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炬高新或現上市首虧,股權爭奪戰牽出20年前財務醜聞
2023-02-06由 德林社 發表于 農業
什麼叫股權上市
文 | 張佳儒
2月3日,中炬高新繼續反彈,大漲7%後又漲3%,截至發稿報價39。53元,總市值310億元。反彈之前,中炬高新連續下跌4天。這樣的股價表現,或與中炬高新的最近的訊息有關。
2月1日,中炬高新發布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2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4億元至-6。1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0。56億元至13。56億元。
這或將是中炬高新自1995年上市27年首次出現年度虧損。2022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淨利潤是4。19億元,怎麼一個季度就業績變臉,從盈利到虧損?
根據公告,中炬高新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司對未決訴訟擬計提預計負債共計9億元至12億元,預計將減少淨利潤9億元至12億元。
2022年年度,中炬高新扣非淨利潤是盈利狀態,資料為5。56億元,但說不上表現優異,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62億元,同比下降 22。60%。
中炬高新涉及的是什麼訴訟?影響如此之大?2021年和2020年,中炬高新淨利潤還不到9億元。這意味著,中炬高新計提的9億元至12億元,需要一年的淨利潤來填坑。
這起訴訟的起源於20多年前,陳年舊案為什麼會被翻出來?變成導致業績變臉的黑天鵝?這背後藏著股東們對上市公司掌控權的爭奪。
訴訟牽出20年前財務醜聞
上市公司此前的公告,披露了訴訟的背景和經過,還牽出一起財務醜聞。
中炬高新在1993年成立之初,主要負責國家級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3 平方公里內的園區開發、招商事宜,案件涉及的土地物業資產轉讓業務是公司當時的主營業務之一。
2020年9月,中山火炬工業聯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聯合)向法院提起訴訟,分別要求中炬高新按雙方於1999 年至 2001年期間簽訂的兩份《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書》及相關補充合同的約定將兩塊面積為1043。8251畝、1129。6675畝土地使用權交付並辦理不動產權證到工業聯合名下。
工業聯合對中炬高新的訴訟涉及“洋關”、“東利圍”、“三益圍”三個地塊的轉讓交易事項。值得注意的是,中炬高新在這三個地塊上的銷售過程中,相關收入的確認不符合有關會計制度及準則,致使會計資料存在虛假記載。
因為此事,中炬高新在2004年還曾收到證券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具體來看,監管查明中炬高新的違規情況:
證監會認為,中炬高新的上述行為已經違反了《證券法》第59條規定,構成了《證券法》第177條“未按照有關規定披露資訊,或者所披露的資訊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的”情形。
背後的上市公司掌控權爭奪
中炬高新在2020年10月的公告中表示,根據公司董事會決議公告,相關問題已得到落實解決;截至本次訴訟前,工業聯合已超過15年未對本次訴訟所涉土地轉讓事項提出異議。
然而,這一樁陳年老案,並沒有像中炬高新說的那樣“相關問題已得到落實解決”而是影響了公司的業績。
2023年1月28日,中炬高新收到關於工業聯合土地合同糾紛案件的一審判決書,判令公司賠償名下的工業用地共計16。73萬平方米、返還原告購地款0。33億元、賠償原告損失6。02億元,並支付相關土地物業過戶稅費訴訟費等相關費用。
正因如此,中炬高新對擬計提預計負債共計9-12億元。
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麼一樁陳年舊案會被翻出來?這或許和上市公司掌控權爭奪有關係。
根據中炬高新公告,2001年土地轉讓交易時,中山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公司是當時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後來更名為中山火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炬集團”),當時中炬高新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山火炬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開發區管委會”)。
根據公開資料,火炬集團與工業聯合實際控制人均為開發區管委會。也就是說,這是兄弟公司之間不和,到底為什麼?
時間點很值得注意,2020年9月,工業聯合起訴中炬高新時,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不是火炬集團,而是變成了寶能系股東中山潤田。因此,這起訴訟也被市場視為削弱寶能系對上市公司掌控力的的類似“毒丸”計劃。
近兩年,雙方圍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展開爭奪,寶能系落了下風。
2023年1月18日,中炬高新公告,中山潤田持有股票降至13。75%,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公司股票總股本的15。48%,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股權的變動,讓訴訟案可能有新變化。有券商認為,火炬集團與工業聯合實際控制人均為開發區管委會,後續隨著公司治理問題的持續推進,該糾紛仍有和解可能。
對於中炬高新訴訟案,以及對業績影響,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