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220多名一線技術工人是“西子航空”十年積累的最大財富

2022-02-13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畜牧業

筧橋鎮怎麼讀

2019-01-21 08: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祝梅 通訊員 金劍

220多名一線技術工人是“西子航空”十年積累的最大財富

在西子航空,資深青年技術工人以“一對一”的形式帶領實習生儘快熟悉航空製造領域。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董旭明 攝

十年磨一劍。2019年,西子航空10歲了。

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新墾路277號,“西子航空”所在地。從杭州市區驅車至此,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但真正走進生產車間後,我們才發現,在航空製造這個行業,10年只不過是起步。讓董事長王水福感到“值”的是,他們的努力換來了歐洲空客、美國波音、加拿大龐巴迪、中國商飛、中航工業等航空巨頭的飛機零部件訂單;不斷增加的航空特種工藝資質認證;以及他內心最看重的,已經有220多位的一線技術工人團隊。“他們是西子航空的寶貝!”王水福說。

其實,他們還不僅僅是西子航空的“寶貝”。正如西子航空填補了浙江在航空高階製造領域的空白一樣,這些大國工匠們,也是浙江製造邁向中高階的一個個“追夢人”。

匠心

零部件間誤差要保持在0.04毫米到0.5毫米區間

“我可算‘老人’了!”面對我們“如此年輕”的感嘆,1991年出生的陳張傑一見面就來了個“暴擊”。從2014年8月進入西子航空,不到5年時間,他已成長為一線主管,負責空客A320飛機貨艙門框首件研製專案。

“從這到這,都是我的工作區域。”他張開雙臂比劃著,我們瞅了瞅,這距離,夠跑個50米了。在這條“跑道”上,分佈著A320飛機貨艙門框裝配專案的多道工序。而裝配,正是飛機零部件出廠前的最後一道大工序。

“保持鉸鏈的同軸度是其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陳張傑帶我們走上被透明薄膜包裹的工作臺,貨艙門框的“骨架”清晰呈現在眼前。如同人的脊柱,一節節的鉸鏈零部件看起來都相同,卻也有著細微差別,能否透過手工微調讓它們穩定在同一條軸線上,決定著貨艙門能否順暢開合。

“零部件之間的誤差要保持在0。04毫米到0。5毫米區間內,這根檢驗棒能順滑地抽插,基本上就能進入下一步模擬檢驗了。”陳張傑把檢驗棒遞給我們,我們來回試了幾個回合,嗯,如絲般順滑。他告訴我們,頭一回做這項微調工作時,3人需要調20天,到現在著手第四架的裝配時,工匠們調好同軸度只用3天就夠了。

在西子航空的生產車間,時間是個相對概念。所有試煉都在磨練工匠們的耐性,而在一次次週而復始的生產中,他們的速度和經驗都在默默提升。從承接C919大飛機應急發電機艙門和輔助動力裝置門的研製工作到現在,西子航空可承接的零部件製造訂單越來越多,複雜程度也越來越高,A320飛機貨艙門框就是去年7月底開始承接的新專案。

在航空製造領域,一個製造專案從立項到首件交付至少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熟能生巧的“經驗值”積累很重要,不變的是,精益製造是航空製造業的奧秘所在。

角落裡空調上貼著的“產品溫溼度要求標識”揭開了工作臺透明薄膜的秘密:為確保產品品質,針對不同的工藝流程,工作區間需要調整到特定的溫度和溼度。“這張標識是寫給實習生們的。”陳張傑告訴我們,在實際的飛機零部件生產製造環節,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成敗,任何差池都要盡力去避免。

他給我們展示了一把特別的塞尺,從0。01毫米到0。55毫米,摺疊在一起的鐵片厚度不同,它們要對應不同的生產標準,“鑽”到每一條間隙裡去反覆檢測。要說工作這些年最大的收穫,陳張傑覺得,自己在面對一個新專案時已經能熟練地捋出順序和思路了。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花開月明。西子航空的展廳裡有一面價值上億元的航空認證資質展示牆。截至2018年年底,西子航空已取得了287項特種工藝資質認證,每一張證書背後都有堅守與苦累,而每一次數字更新背後,是西子人更近一步的航空夢。

