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2022-03-14由 樓哥看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明英宗為什麼殺石亨

前言:

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于謙含冤而死,史稱

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

。于謙的死,也讓靠著政變重新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被永久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于謙除了官銜是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還兼管“土木堡之變”後由三大營改組的十團營,可謂手中既有調兵權,又有統兵權。這樣一位手握重兵而且素有人望的一代名臣,怎麼就眼睜睜看著一場宮廷政變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發生?他是不能鎮壓,還是不願鎮壓呢?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于謙劇照

政變之前:眾臣無罪

自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當朝皇帝朱祁鈺已經整整三天沒有視朝。景泰皇帝並無存活的子嗣,一旦駕崩,皇位該由誰來繼承呢?對於這個難題,文武大臣們大體上分成三派。

一派以于謙為首,包括禮部尚書胡濙、吏部尚書王直等人,主張復立沂王朱見深為皇太子。朱見深是太上皇帝朱祁鎮的庶長子,土木堡之變後被立為皇太子。然而他叔父朱祁鈺鞏固了皇位之後,於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將朱見深降封為沂王,另外冊立親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不過自從朱見濟在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夭折之後,朝中要求復立沂王的呼聲就一直居高不下,只是都被朱祁鈺給壓了下來。

另一派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王文為首,主張迎立襄世子朱祁鏞。朱祁鏞的父親襄王朱瞻墡,是朱祁鎮、朱祁鈺兄弟的嫡親叔父,先帝宣宗朱瞻基的嫡親弟弟,在宗室之中血緣關係最近。一旦景泰皇帝無嗣駕崩,可以援引《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條文繼位。

最後一派以總兵官、太子太師、武清侯石亨,靖遠伯王驥,都督張軏,左都御史楊善,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為首,主張迎立太上皇帝復位。當年土木堡之變後,為了穩定朝局,皇太后孫氏將朱祁鎮升格為太上皇帝,另立其弟郕王朱祁鈺為帝。明軍在於謙、石亨指揮下取得北京保衛戰勝利後,失去利用價值的朱祁鎮被瓦剌人放回了京城,隨即在紫禁城外的南宮中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涯。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奪門之變劇照

復立沂王,是因為他原本就是皇太子。迎立襄世子,有《皇明祖訓》作為背書。請太上皇帝復位,是因為他原本就是皇帝。換句話說,三派只是政見不同,你于謙能以此為由就把石亨、王驥這些重臣給抓了嗎?

日後徐有貞把迎立外藩的罪名扣在了于謙頭上,找不到證據以後說了一句臭名昭著的“意欲”,一直被人拿來和當年殺害岳飛的“莫須有”相提並論。假如因為石亨等人湊在一起討論是不是應該讓太上皇帝復位,就把他們抓起來,那于謙和徐有貞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為了早日穩定朝局,于謙的對策是和胡濙等人一起寫奏本,再次請求復立沂王。一旦朱見深做了皇太子,所有的雜音都會消失,當然他沒有想到石亨等人會為了富貴拼死一搏。

己卯至是日,帝皆不視朝,人心益洶洶不安。禮部復集文武百官議請立皇太子,比脫疏成未及上而出。

—《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七十三·

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九十一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奪門之變劇照

政變之時:措手不及

根據嘉靖朝文學家田汝成所著的《西湖遊覽志餘》記載,于謙在政變伊始就獲得了情報,然而卻選擇了袖手旁觀。

景皇帝大漸,石亨等謀擁南內

府尹公知其謀,奔扣告變。少保公呵曰:

小子何知國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頃之南內出矣,少保公神色不變,徐徐整朝服入,就班行得防被逮。

我們先做一下解釋,“景皇帝”就是朱祁鈺,“南內”指代太上皇帝朱祁鎮,“府尹公”是于謙的兒子于冕,“少保公”就是于謙本人。這個記錄,其實是有些問題的。

石亨自從正月十三日在南郊齋宮親眼見過朱祁鈺之後,就知道皇帝的身體肯定撐不了多久了。如果按部就班復立沂王,那麼他就要一直被于謙等人踩在腳下,再無翻身機會。迎立外藩在石亨看來完全就是瞎胡鬧,操作難度太大。唯一的機會就是從南宮請太上皇帝復位,而這也是後宮之中孫太后的意思。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孫太后劇照

