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安徽當塗:強村富民共進 集體群眾雙贏

2022-02-27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當塗為什麼會叫新當塗

在不久前召開的安徽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公佈了兩項排名:2021年度,安徽省當塗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292元,連續居全省縣級第一;當塗縣115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達95。11萬元,位居全省涉農縣(市、區)第一。

強村富民共進,集體群眾雙贏。這是一份鄉村振興的靚麗答卷。新春伊始,來到該縣烏溪鎮七房村釆訪,解剖麻雀,尋求答案。

正月裡來賣蟹苗,七房村人忙春收。走進“中華蟹苗第一村”七房村,蜿蜒的村道上來買蟹苗的客戶絡繹不絕,拇指甲大小的蟹苗很快就變成了真金白銀。

“正月十五之前,蟹苗就被訂購一空了,還早早地打來了定金。”從蟹苗養殖大戶周先鋒的笑聲中,可以感受到2022年的蟹苗又賣出了好價錢。

高興的顯然不是周先鋒一人,村黨總支書記葛愛紅說,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蟹苗,養殖規模達2900畝,年產蟹苗7000萬隻,畝均效益8000元。還輻射帶動周邊蟹苗養殖面積近20000畝。

安徽當塗:強村富民共進 集體群眾雙贏

蟹苗銷售“旺”。當塗縣委宣傳部供圖

“房前屋後一口塘,三年蓋棟小洋房。”這句順口溜在七房村一傳就是20多年,背後是蟹苗養殖業的經久不衰,更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麼?

“一開始蟹農各自發展、單打獨鬥,甚至在銷售市場上相互壓價、惡性競爭。”周先鋒坦言,後來,村裡透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生產經營上實行“六統一”,蟹苗養殖業才蒸蒸日上。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就是用經濟紐帶把千家萬戶聯結起來,邁上可持續發展之路。”葛愛紅說,當塗是安徽省養蟹第一縣,那是成品蟹。七房村養的是蟹苗,目標客戶是成品蟹養殖戶。獨特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村級集體發展方向。

村集體成立慧澤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盤活水面、閒置的老村部等村集體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在不改變專案資金用途的前提下,將2017年中央扶持村集體經濟的100萬元建設垂釣中心的資產,轉變為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股金,實現“資金變股金”;鼓勵引導112戶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產權入股七房蟹苗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獲得土地固定保底收益600元每畝,年底利潤分紅100-200元每畝,實現“村民變股東”。

全村蟹苗產業實行“六統一”。透過統一採購種苗、統一採購生產資料、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品牌推廣、統一訂單銷售六個統一,實現了“兩降兩增”——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降低、銷售收入和養殖信心增加。在服務、購銷過程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透過統一低價採購生產資料,平價銷售給養殖戶,統購統銷養殖戶滯銷的蟹苗,獲得一定經營收益,實現了村民致富和集體增收的雙贏。

與此同時,積極延伸拓展蟹苗培育上下游產業鏈,漁具加工、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垂釣中心、農家餐飲等相關產業逐步發展,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渠道不斷拓展,2021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17。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萬元。

安徽當塗:強村富民共進 集體群眾雙贏

七房村。當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七房村的實踐證明,強村富民共進,發展才可持續;集體群眾雙贏,鄉村才能振興。”當塗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自2019年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該縣以消薄培強扶優為目標,大力實施“五抓一增強”工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1年,該縣圍繞“1234”年度目標任務,即實現全縣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量突破1億元;實施培強村提質、扶優村提檔兩項工程;重點推廣抱團發展、結對共建、整鎮提升三種發展模式;打造環大公圩特色種養、環大青山農旅融合、江心花島文旅融合、沿314省道城鄉融合等四條優質示範帶。

據瞭解,該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型別呈現多元發展態勢,在過去以“資源開發型”為主的發展模式上,大力實施了一批“資產盤活型”“產業發展型”“服務經濟型”“投資入股型”的經濟發展專案。2021年底“資源開發型”收入在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中的佔比,由2019年底的94。44%下降到84。5%。經營模式也呈現多樣化,股份合作、抱團發展、自主經營等都有所嘗試。(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