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2022-02-02由 眼緣藝志 發表于 畜牧業

天使密友的車在第幾畫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樂章中的音符肆意跳動著,它像是一支無形的畫筆,在抽象的無字詩篇中演繹著心絃的律動。音樂的華章是彈撥者的低吟淺唱,那些單純的聲音即使在今日,依然呈現著自然而微妙的迴響。

來自心底的旋律喚起了人們不易表露的情愫,縷縷思念在回憶與現實中激烈地碰撞。一串莫名時空裡的無聲音符,在《名畫,略知略知》中靜靜地奏響了聲之嚮往。

01

Bartolomeo Veneto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樂曲中的旋律可以淨化心靈,也可以平解內心的鬱悶。當繁花落盡,畫者心中仍留有撩撥琴絃的迴音。

巴託羅密歐·威尼託 (Bartolomeo Veneto,1480-1546)是義大利著名畫家,他師從義大利畫家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其作品線條纖細、色彩濃厚,古樸典雅的筆觸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的人物亦有著文藝復興時期的鮮明特色。

在創作中,威尼託還將技法研究和方法實驗結合起來,不僅運用瞭解剖學、透視學等科學技法,對色調的明暗關係也有著準確的把握。這幅名為《Lady Playing Lute》的作品畫於1530年,畫作以音樂演奏者為主角。女人身穿綠色鑲有花邊的長袍,頭上戴著白色透明的頭飾,手中的琵琶和手邊的樂譜很好地詮釋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古樸與樂觀。

02

Raimundo de Madrazo y Garreta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雷蒙多·德·馬德拉索·加雷特(Raimundo de Madrazo y Garreta,1841-1920)是西班牙現實主義畫家。他出生於羅馬,自幼隨父學畫,畢業於巴黎美術學院。加雷特的作品以寫實為主,略顯粗獷的筆觸真實地印刻著那個時代的審美。

加雷特的作品有種別樣的古典美,這幅名為《The Singer》的作品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畫中的音樂家右手彈著鋼琴,左手持著琴譜,愜意而肅然。簡潔的畫面搭配單一色調的背景,突出了音樂家綽約的身姿與神韻,也從側面表現出女人所擁有的高雅與閒適的生活。

03

Franois Gérard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弗朗索瓦·傑拉德(Franois Gérard,1770-1837)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他先後跟隨雕塑家奧古斯丁·帕茹(Augustin Pajou)、歷史畫家尼古拉斯·蓋伊·佈雷內(Nicolas-Guy Brenet)、還有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學習,並於1794年獲得了巴黎沙龍藝術展的一等獎。

傑拉德的肖像畫有著飽滿而豐富的色彩、純淨而細膩的線條,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因其卓越的畫工,傑拉德被拿破崙奉為座上賓,後成為路易十八的御用宮廷畫師。1819年,他被封為男爵,並得到查理十世的庇護。

傑拉德在政治交流中以能言善辯、舉止高雅而聞名,因而許多政治名家、皇室貴胄都力邀他為自己繪製肖像。這幅名為《Portrait de la comtesse Katarzyna Joanna Gabrielle Starzenska》的作品是其成名作之一,畫中的斯塔森斯卡伯爵夫人出於對音樂的喜愛,在繪製肖像時對手中的樂器仍舊愛不釋手。

04

Thomas Wilmer Dewing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托馬斯·威爾默·戴因(Thomas Wilmer Dewing,1851-1938)是美國著名畫家。他曾在巴黎學習,後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任教,以繪製貴族女性肖像而聞名。他的作品在柔和的微光中呈現出獨特的飄逸之美,這也使他成功地躋身為美國印象派畫家“十人幫”之一。

這幅名為《Lady with a Lute》的作品是一幅木板油畫,因年代久遠的緣故,畫面略顯發黃。戴因極為喜歡魯特琴和女子相伴的表現形式,畫中的女人手拿魯特琴,側身而坐,舒展的裙襬形成一個優美的“C”字型。優雅的女人高傲而孤寂,專注地撥弄著手中的琴絃,而每一次觸動似乎都有一個音符被緩慢輕柔地震盪而出。戴因曾說,畫中所描繪的領域是詩意和想象的世界,那是他所選擇並嚮往的精神世界。

05

Guido Reni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對於人類來講,音樂似乎始終具有一種啟發性的力量,可以把人們從浮躁、淺薄的生活狀態中拉入詩意的境界。

圭多·雷尼(Guido Reni,1575-1642)是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畫家,其作品以古典主義風格的宗教畫、寓言畫為主。他最初在畫家丹尼斯·卡爾沃特(Denys Calvaert)的畫室學畫,後考入博洛尼亞美術學院。雷尼吸取了卡拉瓦喬的聚光明暗法和生動的造型方式,以一種戲劇般的創作手法描繪著感傷且優美的故事。

聖塞西莉亞是音樂守護神,她的出現往往伴隨著一隻管風琴。傳說中的聖塞西莉亞可以演奏任何樂器,甚至能夠聽到天使的歌聲,是崇高與尊貴的象徵。雷尼以此為靈感,創作了這幅名為《Saint Cecilia》的作品。畫中的聖塞西莉亞優雅地握著一把小提琴,琴弓橫在琴上,形成了十字架的標誌,與此同時她望向天空,似乎正在透過音樂與上帝交流。雷尼的畫作將寧靜與奉獻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聖塞西莉亞大理石般的白嫩肌膚,與黑色的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此來突出照耀在她身上的、來自天國的光輝。