在獲悉于謙等人準備在十七日上疏之後,石亨等人認為時不我待,必須立刻動手。某本暢銷書嘲諷了日後朱祁鎮大肆封賞石亨府中家奴的行為,認為太過於可笑。可問題在於調兵的權力在兵部,石亨難道還能跑到于謙那邊去自首嗎?日後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曹欽之亂中,懷寧伯孫鏜身為即將率軍出征的總兵官,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依然無法調動軍隊,只能謊稱有強盜越獄才集結了部分官軍平定叛亂。

鏜謂其二子曰:

徵西官軍多從京城宣武門出,爾往號召之。曰法司強賊反獄,獲者有重賞,且不可出城。

於是官軍稍集至二千人,甲兵皆具。鏜謂之曰:

爾等不見西長安門火耶?曹欽反矣!其黨不多,當奮勇殺之,朝廷必不惜升賞。

眾皆諾。

—《明英宗實錄卷

三百三十

所以說發動奪門之變的主力軍,就是石亨等人的家丁。整個奪門歷時極短,不要說于謙來不及反應,即使他真的調動大軍包圍了皇宮,接下來怎麼辦呢?

政變之後:坦然面對

正月十七日清晨,文武百官來到奉天門上朝,愕然發現坐在龍椅上的竟然是多年不見的太上皇帝朱祁鎮。然而僅僅片刻的猶豫,包括于謙在內的所有大臣立刻接受了現實,認可了太上皇帝復位的合法性。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朱祁鈺劇照

景泰帝無嗣且病危,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棄子,即使是于謙,也不可能再去死保他的皇位。從本質上講,于謙和石亨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應該讓太上皇帝復位。因為此時的沂王不過11歲,即使讓他繼位,也得請太上皇帝來監國,還不如干脆讓朱祁鎮自己直接上。

正如前文提出的問題,包圍了皇宮以後,于謙能做什麼?宣佈太上皇帝政變非法,將他和石亨等人一起拿下?太上皇帝既然是罪人了,沂王要不要一起廢掉?先帝宣宗就兩個兒子,現在一個無嗣,一個是罪人,皇位就此轉移給襄王?那他于謙成了什麼人了?

當然于謙還有一個洗脫嫌疑的辦法,那就是請孫太后下旨廢黜太上皇帝。可問題在於,南宮政變的幕後推手正是孫太后。有證據嗎?當然有。朱祁鎮復辟之後,會昌侯孫繼宗為自己的兄弟、子侄、外甥、女婿、家丁討賞。

乙未朔

會昌侯孫繼宗奏:正月十七日早,臣同總兵官、忠國公石亨,太平侯張軏,文安伯張輗及臣弟顯宗,率領子、侄、甥、婿、義男、家人、軍伴四十三人。各藏兵器,奪取東上門,直抵宮門,恭請皇上覆登大寶。乞將跟隨臣等官軍人等照依跟隨石亨等官軍一體升授。

—《明英宗實錄卷

二百七十五

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于謙明知對己不利,為何不事先阻止?

孫太后與朱祁鎮劇照

孫繼宗是誰?孫太后的親哥,這次把孫家所有的男丁全都帶上來幫助太上皇帝奪門。一旦失敗,整個孫家萬劫不復,你說孫太后是不是幕後大佬。所以問題來了,一旦于謙去請旨,孫太后說我就是要廢黜景泰帝,你聽還是不聽?聽,那你之前的所作所為算什麼?不聽,難道再把孫太后也拿下?這樣的話于謙就成了董卓。所以預設現實,是于謙唯一能做的。

結語:

于謙是擁立朱祁鈺的第一功臣,他不會不知道太上皇帝復辟對他自己意味著什麼。從他面對拷訊時的淡然,顯然于謙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他之所以對整個南宮政變持默許態度,是因為這是現階段解決大明王朝皇位繼承危機的最佳方案。

一旦他阻止了石亨,大明的帝系就會發生轉移,土木堡之後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江山又將再起動盪。雖然《石灰吟》的作者存在爭議,但是“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就是對於謙最好的寫照。他對得起皇帝,對得起江山社稷,對得起黎民百姓,唯獨這個汙濁的朝廷對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