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古代歷史解說:書名雜亂眾說紛紜,關於《狄梁公傳》撰者評說

2022-03-09由 石竹講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梁公忌日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狄梁公傳》的撰者。

《狄梁公傳》是唐人所撰的一部有關狄仁傑事蹟的傳記,全書共3卷,(新唐書·藝文志)二有著錄。該書在唐宋時期流傳頗為廣泛,書名也頗為雜亂,或稱《狄仁傑傳》、《狄梁公別傳》、《梁公別傳)、《狄梁公立廬陵王傳)等,撰者李琶。該書今已亡佚,只有司馬光所撰的《通鑑考異》中有大段地摘錄,使我們今日得以窺其一斑。

從《狄梁公立廬陵王傳》的書名看,該書的主要內容似乎是關於狄仁傑力主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之事,(通鑑考異》摘錄的該書段落,全都是這方面的內容,從而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同一書出現不同的書名,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事,因為古人記錄書名時,有時用省稱,有時用全稱,甚至有根據書中內容而隨意改換書名的事發生,並不像現今這樣規範。

古代歷史解說:書名雜亂眾說紛紜,關於《狄梁公傳》撰者評說

宋人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一書中曾提及有一本名為狄仁傑《家傳》的書,並以此書補充了《新唐書》有關狄仁傑記事的兩條疏漏。這裡所說的《家傳》與《狄梁公傳》是同書異名還是兩本不同的書?把《能改齋漫錄》抄錄的《家傳》文字與《通鑑考異》所摘錄的《狄梁公傳》文字進行比較,就可發現兩書文字基本相同,從而可以斷定兩書很可能是同書異名。唐人有編撰《家傳》的風氣,或由子孫撰寫,或請人代為編撰,狄仁傑《家傳》就是屬於後一種情況。

古代歷史解說:書名雜亂眾說紛紜,關於《狄梁公傳》撰者評說

《狄梁公傳》的書名越是繁雜,說明該書流傳越廣,影響越大。《通鑑考異》保留下來的該書部分內容,為研究狄仁傑這個人物及武則天晚年政局的變化提供了史料。然而關於該書的史料價值及撰者尚存在爭議,不搞清這些問題就無法使用這部分史料,將影響對狄仁傑及恢復李顯太子地位問題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做一番考辨工作。

對該書撰者及價值提出質疑的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他在《通鑑考異》中說:“世有《狄梁公傳》,雲李撰,其辭鄙誕,殆非所為。”由於司馬光認為該書非李所撰,所以雖然他在《考異》中多次大段地摘錄該書文字,卻並不相信其記載的真實性,只是作為駁斥的物件而予以保留,實際上他是全盤地否定了該書的史料價值。

古代歷史解說:書名雜亂眾說紛紜,關於《狄梁公傳》撰者評說

司馬光斷定該書非李a所撰的主要依據是“其辭鄙誕”。“鄙誕”二字為什麼能夠成為他判斷該書是否為李豈所撰的依據呢?這就需要對李琶其人作一簡單介紹。

李琶,字泰和,揚州江都(江蘇揚州)人。其父李善,通古博今,撰有《文選注》一書,曾充任過崇賢館直學士兼沛王侍讀等官職。致仕後開館講學,諸生從業者甚多,號“文選學”。李a生長於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時就以文辭知名於世。長安初(701),經內史李嬌薦引,人京任右拾遺。此後,李在仕途上雖然坎坷艱難,但其文名卻更加隆盛,史載早擅才名,尤長碑頌。雖貶值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貴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後所制,凡數百首,受納饋遺,亦至拒萬。時議以為自古淞文獲財,未有如者。”李有文集70卷行於世,甚為文士推重,由於他曾任過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由於李是知名的文學之士,司馬光認為《狄梁公傳》文辭“鄙誕”,從而判斷其非李所撰。

古代歷史解說:書名雜亂眾說紛紜,關於《狄梁公傳》撰者評說

司馬光用“鄙誕”二字評論該書,意即其文辭質樸粗俗,內容荒誕不經。仔細反覆地閱讀該書佚文,覺得其文辭質樸而不俗,行文自然而流暢,措辭典麗而不晦澀。讀過該書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文學名家,如宋人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未對李琶為該書撰者提出過懷疑。司馬光對李a為該書撰者的懷疑,主要在書的內容方面,他在《通鑑考異》中曾數次對該書的記載提出質疑,認為其記載失實。李人朝為官在長安初年,此時狄仁傑已經亡故,他和狄仁傑並未同朝共事,《狄梁公傳)撰於唐玄宗開元中(713-941) ,距離狄仁傑晚年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且該書為私家撰述,書中出現一些疏誤也是難免的。

其實一部書中存在某些缺點和不足是十分常見的事,世間哪有十全十美的著作。就拿司馬光主持編撰的《資治通鑑》一書來說,號稱史學名著,何嘗不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謬誤。何況司馬光對此書提出的質疑,有的還有必要進一步商榷,並不一定全合情理。

古代歷史解說:書名雜亂眾說紛紜,關於《狄梁公傳》撰者評說

另外,該書既稱《家傳》,撰者對傳主多說好話,對其作用和功績往往強調得多一些,有時甚至有點過頭,這些都是此類書的通病,我們並不能因為該書存在某些缺點或內容上有疏誤之處,就徹底否定其史料價值。司馬光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僅憑以上理由就斷然否認該書為李所撰,顯然有些武斷。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