恆心

鑽好一個孔要練習成千上萬遍

和陳張傑一樣,1993年出生的陳佳威5年前進入裝配車間時還是學徒,現在已是龐巴迪C系列飛機前起落架艙裝配環節的負責人。這是西子航空目前“含金量”最高的專案之一。

龐巴迪C系列飛機前起落架艙的裝配由7個部件組成。“最開始接手時,中頂壁這個位置是比較難的。”他讓我們關注連線處,“和一般鋁件不同的是,這個連線處採用鋼件,硬度不同、很難打孔。”陳佳威說,這個難題,最終是在與龐巴迪駐廠專家的交流中解決的——他們找到了更合適的鑽頭。

定位、鑽孔、施鉚,對航空製造業的工匠們來說,這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也是入行裝配車間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正式上崗前,學員們要在培訓中心接受為期3個月的實操培訓及考核,學習定位、裝配、鑽孔等多項技能,為增加培訓的實用性,培訓採用的都是1∶1的飛機零部件生產原料。

“施鉚的難度在於要保持垂直度。”陳佳威告訴我們,一塊飛機零部件上往往密佈著成百上千個鉚釘,工匠們要為每一顆都找到正確的位置,鉚釘施得正,部件接合才能嚴絲合縫,而為了減少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阻力,每顆鉚釘凸出面板的程度不能高於0。13毫米。

施鉚需要兩人配合,陳張傑和陳佳威組隊為我們示範了這一過程。伴隨鑽頭略顯刺耳的聲音,一顆鉚釘很快就在鋁板上“就位”。這看上去似乎並不是太難,對航空製造業知之甚少的我們決定嘗試一下鑽孔。省去定位環節,我們在鋁板上選了一個點就開工了。約摸過了10秒,面板上只留下一個淺淺的坑。“你在鑽孔的同時還要利用氣壓給鋁板施力。”西子航空培訓中心趙主任接過電鑽為我們示範,標準的90度直角開鑽,我在心裡默數三聲,一個鑽孔已經成型。

嗯,這看上去也不是很難啊。接過電鑽,我們腦補著趙主任的指導開始第二次嘗試,三秒鐘後,“跑軌”的鑽頭在面板上留下了一道波浪刮痕。“呃……這個水平,是不是進車間第一天就好回家了?”我們小心翼翼地詢問,趙主任笑了,“沒,很多人剛開始都這樣”。

在一塊塊標註姓名的鋁板上,學員們每天要打500個孔。“500個裡會有出錯的嗎?”“自然會有,最開始你會覺得懊惱、丟人,但必須透過不斷練習去提升自己,降低出錯率。”陳張傑告訴我們,鉚釘如果出錯,要用小一號的鑽頭小心地拆下。他打趣說,因為拆了太多回,自己掌握了嫻熟的拆鉚釘技能。

“培訓和實際最大的不同,是那種有可能前功盡棄的壓力。”陳佳威說,儘管練習了成千上萬遍,面對正式工件,你依舊很難做到“放心大膽”。“練習時候出錯你有機會去補救,但正式工件出錯就可能意味著機械加工、表面處理等前序環節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如果不能挽回,還會給公司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喏,這麼一塊工件,大概要3萬元左右。”陳張傑指著一塊A320飛機前起落架艙的壁板。“……嗯,那我剛才那種失誤如果發生在這塊板上,是要損失3萬元嗎?”“你這個可以補,但大概也會損失2000多元。”

仔細仔細再仔細,除了嚴謹別無他法。陳佳威跟我回憶起自己“轉正”時的事,那時臨近春節,帶他的師傅因春運車票緊張不得不提前出發回家,“頂崗”上陣的他獨立操作壁板,每次開工前都要反覆確認兩三遍。“慢一點不要緊,出錯了也不要緊,但你千萬不能隱瞞,因為在航空製造業裡,隱瞞就是犯罪。”

誠心

什麼專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熱愛航空

在西子航空另外一款產品——空客A320飛機前起落架艙的裝配區域,幾位工人正忙著打孔、施鉚。“這裡是我們的起點。”陳佳威指了指一身鮮藍色工裝的工人,“這種比較鮮豔的顏色是實習生,按照公司的要求,我們會‘一對一’進行一年或半年的指導”——別看年紀輕,他倆已經帶了幾個徒弟了。

比對陳佳威、陳張傑的深藍色工裝,眼前的景象頗有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氛圍。可趙主任遠比我要心潮澎湃,西子航空的培訓中心是他2015年帶頭創立的,工作了近50年,幹了一輩子航空事業的他,依舊用他的親身經歷詮釋與傳承著工匠精神,為中國航空事業不斷培養新鮮的血液。

