腦成像結果與田鼠和猴子的腦成像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在激素受體的密度和分佈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換句話說,在狐猴中,催產素和加壓素似乎作用於大腦的不同部位—— 這意味著它們也可能有不同的作用,這取決於它們的目標細胞的位置。

但是在狐猴中,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一夫一妻制的物種和濫交的物種之間幾乎沒有一致的區別。

“我們沒有看到類似於齧齒動物大腦中的配對鍵電路的證據,”格雷布說。

作為下一步,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如果催產素的作用被阻斷,狐猴夫婦如何相互表現,透過給他們餵食一種暫時阻止催產素與大腦受體結合的拮抗劑。

狐猴表明持久的愛情沒有單一配方,人不是長期保持唯一伴侶的生物

那麼狐猴能教給我們什麼關於愛的東西呢?作者說,他們的發現告誡人們不要根據齧齒動物的實驗來得出關於人類社會行為是如何形成的簡單結論。

催產素可能是田鼠的“忠誠藥水”,但它可能是多種大腦化學物質的綜合作用和相互作用,以及生態因素,在狐猴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中創造了持久的聯絡,格雷布說。

“在大腦中例項化一夫一妻制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方式,這取決於我們觀察的是哪種動物,”格雷布說。“事情比我們原先想象的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