06

Adelaide Labille Guiard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阿德萊德·拉比耶·吉亞爾(Adelaide Labille Guiard,1770-1814)是傑出的肖像畫家,也是法國皇家繪畫雕塑學院中少數獲得會員資格的女性之一。她的作品以法國動盪時期的迷人故事為主,同時也填補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藝術空白。然而,她的成功同樣也帶來了無窮無盡地誹謗與輕視,雖是皇家學院的會員,但她並無權參與選舉,也無權授課,更要被迫接受前夫的詆譭與謾罵。

在這幅名為《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Playing a Harp》的作品中,蘊藏著畫家對於公平與美好的嚮往。畫中年輕的女子半露笑容,用柔軟的手指撥弄琴絃,給人以平和優雅之感。女子頭上的髮卡以及身上的蕾絲傳達著畫者對於詆譭的不屑一顧,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07

Guillaume Voiriot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紀堯姆·沃里奧特(Guillaume Voiriot,1712-199)是法國著名畫家。他畢業於法國藝術學院,後加入聖盧克學院。1759年,他成為皇家雕塑學院的會員。他曾參加過多次沙龍藝術展,後於1785年獲得了顧問的軍銜。沃里奧特的作品色調豐富、光感柔和,極具古典美。

這幅名為《A Young Lady in a Light-Blue Silk Dress Playing a Violin》的作品畫於1770年,是沃里奧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畫中的女子穿著藍色絲綢,以高貴而文雅的姿態拉著手中的小提琴。女子背後暗沉的背景與白皙的臉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08

Pablo Picasso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當樂聲在上層社會奏鳴之際,困苦的人們也依偎在他們的樂章之中,或許唯有音樂才可以傾聽他們的訴說。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西班牙著名的畫家、雕塑家,也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作為一個生前便由盧浮宮收藏畫作的畫家,他的存在無疑為西方美術史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畢加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1908年,他透過對原始藝術和非洲藝術的借鑑,創立了立體主義。

在畢加索的創作生涯裡,有一段時間常以藍色調為主,這段時期也被稱為“藍色時期”。這幅現存於芝加哥藝術學院、名為《The Old Guitarist》的作品正是創作於該時期。畫中的老吉他手是畢加索的密友,他因懷念老友而創作了這幅作品。老吉他手的身體扭曲且前傾,身影中瀰漫著孤寂的絃音,似乎在以自身的苦難經歷揭示著西班牙略顯“病態”的社會現象。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X光檢測下的畫作

2012年,芝加哥藝術學院曾對這幅作品進行了X光檢測,發現在這幅作品的表層顏料之下還存有兩個看不見的圖層:一層為頭部向前彎曲的老婦人,另一層中有位年輕的母親、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和一頭牛。

09

Gerrit van Honthorst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輕快的音樂聲中,永遠有著躍動不止的激情。當歡快的樂曲在耳邊縈繞,幸福也便在心頭蕩起漣漪。

赫裡特·凡·洪特霍斯特(Gerrit van Honthorst,1592-1656)被認為是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在義大利留學時接觸並研習了激進的卡拉瓦喬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在場景的描繪上具有即時性,多以戲劇性的手勢和鮮亮的明暗對比為主要特徵。

這幅名為《Musical Group on a Balcony》的作品現藏於保羅蓋蒂博物館。畫中的音樂家們在陽臺上愉悅地歌唱著,他們用手中的樂器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歡愉的面部表情和鮮豔多彩的服飾烘托著節日的氛圍,他們似乎正在邀請處於下方的觀眾一同來參加這場盛大的聚會。畫中的鸚鵡與狗從棲木上往下看,也為這場盛會平添了幾分熱鬧與柔和之意。

10

Leon Bazile Perrault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萊昂·巴茲勒·佩洛特(Leon Bazile Perrault,1832-1908)是法國學院派畫家,以繪製孩童形象而聞名。1887年,他被授予法國最高榮譽的騎士勳章。1900年的萬國博覽會授予其銀牌獎章。

在佩洛特的畫作中,人們能感受到一種獨屬於孩童的淳樸與真誠。孩子的面容以及天真的動作,常常令觀者倍感親切,無形之中也拉近了與畫作之間的距離。佩洛特的作品改變了當時人們對於兒童繪畫的刻板印象,這幅名為《Out in the Cold》的作品擁有細膩流暢的線條、樸實無華的色彩,真實地再現了窮苦的孩子們在彼時社會里的真實生活狀態,即使他們一無所有,至少可以手握鈴鼓,與音樂為伴。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經由雙手而出的樂章,帶著一段欣喜、一絲悲涼、一種僅僅只能透過聽覺才能感受到的悸動,將我們帶入一個無比鮮活且現實的世界。或許,人們無法擺脫時光的流逝,但跟隨著歲月的腳步,人們也學會了用一種視覺的方式來聆聽生命。無字的樂章仍在譜寫,而你,又會選擇哪一種樂器與之相和呢?

《名畫,略知略知》之“樂章”:無聲音符,與時光相和的迴響

眼緣藝志 第741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