在西子航空,工匠們有很多途徑和機會去提升自我。

前不久剛舉行的第七屆西子聯合奧林匹克技能大賽上,陳張傑獲得了裝配鉚接高階組的第二名。陳佳威連連喊著“失誤了失誤了”,但趙主任告訴我,他曾連續兩屆拿了第一名。

讓我們意外的是,陳張傑大學在武漢學的是建築專業,陳佳威唸的是浙師大,都和航空製造風馬牛不相及。“航空製造不比其他行業,市面上很難直接招到合適的人才,西子航空創造條件去培育工匠,選的就是一條從無到有的爬坡路。”趙主任告訴我,要進入西子航空的生產車間,專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熱愛航空,能不能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地投入。

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並不是這間車間的主力,事實上,90後才是一線技術工人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平均年齡在23歲到25歲。趙師傅告訴我,如今經自己培訓上崗的優秀青年技工已有120多位,西子航空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在2015年1月就共同設立了西子航空工業學院,定向培養航空製造產業人才,但人才緊缺依舊是西子航空在發展壯大中要去面對的關卡。“就拿空客A320飛機前起落架艙專案來說,我們現在每個月能出產16架份左右,如果人員充足,每個月可以完成20架份。”

但該慢的還是得慢。趙主任告訴我們,要從培訓中心畢業,學員們必須交出一個合格的首飾盒。“除了鑽孔、鉚接,首飾盒的表面質量、開關關合度等也都是衡量首飾盒合格與否的重要標準。”他說,首飾盒考察的是工人們的綜合裝配技能,在10到12天的時間裡,工人們需按照作業指導書獨立完成首飾盒的製造。從獨自思考到理解、執行,每一位工人都要成長為多面手。

面對量大時間緊的交付任務,加班對兩個90後來說已稀鬆平常。“不累,小時候住在筧橋鎮,天上飛過一架飛機能興奮好久,大二時聽說西子要造飛機零部件,我知道這是離夢想更近的地方。”陳張傑告訴我,之前有半年時間,公司曾派他去中國商飛學習裝配,“你有機會看到整架飛機,眼界更寬了。”

這是一個越來越真實的夢。陳張傑說,出行坐上空客A320飛機的那一刻他就會想:“這架飛機的前起落架艙會不會就是我們公司製造的?說不定有顆鉚釘就是我打的!”

臨別前我們想起一個問題:當初你們的首飾盒做得怎麼樣?“都當作禮物送給外賓了。你看到的指導手冊都是我倆一邊做首飾盒一邊編的。”沒想到他倆更得意了。

我們想,這是獨屬於這份職業的驕傲與自豪,也是這間車間裡最無價的寶藏。

220多名一線技術工人是“西子航空”十年積累的最大財富

陳張傑告訴記者,負責的空客A320貨艙門框首件研發專案是去年7月底開始的新專案。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董旭明 攝

【浙江新聞+】

像珍惜大熊貓 一樣珍惜工匠

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 王水福

工匠對西子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常說,工匠是我們西子寶貴的“大熊貓”,希望有更多的“大熊貓”在西子湧現,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階製造業需要高階人才。中國的大熊貓寶貴,但是中國大國工匠的數量比大熊貓還稀缺。要想在世界舞臺上有競爭力,需要一大幫有工匠精神的人。青年技術工人要成為“中國製造強國夢”的中堅力量,沒有一支精益製造的產業工人隊伍,要走向中高階是邁不開步子的。

航空製造業就是高階製造、先進製造的典型代表。大飛機是目前全世界零部件最多的機器,約有400多萬個零部件。如果能把每個零件做精做專,做到世界前列,我們的製造水平就不得了,但這不光需要裝置,更需要匠心。

西子每年舉辦技能比武大賽,已經辦了七屆。這些年總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堅持辦這樣的比賽,原因就3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企業的生存發展、為我們員工的體面生活。高階製造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而工匠是基礎的靈魂。重視工匠、尊重工匠、為大國工匠的成長提供一方沃土,就是讓民族工業更強、讓國家更昌盛的具體舉措。

一步步攻堅克難,在航空領域耕耘到第十年,西子手中握著的“門票”越來越多,這些“門票”是浙江製造向更高水平進發的通行證,也是企業追隨時代步伐,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敲門磚。這背後,精益製造是我們的硬實力,工匠精神就是我們著力培育的軟實力。

高階製造業的春天到了,扎穩馬步、練好內功,向高階製造業不斷進軍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多大國工匠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